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29日,浙江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县(市、区)工作推进会暨慈善系列微电影开机仪式,在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举行。会上,全省20个项目示范县代表分别就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做了交流。下面,是部分县区的发言摘录:
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
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是原江东区慈善总会与鄞州区慈善总会合并而成,并于2017年10月17日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工作,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全面推进慈善文化“五进”重点打造校村文化品牌
一、“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进度
新一届区慈善总会领导对慈善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在2018年打造“五大慈善”,即爱心慈善、品质慈善、文化慈善、数字慈善、阳光慈善,并将“文化慈善”作为重点建设对象,进行广覆盖、多元化、纵深型推广。
两个区慈善总会合并后,将针对新辖区呈现的两大变化进行重点打造:一是重点打造慈善文化进农村。原江东区没有农村,辖区全部以社区为单位,鄞州区则有三百余个行政村。因此,我们计划将慈善文化“四進”,扩充为“五进”,增加农村这一传播方向,将慈善文化建设在校园、农村、机关、企业、社区全面推开。二是重点打造慈善文化进校园。原江东区共有中、小学22所,学生2.7万人,并入鄞州区后,共有中、小学85所,学生9.5万人。因此,慈善文化进校园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受众,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推广。
二、“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计划
“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区慈善总会在借鉴保留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计划从三方面进行项目推进:
1.与各相关单位联合发文。首先,争取区委的重视,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请区委办批转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慈善总会联合起草的《关于开展慈善文化“五进”活动的实施意见》。其次,准备和区教育局联合发文《鄞州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第三,准备和区农林局联合发文《鄞州区“慈善文化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
2.开展项目启动仪式。计划2018年1月初,举行上述两项工作的启动仪式,为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深入开展推进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做好资金预算投入。目前,我区有初中生2.7万人,小学生6.7万人,2018年,我们准备先购置6万册《慈善读本》发放至全区初中、小学生。其中,向初中生发放1.5万册,向小学3—6年级学生发放4.5万册,通过阅读《慈善读本》,在他们的心中埋下慈善的种子,让慈善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
三、项目推进中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1.建立“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要求此项活动由学校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以学校现有德育团队为基本组织框架,突出政教主任和团队干部在活动中的职能、分片负责,班主任具体落实。
2.将“慈善文化进校园”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要求各校根据实际制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要求各校加强宣传、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和做好经费、安全等各类保障。
3.抓好典型推广宣传。我区的镇安小学创设了甬城国学堂,以传承弘扬“慈善文化”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教育与国学精粹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好典型示范宣传,让更多学校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将慈善文化有机融入教育中心工作中去。
4.召开一个推进会。组织全区中小学校方主要领导,召开“慈善文化进校园”推进会,提高各地开展好这一工作的思想认识,做好前期经验的交流推广,部署今后的目标与任务,促进其发挥更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并与慈善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形成有机统一。
湖州市吴兴区慈善总会
湖州市吴兴区地处太湖南岸,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所在地。区辖6个乡镇,12个街道,全区总人口60.2万人。区辖内共有4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58060余人。
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根植沃土 播种爱心
一、实施概况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按照省、市慈善总会关于开展活动工作部署和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并与市慈善总会、市、区教育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制定了我区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首轮“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确定为湖州四中教育集团、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和湖师附小教育集团等3所学校9个校区为项目试点学校。并于2017年10月27日在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仁北小学成功地举行了项目(试点)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区政府王青副区长主持并作总结讲话。市、区慈善、教育、试点学校师生代表约300余人参加。按照每人一本,自愿捐赠工作目标要求,我们对试点学校每位学生免费赠送《慈善读本》,对每个校区放置“慈爱储蓄罐”。倡导试点学校将《慈善读本》列为学生必读刊物,正确引导学生自愿向“慈爱储蓄箱”捐赠款物。在启动仪式上共赠送《慈善读本》13400余册,其中初中版3000册,小学版10400册,放置“慈爱储蓄箱”9个。该项目的启动,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试点学校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主要体会
在组织实施“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中,我们也逐步加深了对该项目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获得了一些工作启示。
领导重视,部门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也需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慈善组织如何去把握,做到借势借力,事半功倍。我们抓住2017年9-10月是全区“慈善一日捐”和“慈善宣传月”活动开展之机,把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作为全区开展“慈善一日捐”和“慈善宣传月”活动一项主要内容。区政府对“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高度重视,王青副区长专门听取项目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并对项目组织实施提出工作要求。区教育局作为学校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给予高度关注和认可,局领导多次就项目的可行性出谋划策。我区首轮项目启动工作还得到了市慈善总会和市教育局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导,在启动仪式上,市慈善总会魏秀生会长和市教育局朱建伟副局长到会并讲话。市、区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全面报道了我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慈善谋划,上下联动。自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现场会以后,区慈善总会高度重视,将“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确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好以下工作:首先抓实施规划制定。在市慈善总会工作指导下,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过程中,就按照省“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示范县区的标准,精心策划项目方案,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编制项目活动经费预算,拟定工作措施的落实。其次抓工作联系对接。我们认识到要使项目正常实施,单靠慈善一家是难以推进。因此,经磋商由市区慈善总会联动市区教育局共同实施。在市慈善总会牵头下,市、区慈善、教育部门多次召开工作碰头协调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从而确保该项目活动整体推进和落实。三是抓《慈善读本》订购。我们按照项目“每人一本,自愿捐赠”工作目标要求,一方面主动与教育部门对接,尤其是对学校的“慈爱储蓄箱”的设计、摆放位置以及捐赠款物等事项与学校一起商讨管理办法;另一方面主动与《慈善读本》编辑部联系采购读本,按照时序规定的时间要求,确保《慈善读本》和“慈爱储蓄罐”准时发放到位。
学校配合,多方互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是以赠阅《慈善读本》为载体,在中小学校开展专题阅读主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将慈善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从小在少年儿童心中播种爱心的种子,传递爱心理念,促进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得到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现在一些部门借助学校这个平台开展很多活动,如何争取教育部门重视与支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区首轮“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中,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主动配合。体现在: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和职能科室主动联系对接慈善组织,积极配合参与项目协调、推进和落实工作;各试点学校明确校长、分管校长和职能处室负责实施,并把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建立考核机制;结合试点学校和班级的实际,组织开展一些富有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慈善公益活动,真正使学校成为传播慈善知识,传递爱心理念,树立奉献爱心的校园新风。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在首轮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总结和完善。在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下重点:一是领导出征,是项目开展的保证;二是慈善出钱,是项目开展的保障;三是学校出力,是项目开展的关键。同时,要注重把握多传播慈善知识,淡化学生捐赠,从而确保项目有序平稳实施。
我们决心在省、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指导下,向兄弟县区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举措,努力将项目进一步做深、做实、做出成效,为加快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嘉善县慈善总会
嘉善历史上有袁了凡的行善理论、丁宾的裸捐榜样、陈龙正的扶贫救灾,慈善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充分依托“善文化”这一根植于当地老百姓内心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认同,把弘扬了凡善学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深入培育打造“善文化”县域人文品牌。我们充分结合全县“善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他们的发言题目是:
创新慈善新理念 弘扬慈善真善美
2017年8月,我县作为试点单位,正式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嘉善县首届善文化节系列活动,以营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开设慈善文化课程、开展慈善教育主题活动、搭建慈善参与平台等抓手,深入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3个月来,通过试点学校和面上推广相结合,全面打造“善的教育”学校德育文化品牌,在我县中小学广泛传播。截止到2017年11月,我們在全县所有学校中,开展了各类慈善活动90多场次,近3万人次学生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慈善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工作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
嘉善县慈善总会与县文明办、教育局主动沟通,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共识。一是选定试点学校。确定了嘉善三中、惠民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先行开展活动。试点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围绕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二是明确任务。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学习日程。合理安排课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慈善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特色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三是明确责任。此项活动由学校主要负责人负总则,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以学校现有德育团队为基本组织框架,突出政教处在活动中的职能、分片负责,班主任具体落实。
二、活动开展情况
我县慈善总会于2017年8月启动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注重从精神层面带动学生对慈善文化的认识,启迪爱的心智。活动自发起以来,得到了全县中小学校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1.开展善文化慈善项目。我们把“善文化”教育真正作为慈善项目来运作,但整个项目的根本在于活动开展要出成绩、有实效。采取赠阅《慈善读本》的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善文读书活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在工作的环节上节流与开源并举,广结善缘,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奉献爱心、捐赠《慈善读本》,目前,此项目已累计捐赠近2万元。
2.开展善文化主题教育。为进一步弘扬“善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嘉善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2017中国嘉善·善文化节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打造“善的教育”学校德育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嘉善县首届中小学“善风润校园”善文化节主题活动。一是“善学”高中生辩论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提升全县高中生的“善学”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浙江好家风》读本,寻找身边最美家风,撰写体会文章。三是主题演讲比赛,各校紧扣“好家风”主题,讲述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故事,或身边“最美家庭”和传承好家风的感人故事,或古今名人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启发,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四是“善小语”进学校活动,各中小学校借助《慈善读本》和《了凡四训》等经典书籍,提炼蕴含“善文化”特质,体现“善文化”人文价值的“善小语”,通过师生书写、展示等形式,组织“善小语”进学校、进班级、进板报活动,真正促成“满城荡漾善文化”的生动局面。五是“善文化微散文”大赛,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全城寻善”为主题,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善人善举,彰显凡人善举的善城温度,共同引导全县青少年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风尚。六是“善文化”公益广告大赛,围绕“善文化”,在全县中小学师生、家长中征集围绕文明用餐、文明出行(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礼仪、文明上网,传播“善文化”信念;七是“善美少(青)年”评选活动等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身边的榜样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用行动关爱社会、校园、他人,开展“善美少(青)年”评选活动。 3.开展“日行一善久成林”慈善公益活动。深入挖掘我县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充分运用“互联网 ”的思维,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在“日行一善久成林”微信公众号募捐平台上,每天最多微信捐赠1元,参与慈善众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通过线上善树养成和线下组织种植善文化林,鼓励学生坚持行善,倡导人人行善,汇沙成塔、汇涓成流,丰富和创新慈善救助项目,更好惠及广大困难群众,进一步构建现代慈善大格局,积极助推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一是定制推广微信公众号。定制“日行一善久成林”微信公众号,设立信息发布、在线捐赠、善款统计、救助公示等功能。充分利用嘉善慈善、嘉善发布、IN嘉善等,推广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和家长等进行下载关注。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奉献爱心。教育部门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倡议书、设置宣传牌、开辟显示屏等,推动“日行一善久成林”慈善公益活动进校园,引导学生向善崇善。三是开辟种植“善文化林”。建立健全捐赠回馈激励机制,学生和家长关注微信公众号捐赠后,线上获取1颗虚拟善树种子,持续捐赠会在线上养成1棵善树。在线捐赠达到280天以上的,获得免费线下种植1棵善树的资格。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集中到善文化主题公园种植“善文化林”。同时,对捐赠情况实行积分管理,学生家庭遇生活困难,优先给予救助。
三、存在不足和几点体会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慈善作为社会美德和公民素质被广泛认同和崇尚,但是由于我们现行教育还缺乏对于慈善的关注,今天学校的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慈善发展。对于什么是现代慈善观念,慈善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妥当地表达善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做,说明相关的教育还很不够。所以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社会的角度看,对学生进行慈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下一阶段,我们要以试点学校为基础,把“慈善文化进校园”全面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孩子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慈善,引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然后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心。例如,学校组织了小义工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福利院送关爱、开展爱心义卖、慈善捐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慈善的力量。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号召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善心义举用纸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和父母分享,从而达到“一所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慈善效应。但总的来说,仍然是知识传授的模式。我特别希望慈善美德熏陶能以电影、动画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校园。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与同学们一起看《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我与同学们一起感动、流泪,那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集体温暖。在大力提倡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今天,慈善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教而化人,逐步引导学生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施舍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对慈善价值观的认同,把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使贫者、难者、患者、残者、弱者得到物质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到人间的温暖。
永康市慈善总会
近年来,永康市慈善总会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方面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
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让慈善文化在校园生根开花
一、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可喜成果
2012年開始,永康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大司巷小学、民主小学、人民小学、解放小学、高镇小学等五所学校试点开始再向全市的小学推开,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推动树德育人活动从点到面、从课堂到实践,从学校到家庭,从校园到社会,取得了全面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至今,全市共有69所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慈善总会累计赠阅《慈善读本》(小学版)16552本,收到慈善征文9834篇,向社会各界发放由我会编印的《播撒爱的种子——慈善文化进校园实录》1405本,反映我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情况的文章图片连续在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慈善》杂志2013第5期、第6期、2014年第1期的专栏、扉页和封面上刊登。1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丽州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多种形式,校内校外践行慈善
在慈善总会推动和教育局支持下,通过各个学校老师的悉心指导,各小学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使慈善理念在愉快的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得以传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们对慈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部分学校不仅组织学生阅读《慈善读本》,还将慈善的理念细化,设置专门德育课程,结合各学科教育教学,将“善文化”植入校园活动当中。永康市解放小学将慈善文化与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机结合,把慈善理念充分融入学校的爱心教育活动中,开设了以传授慈善文化为主的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将慈善文化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紧密融合,从而实现与慈善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永康市各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与慈善文化巧妙结合,不但在学生中传播了慈善文化,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白云小学着力打造“善文化”校园,将“善”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旨,全校师生为帮助患白血病的周鸿运同学筹集手术费举行义卖活动,善行义举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与征文演讲活动相结合
继2013年“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市69所小学三年级学生中推开后,为进一步发挥《慈善读本》的作用,增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效果,将影响从校园辐射到全社会,2014年9月,永康市慈善总会联合永康市教育局、永康广播电视台、永康日报社、永康金报等媒体共同举办“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演讲比赛。共收到学生和家长征文9834篇,以21篇一等奖征文为演讲文稿,由16名学生和5名家长声情并茂地抒发了对慈善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活动还评选出8所学校为“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组织奖”单位,83人为“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热心个人”。通过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让慈善在更多的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带动家长,老师感染亲朋,学校辐射社会,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了慈善文化,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与义工活动相结合
在《慈善读本》带动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化作用,慈善文化的培育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更要走向社会。许多学校开始组建学生义工团体,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义工活动中来,多种形式的义工活动给了学生践行慈善的机会。永康市民主小学积极探索“好人文化”,成立民主小学大小手志愿团、大小手义演团、大小手慈善团等。大司巷小学六(8)班班主任老师自己就是永康阳光爱心社的一名志愿者,她以永康阳光爱心社为平台带领学生参与了如帮助贫困孩子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义工活动。永康市高镇小学和明珠中学的100多名学生和家长报名参加了今年8月“永康慈善浩恒通航播种敬老行动”,冒着酷暑与永康市慈善总会播种者义工分会义工一起走进山区寻访艰困老人,为舟山镇和西溪镇的109位贫困老人送上助老金,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悟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心中播种下了爱的种子,让慈善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进校园、进家庭。
三、注重实效,继续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
永康市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今后继续常态化开展此项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动“慈善文化校园”活动再上新台阶。
(一)建立多部门联合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机制
以召开慈善文化座谈会为契机,联合宣传部、教育局、文化局、文联、广播电视台、永康日报社、永康金报等相关部门和媒体,进一步丰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联合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在“永康慈善爱心平台”和“永康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永康慈善网”等自媒体平台以及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体设置“慈善文化进校园”专栏,刊登介绍有关学校经验做法,学生践行慈善的好人好事等,形成学校主导、媒体宣传、社会关注的慈善氛围,形成合力,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二)将慈善文化更好地渗透和融进各项教学、助学活动
以《慈善读本》为载体,鼓励各学校定期开展专项课程,将慈善文化传播与学科教育尤其是德育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将慈善理念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日常生活中。從慈善总会现有的助学项目入手,把单纯的款物救助融入慈善文化理念,从传统的物质慈善向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并重转变,如把助学金发放仪式结合慈善文化讲座,邀请慈善榜样人物以亲身经历和体会向学生讲解慈善公益理念,让学生接受帮助的同时感受慈善文化的熏陶。
(三)以“慈善日”等活动为载体助推“慈善文化进校园”
结合“中华慈善日”,以普及宣传《慈善法》为重点,通过在校园设置内容多样的慈善宣传展板、宣传横幅、播放慈善宣传片、刊登慈善专版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慈善宣传和慈善活动,征集《慈善法》普法小使者,走街串巷,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法》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把这项“利人民、种爱心”的慈善工作做好做实,再次掀起我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新高潮。
青田县慈善总会
青田县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县之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启动的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措施、抓好落实。通过对全县各中小学的前期摸底、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确定方山乡学校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
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慈善走进校园 爱心成就美德
一、基本情况
方山乡是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是著名的“田鱼之乡”“华侨之乡”“生态之乡”。方山乡学校有9个班级,212名学生,有108位华侨留守儿童(有国外绿卡,会多国语言),他们的父母远隔重洋、遍布欧美等世界各地,因此被誉为“联合国学校”。基于这样的特殊性,他们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慈善文化理念的普及。
二、活动内容
1.结合《慈善读本》,开展慈善主题教育活动《慈善读本》作为慈善文化的载体,鲜活的内容能够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慈善理念,增强中小学生的慈善意识,培育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将陆续开展“八个一”活动:(1)读一本好书(《慈善读本》);(2)开一次主题班会;(3)出一期黑板报;(4)讲一个爱心故事;(5)唱一首爱心歌曲;(6)参加一次捐赠;(7)加入一个义工组织;(8)写一篇慈善文章。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慈善文化在各类活动中呈现,并外化为实际行动。
2.结合慈善项目,彰显慈善价值
(1)建关爱儿童之家。设置学习辅导区、休闲娱乐区、谈心区、亲情沟通区、室外活动区等。通过网络,开展“心灵守护三个一”活动,即:一名代理家长、一封亲情家书、一次亲情团聚。进一步推动留守儿童教育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紧密结合。
(2)建“方山侨爱慈善教育基金”。发动华侨和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积极捐款,建立方山侨爱慈善教育基金,让华侨助推教育事业,让校友回报母校。该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师生、扶助贫困师生,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和学校给他们的关爱。目前已经募集35万元资金。
(3)建“侨童年课程体系”。整合基础课程、施综合德育实践课程、开展体艺拓展课程。主要有文学天地、智慧数学、快乐英语、科学探秘、七彩绘画、舞蹈艺术、手工我秀、棋类世界等。学校对各个小社团活动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统一监控反馈等措施。实现育人功能多元化,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让学生快乐走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开展义工服务,争当慈善践行者
建立小义工组织(礼仪、环保、助人、弘善、孝敬等),开展日行一善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行善事、献爱心,人人争当美德少年”。教师团队、党员、工会等开展关爱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党员每月开展一次微心愿活动。 4.结合地方实际,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1)特色课程建设。开发校本精品课程,开展农耕文化和德育活动。农耕文化体系包含两大基地——农耕文化园和蔬菜劳动基地。两大品牌,—支精品鱼灯队和一套校本课程。三大德育平台:一本农耕体验积分卡,一张喜报、一张照片。把校本文化和慈善精神有效结合起来,在学生们心中播撒慈善的种子。
(2)传统文化建设。开展春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和仁、爱、孝等传统道德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在过节中体验到心灵的关爱。
(3)华侨文化建设。宣传方山华侨史,绘制留守儿童父母国外分布图《走遍天下,根在方山》,培育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为未来的小华侨们烙上中国印。
(4)慈善文化建设。开展知善、行善、扬善教育,善在家庭(在家里做一名好子女)、善在校园(在学校当一名好学生)、善在社会(在社会当一名好公民),开展“人人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
(5)校园艺术建设。开展校园文艺演出,演出与慈善有关的曲艺、歌曲、舞蹈、鱼灯队等文艺节目,让留守儿童充分展示自己,雏鹰起飞、茁壮成长。
(6)宣传阵地建设。对阅览室、楼梯、走廊进行布置和整改,突显慈善文化,培育慈善意识,使慈善文化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进展情况
四、今后工作
201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明确提出“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突显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合法地位,为该活动走进校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这次全省“慈善文化示范县工作推进会”的会议精神,今后要做好三项工作:
1.全面宣传落实全省有关“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会议精神。
2.继续抓好“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的扫尾、总结、提升、推广工作。
3.根据省慈善总会《关于在全省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通知》(浙慈P017I4号)要求,学习兄弟县(市、区)的经验和做法,做好2018年、2019年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策划工作。
五、工作建议
建议省慈善总会和省教育厅联合发文,为全省各级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提供文件依据。
开化县慈善总会
2017年6月,省慈善总会召开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启动仪式,部署“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化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县广电总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县8所初级中学206个班和42所小学336个班全面有序开展。
他们的发言题目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活动概况
在开化县慈善总会的积极协调下,开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捐资,给全县初中一至三年级师生赠阅初中版《慈善读本》9800册,浙江龙海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捐资,给全县小学三至六年级师生赠阅小学版《慈善读本》12300册。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县慈善总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活动的通知》(开教发【2017】82号),分别制定活动方案。
二、明确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慈善事业等制度,依照《慈善法》有关规定,弘扬慈善文化,开展慈善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培育慈善意识,浓厚慈善氛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明确分工
县教育局由分管基础教育的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具体负责,基教科负责协调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慈善活动的开展,学校德安处和班主任老师负责具体实施。县民政局由分管社救和慈善事业促进的副局长,具体负责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县广电总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负责活动的宣传报道。
四、形式多样有效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在活动方案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结合:
(一)与弘扬互助互爱相结合,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助互爱互尊教育为重点,以感恩教育作為主基调,养成刻苦学习,报答父母,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
(二)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安教育相结合。县教育局领导看了小学版、初中版的《慈善读本》,认为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好书,观点准确,表述清楚易懂,图文并茂。通过学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育和安全理念的提高。
(三)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诸如文明劝导、看望福利院孤寡老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等,通过活动,使参加社会公益常态化,并确保安全有序。
(四)开展各类征文、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是活动开展的动力,通过阅读《慈善读本》,撰写读后感,组织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开化农信联社和开化一中、开化二中开展校企合作互动,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和金融服务相结合,采取鼓励参与,激励先进的措施,受到家长们的支持。
五、坚持常抓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为我们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务求实效。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要不断注重创新方式方法,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使慈善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汇报
从2012年开始,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的号召,会同区教育局,在全区54所中小学有步骤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几年来,我会先从6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区学校从三年级至九年级全面铺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慈善教育与校园德育内容相结合,赠送给全区中小学师生54910册《慈善读本》,围绕“慈善”主题,师生们撰写读后感、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等,兴起了校园慈善文化教育的高潮。该项活动2014年荣获了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慈善项目),2017年6月22日,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在我区启动。2016年,我会是《慈善》杂志推荐的慈善文化宣传的三家先进典型之一。
为做好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会会同区教育局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学校要做到“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时间安排。二是要全面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板报,献一份爱心,做一次义工,召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人写一篇读后感。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学好《慈善读本》列入平时对班级的考核,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和评选各类优秀的条件之一。四是教师要率先垂范,悉心辅导,带头写好慈善文章。
据统计,54所学校召开“爱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869次,刊出板报912期,学雷锋或参加义工活动53180人次,《慈善读本》心得交流会1104次,44篇《慈善读本》读后感刊登在《慈善慈善》杂志。我们还将精选的300余篇优秀的慈善文章与各学校慈善活动图片汇集成册。同时,我会还与区教育局进行慈善征文评选活动,并举办了颁奖仪式。全区师生用爱心和真诚谱写中国“慈善梦”出彩的华章。
努力做到全心全意:校长、教师率先垂范
“慈善文化进校园”的顺利推进,关键在于重视慈善教育的校长与教师。全区54所学校都举办了示范性的启动仪式,慈善总会、教育局和当地乡镇(街道)领导莅临参与。学校坚持《慈善读本》“保证通读、加强辅导、联系实际、边学边做”,鼓励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带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扎实推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慈善系列活动。
实验中学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平台,学校自创成立学生德育社团——崇德社、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培养学生树立爱心、责任、自强、诚信等意识,提升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在我区启动仪式上,全省慈善系统120多人参观了王林小学和茅畲逸夫小学。王林小学挖掘慈善文化内涵,构建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从“内容、环境、师资、活动、课堂”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该校被浙江省教科院列为城郊小学善育研究课题。2015年11月,浙江省慈善总会李刚副会长一行来到我区重点调研了王林小学的校园慈善文化并表示肯定。
在茅畲逸夫小学,与会人员观看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汇报表演。该校是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典型学校,留守儿童率高达92%(其中双亲外出占58%)学校提炼了留守儿童应该具备的三大核心素养——自理、自信、自强,即小山鹰精神,并倡导“日行一善”活动:传微笑、讲善语、做善事、学善知、怀善念、会宽容、常感恩、扬善德,实践厚德载物。
努力做到诚心诚意:突出校园慈善文化的特色
通过学习《慈善读本》,慈善成为学校培养人才、引人向善,最有生机的动力。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表达了师生对于高尚德性的无限珍重和对真善美的不息追求。
新前中学以“和合共生,守正出新”为办学思想,围绕“善德明志、健体尚美”的慈善目标,通过体验教育实验,形成了“精美体育”“精品艺术”“精诚奉献”等办学特色。
院桥初中是一所颇具足球特色的学校。该校曾发生过一起恶性事故,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学校领导以此事为教训,在强化德育教育的同时,多次开展慈善实践,校园氛围更加和谐。
宁溪镇中心小学着重倡导“和乐绿色”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健康、人文、生命的理念与绿色校园、绿色课程、绿色活动、绿色管理紧密结合,全校师生主动参与、实践创造、均衡发展、和諧同乐,学校年年被评为先进学校。
灵石中学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对中国慈善梦进行了大讨论。只有人人积极参与慈善,实现了慈善梦,才能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该校一位教师的家属患了癌症,全校师生举行义捐,募集资金10万余元,慈善这根纽带使这所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2017年6月,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在我区启动后,我会再次会同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该活动,向城区六所初中新生赠送《慈善读本》(初中版),每人一册,要求每个学校要围绕“慈善”主题开展活动。本学期结束前,每个学校选送老师和学生的以“慈善”为主题文章,区慈善总会还将联合区教育局进行评选出并予以奖励和表彰。
我会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中了解到,西部山区学校的留守儿童现象突出。2016年5月,我会拨出25万元专项慈善资金,在茅畲逸夫小学成立“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学校还成立了15个社团,充分挖掘教师特长或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帮助留守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该项目还获批省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省、市慈善总会各4万元的资助。同时,还获得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图书室”项目捐赠的3700册中小学课外图书。其他爱心单位也纷纷慷慨解囊。2016年12月2日,台州市在茅畲逸夫小学举行了以“让我们一起爱你”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现场推进会。“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成为该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心理咨询、功课辅导等活动的场所,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是“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有效载体与深化成果。2017年,我会又拨出25万元专项慈善资金,在上洋乡中心小学新增建设“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设立100多平米的图书阅览区、才艺展示区,让每个在校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努力做到一心一意:向现代慈善迈步
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表述彰显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站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慈善事业也亟须迈进现代慈善。我们努力开创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新局面,更离不开慈善精神和慈善文化的普及,這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软实力的表现。
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文化是引导人们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出发,把直接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个人责任并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使贫者、难者、患者、老者、弱者得到物质上的帮助或心灵的慰藉。现代慈善则是指以慈善组织为中介而发生的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的发展,由以一对一的直接捐助形式逐步走向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分离,建构起三方关系为特征的慈善主体关系,这种分离意味着分工的进化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社会分工带来了专业的服务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协作过程的平等自主关系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在心理、人格尊严等方面不平等的定势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同时,现代慈善更加注重权利保护与契约精神。
近两年来,《慈善法》的实施,“中华慈善日”的设立,标志我国慈善事业全面进入了依法治善的新时代,进入了现代慈善的新征程。我们所开展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远意义就在于立足长远,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一颗颗现代慈善之心,让现代慈善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渗入到中小学教育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达到春风化雨、春雨润人的目标。
我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全区54所中小学在《慈善读本》的引导下,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主动联合慈善组织、志愿者机构,涌现出了无数的好人好事,如为灾区捐款、进敬老院照顾老人、拾金不昧、捐赠书刊、收集垃圾、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多城同创”“五水共治”等力所能及的活动。这两年结合“中华慈善日”活动,校园学雷锋活动更是历久弥新,生机勃勃。“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今后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关头;个人无论如何富裕,总有困难的时候;在紧要关头,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这是肺腑之言,也是对现代慈善理念的最好注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这就进一步赋予了我们慈善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加强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优势,在夺取扶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嵊泗县慈善总会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省慈善总会的要求,舟山市慈善总会把全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试点任务交给我县慈善总会,针对这一任务,县总会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这项工作,并于2017年10月份作出部署,现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接到试点任务后,总会领导专题向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并与县教育局协调,确定我县试点的中、小学校:嵊泗县初级中学、嵊泗县菜园镇第三小学,县内其他初级中学和小学全部陆续展开。
2.由县慈善总会和县教育局联合向全县中小学校发出文件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同步展开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3.由县慈善总会出资购置中小学校《慈善读本》,《慈善读本》(中小学生)订购到货后,由县教育局
下发至各中小学校,外岛小学的读本也相继下发。
4.由县慈善总会牵头,联合县教育局将在近期组织试点学校负责人赴宁波市江东区参观“慈善文化进校园”的经验,取经回来在全县试点学校进行实施,并尽早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在2018年全面组织实施。
5.根据海岛学校的实际,我们将在参观取经后与县教育局共同商量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两所试点学校开展以后,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实施。整个工作将在2018年全面开展。
浦江县慈善总会
浦江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简况
浦江县慈善总会在介绍了浦江县学校师生基本情况之后讲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慈善教育活动常态化
2004年7月20日,浦江县慈善总会成立后,即与浦江县教育局一起探索深化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传统的慈善文化教育问题,以培养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的慈善意识。我们的做法是:
(一)慈善教育常态化,强化为人师表
2004年以来,县教育局每年组织全县公办中小学校长学习慈善工作有关文件;尔后,各位校长每年给所在学校教职工作一次宣传动员报告,发动教职工积极参加慈善捐款活动,强化了教职工队伍建设,增强了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十三年来,全县教职工参捐41046人次,向县慈善总会捐款450多万元。
(二)坚持立德育人,引导学生慈心行善
我县教师对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时,经常向学生灌输敬老爱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慈善文化知识,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行善之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全县4000多名教职工、五万多名中小学生纷纷向汶川地震灾区捐献抗震救灾款共223.6676万元。
(三)一人有难,众人相助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县共有23名中小学生先后患白血病,每位班主任得知后,立即向所在学校领导汇报,校领导立即发动师生捐款帮助患病学生。
2010年,浦江县白马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依(19981208)患白血病,白马中小领导组织师生捐款帮助治病,省市县慈善总会共救助6万多元,在父母、亲戚、师生、慈善组织共同帮助下,张依治好了白血病,2014年,张依白马初中毕业后考上了浦江三中;2017年,张依以浦江三中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浦江县浦阳一小学生王湛豪(20071105)患白血病,一小全体师生共捐12万元,省市县慈善总会救助2.3万元,现病情稳定。
2015年,浦阳二小五年级学生贾诗仪(20010111)患白血病后,浦阳二小师生共捐款7.5万元;浦江中学、仙华外国语学校、浦江县实验小学等学校领导从网上得知情况后,也纷纷组织师生捐款共20多万元,加上省市县慈善总会3万元,共计募捐30多万元。使贾诗仪及时得到了治疗,2016年9月,进浦江四中学习。
二、项目计划打算
近几年,浦江县教育局慈善文化教育重点是42所公办中小学,3575名在职在编教职工和4万多名小学三年级以上中小学生。通过这次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县推进会,我们打算与浦江县教育局一起向27所公办小学9859名一、二年级学生,7所民办中小学教职工和5265名民办中小学生推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慈善文化知识教育,把育人工作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抓起。
同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慈善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慈善文化书画、诗歌朗诵等比赛,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
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
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是原江东区慈善总会与鄞州区慈善总会合并而成,并于2017年10月17日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工作,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全面推进慈善文化“五进”重点打造校村文化品牌
一、“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进度
新一届区慈善总会领导对慈善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在2018年打造“五大慈善”,即爱心慈善、品质慈善、文化慈善、数字慈善、阳光慈善,并将“文化慈善”作为重点建设对象,进行广覆盖、多元化、纵深型推广。
两个区慈善总会合并后,将针对新辖区呈现的两大变化进行重点打造:一是重点打造慈善文化进农村。原江东区没有农村,辖区全部以社区为单位,鄞州区则有三百余个行政村。因此,我们计划将慈善文化“四進”,扩充为“五进”,增加农村这一传播方向,将慈善文化建设在校园、农村、机关、企业、社区全面推开。二是重点打造慈善文化进校园。原江东区共有中、小学22所,学生2.7万人,并入鄞州区后,共有中、小学85所,学生9.5万人。因此,慈善文化进校园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受众,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推广。
二、“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计划
“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区慈善总会在借鉴保留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计划从三方面进行项目推进:
1.与各相关单位联合发文。首先,争取区委的重视,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请区委办批转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慈善总会联合起草的《关于开展慈善文化“五进”活动的实施意见》。其次,准备和区教育局联合发文《鄞州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第三,准备和区农林局联合发文《鄞州区“慈善文化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
2.开展项目启动仪式。计划2018年1月初,举行上述两项工作的启动仪式,为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深入开展推进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做好资金预算投入。目前,我区有初中生2.7万人,小学生6.7万人,2018年,我们准备先购置6万册《慈善读本》发放至全区初中、小学生。其中,向初中生发放1.5万册,向小学3—6年级学生发放4.5万册,通过阅读《慈善读本》,在他们的心中埋下慈善的种子,让慈善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
三、项目推进中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1.建立“慈善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要求此项活动由学校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以学校现有德育团队为基本组织框架,突出政教主任和团队干部在活动中的职能、分片负责,班主任具体落实。
2.将“慈善文化进校园”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要求各校根据实际制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要求各校加强宣传、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和做好经费、安全等各类保障。
3.抓好典型推广宣传。我区的镇安小学创设了甬城国学堂,以传承弘扬“慈善文化”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教育与国学精粹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好典型示范宣传,让更多学校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将慈善文化有机融入教育中心工作中去。
4.召开一个推进会。组织全区中小学校方主要领导,召开“慈善文化进校园”推进会,提高各地开展好这一工作的思想认识,做好前期经验的交流推广,部署今后的目标与任务,促进其发挥更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并与慈善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形成有机统一。
湖州市吴兴区慈善总会
湖州市吴兴区地处太湖南岸,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所在地。区辖6个乡镇,12个街道,全区总人口60.2万人。区辖内共有4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58060余人。
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根植沃土 播种爱心
一、实施概况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按照省、市慈善总会关于开展活动工作部署和要求,我们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并与市慈善总会、市、区教育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制定了我区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首轮“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确定为湖州四中教育集团、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和湖师附小教育集团等3所学校9个校区为项目试点学校。并于2017年10月27日在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仁北小学成功地举行了项目(试点)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区政府王青副区长主持并作总结讲话。市、区慈善、教育、试点学校师生代表约300余人参加。按照每人一本,自愿捐赠工作目标要求,我们对试点学校每位学生免费赠送《慈善读本》,对每个校区放置“慈爱储蓄罐”。倡导试点学校将《慈善读本》列为学生必读刊物,正确引导学生自愿向“慈爱储蓄箱”捐赠款物。在启动仪式上共赠送《慈善读本》13400余册,其中初中版3000册,小学版10400册,放置“慈爱储蓄箱”9个。该项目的启动,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试点学校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认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主要体会
在组织实施“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中,我们也逐步加深了对该项目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获得了一些工作启示。
领导重视,部门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也需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慈善组织如何去把握,做到借势借力,事半功倍。我们抓住2017年9-10月是全区“慈善一日捐”和“慈善宣传月”活动开展之机,把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作为全区开展“慈善一日捐”和“慈善宣传月”活动一项主要内容。区政府对“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高度重视,王青副区长专门听取项目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并对项目组织实施提出工作要求。区教育局作为学校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给予高度关注和认可,局领导多次就项目的可行性出谋划策。我区首轮项目启动工作还得到了市慈善总会和市教育局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导,在启动仪式上,市慈善总会魏秀生会长和市教育局朱建伟副局长到会并讲话。市、区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全面报道了我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慈善谋划,上下联动。自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现场会以后,区慈善总会高度重视,将“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确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好以下工作:首先抓实施规划制定。在市慈善总会工作指导下,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过程中,就按照省“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示范县区的标准,精心策划项目方案,制定工作推进计划,编制项目活动经费预算,拟定工作措施的落实。其次抓工作联系对接。我们认识到要使项目正常实施,单靠慈善一家是难以推进。因此,经磋商由市区慈善总会联动市区教育局共同实施。在市慈善总会牵头下,市、区慈善、教育部门多次召开工作碰头协调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从而确保该项目活动整体推进和落实。三是抓《慈善读本》订购。我们按照项目“每人一本,自愿捐赠”工作目标要求,一方面主动与教育部门对接,尤其是对学校的“慈爱储蓄箱”的设计、摆放位置以及捐赠款物等事项与学校一起商讨管理办法;另一方面主动与《慈善读本》编辑部联系采购读本,按照时序规定的时间要求,确保《慈善读本》和“慈爱储蓄罐”准时发放到位。
学校配合,多方互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是以赠阅《慈善读本》为载体,在中小学校开展专题阅读主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将慈善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从小在少年儿童心中播种爱心的种子,传递爱心理念,促进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得到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现在一些部门借助学校这个平台开展很多活动,如何争取教育部门重视与支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区首轮“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工作中,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主动配合。体现在: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和职能科室主动联系对接慈善组织,积极配合参与项目协调、推进和落实工作;各试点学校明确校长、分管校长和职能处室负责实施,并把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建立考核机制;结合试点学校和班级的实际,组织开展一些富有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慈善公益活动,真正使学校成为传播慈善知识,传递爱心理念,树立奉献爱心的校园新风。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在首轮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总结和完善。在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下重点:一是领导出征,是项目开展的保证;二是慈善出钱,是项目开展的保障;三是学校出力,是项目开展的关键。同时,要注重把握多传播慈善知识,淡化学生捐赠,从而确保项目有序平稳实施。
我们决心在省、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指导下,向兄弟县区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举措,努力将项目进一步做深、做实、做出成效,为加快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嘉善县慈善总会
嘉善历史上有袁了凡的行善理论、丁宾的裸捐榜样、陈龙正的扶贫救灾,慈善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充分依托“善文化”这一根植于当地老百姓内心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认同,把弘扬了凡善学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深入培育打造“善文化”县域人文品牌。我们充分结合全县“善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他们的发言题目是:
创新慈善新理念 弘扬慈善真善美
2017年8月,我县作为试点单位,正式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嘉善县首届善文化节系列活动,以营造校园慈善文化氛围、开设慈善文化课程、开展慈善教育主题活动、搭建慈善参与平台等抓手,深入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3个月来,通过试点学校和面上推广相结合,全面打造“善的教育”学校德育文化品牌,在我县中小学广泛传播。截止到2017年11月,我們在全县所有学校中,开展了各类慈善活动90多场次,近3万人次学生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慈善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工作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
嘉善县慈善总会与县文明办、教育局主动沟通,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共识。一是选定试点学校。确定了嘉善三中、惠民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先行开展活动。试点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围绕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二是明确任务。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学习日程。合理安排课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慈善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特色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三是明确责任。此项活动由学校主要负责人负总则,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以学校现有德育团队为基本组织框架,突出政教处在活动中的职能、分片负责,班主任具体落实。
二、活动开展情况
我县慈善总会于2017年8月启动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注重从精神层面带动学生对慈善文化的认识,启迪爱的心智。活动自发起以来,得到了全县中小学校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1.开展善文化慈善项目。我们把“善文化”教育真正作为慈善项目来运作,但整个项目的根本在于活动开展要出成绩、有实效。采取赠阅《慈善读本》的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善文读书活动。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在工作的环节上节流与开源并举,广结善缘,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奉献爱心、捐赠《慈善读本》,目前,此项目已累计捐赠近2万元。
2.开展善文化主题教育。为进一步弘扬“善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嘉善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2017中国嘉善·善文化节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打造“善的教育”学校德育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嘉善县首届中小学“善风润校园”善文化节主题活动。一是“善学”高中生辩论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提升全县高中生的“善学”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浙江好家风》读本,寻找身边最美家风,撰写体会文章。三是主题演讲比赛,各校紧扣“好家风”主题,讲述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故事,或身边“最美家庭”和传承好家风的感人故事,或古今名人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启发,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四是“善小语”进学校活动,各中小学校借助《慈善读本》和《了凡四训》等经典书籍,提炼蕴含“善文化”特质,体现“善文化”人文价值的“善小语”,通过师生书写、展示等形式,组织“善小语”进学校、进班级、进板报活动,真正促成“满城荡漾善文化”的生动局面。五是“善文化微散文”大赛,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全城寻善”为主题,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善人善举,彰显凡人善举的善城温度,共同引导全县青少年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风尚。六是“善文化”公益广告大赛,围绕“善文化”,在全县中小学师生、家长中征集围绕文明用餐、文明出行(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礼仪、文明上网,传播“善文化”信念;七是“善美少(青)年”评选活动等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身边的榜样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用行动关爱社会、校园、他人,开展“善美少(青)年”评选活动。 3.开展“日行一善久成林”慈善公益活动。深入挖掘我县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充分运用“互联网 ”的思维,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在“日行一善久成林”微信公众号募捐平台上,每天最多微信捐赠1元,参与慈善众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通过线上善树养成和线下组织种植善文化林,鼓励学生坚持行善,倡导人人行善,汇沙成塔、汇涓成流,丰富和创新慈善救助项目,更好惠及广大困难群众,进一步构建现代慈善大格局,积极助推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一是定制推广微信公众号。定制“日行一善久成林”微信公众号,设立信息发布、在线捐赠、善款统计、救助公示等功能。充分利用嘉善慈善、嘉善发布、IN嘉善等,推广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和家长等进行下载关注。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奉献爱心。教育部门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倡议书、设置宣传牌、开辟显示屏等,推动“日行一善久成林”慈善公益活动进校园,引导学生向善崇善。三是开辟种植“善文化林”。建立健全捐赠回馈激励机制,学生和家长关注微信公众号捐赠后,线上获取1颗虚拟善树种子,持续捐赠会在线上养成1棵善树。在线捐赠达到280天以上的,获得免费线下种植1棵善树的资格。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集中到善文化主题公园种植“善文化林”。同时,对捐赠情况实行积分管理,学生家庭遇生活困难,优先给予救助。
三、存在不足和几点体会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慈善作为社会美德和公民素质被广泛认同和崇尚,但是由于我们现行教育还缺乏对于慈善的关注,今天学校的慈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慈善发展。对于什么是现代慈善观念,慈善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妥当地表达善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很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做,说明相关的教育还很不够。所以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社会的角度看,对学生进行慈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下一阶段,我们要以试点学校为基础,把“慈善文化进校园”全面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孩子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慈善,引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然后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心。例如,学校组织了小义工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福利院送关爱、开展爱心义卖、慈善捐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慈善的力量。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号召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善心义举用纸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和父母分享,从而达到“一所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慈善效应。但总的来说,仍然是知识传授的模式。我特别希望慈善美德熏陶能以电影、动画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校园。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与同学们一起看《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我与同学们一起感动、流泪,那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集体温暖。在大力提倡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今天,慈善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教而化人,逐步引导学生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施舍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对慈善价值观的认同,把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使贫者、难者、患者、残者、弱者得到物质帮助和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分享到人间的温暖。
永康市慈善总会
近年来,永康市慈善总会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方面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
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让慈善文化在校园生根开花
一、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可喜成果
2012年開始,永康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大司巷小学、民主小学、人民小学、解放小学、高镇小学等五所学校试点开始再向全市的小学推开,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推动树德育人活动从点到面、从课堂到实践,从学校到家庭,从校园到社会,取得了全面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至今,全市共有69所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慈善总会累计赠阅《慈善读本》(小学版)16552本,收到慈善征文9834篇,向社会各界发放由我会编印的《播撒爱的种子——慈善文化进校园实录》1405本,反映我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情况的文章图片连续在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慈善》杂志2013第5期、第6期、2014年第1期的专栏、扉页和封面上刊登。1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丽州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多种形式,校内校外践行慈善
在慈善总会推动和教育局支持下,通过各个学校老师的悉心指导,各小学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使慈善理念在愉快的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得以传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们对慈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部分学校不仅组织学生阅读《慈善读本》,还将慈善的理念细化,设置专门德育课程,结合各学科教育教学,将“善文化”植入校园活动当中。永康市解放小学将慈善文化与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机结合,把慈善理念充分融入学校的爱心教育活动中,开设了以传授慈善文化为主的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将慈善文化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紧密融合,从而实现与慈善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永康市各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与慈善文化巧妙结合,不但在学生中传播了慈善文化,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白云小学着力打造“善文化”校园,将“善”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旨,全校师生为帮助患白血病的周鸿运同学筹集手术费举行义卖活动,善行义举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与征文演讲活动相结合
继2013年“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市69所小学三年级学生中推开后,为进一步发挥《慈善读本》的作用,增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效果,将影响从校园辐射到全社会,2014年9月,永康市慈善总会联合永康市教育局、永康广播电视台、永康日报社、永康金报等媒体共同举办“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演讲比赛。共收到学生和家长征文9834篇,以21篇一等奖征文为演讲文稿,由16名学生和5名家长声情并茂地抒发了对慈善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活动还评选出8所学校为“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组织奖”单位,83人为“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热心个人”。通过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让慈善在更多的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带动家长,老师感染亲朋,学校辐射社会,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了慈善文化,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与义工活动相结合
在《慈善读本》带动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化作用,慈善文化的培育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更要走向社会。许多学校开始组建学生义工团体,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义工活动中来,多种形式的义工活动给了学生践行慈善的机会。永康市民主小学积极探索“好人文化”,成立民主小学大小手志愿团、大小手义演团、大小手慈善团等。大司巷小学六(8)班班主任老师自己就是永康阳光爱心社的一名志愿者,她以永康阳光爱心社为平台带领学生参与了如帮助贫困孩子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义工活动。永康市高镇小学和明珠中学的100多名学生和家长报名参加了今年8月“永康慈善浩恒通航播种敬老行动”,冒着酷暑与永康市慈善总会播种者义工分会义工一起走进山区寻访艰困老人,为舟山镇和西溪镇的109位贫困老人送上助老金,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悟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心中播种下了爱的种子,让慈善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进校园、进家庭。
三、注重实效,继续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
永康市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今后继续常态化开展此项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动“慈善文化校园”活动再上新台阶。
(一)建立多部门联合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机制
以召开慈善文化座谈会为契机,联合宣传部、教育局、文化局、文联、广播电视台、永康日报社、永康金报等相关部门和媒体,进一步丰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联合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在“永康慈善爱心平台”和“永康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永康慈善网”等自媒体平台以及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体设置“慈善文化进校园”专栏,刊登介绍有关学校经验做法,学生践行慈善的好人好事等,形成学校主导、媒体宣传、社会关注的慈善氛围,形成合力,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二)将慈善文化更好地渗透和融进各项教学、助学活动
以《慈善读本》为载体,鼓励各学校定期开展专项课程,将慈善文化传播与学科教育尤其是德育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将慈善理念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日常生活中。從慈善总会现有的助学项目入手,把单纯的款物救助融入慈善文化理念,从传统的物质慈善向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并重转变,如把助学金发放仪式结合慈善文化讲座,邀请慈善榜样人物以亲身经历和体会向学生讲解慈善公益理念,让学生接受帮助的同时感受慈善文化的熏陶。
(三)以“慈善日”等活动为载体助推“慈善文化进校园”
结合“中华慈善日”,以普及宣传《慈善法》为重点,通过在校园设置内容多样的慈善宣传展板、宣传横幅、播放慈善宣传片、刊登慈善专版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慈善宣传和慈善活动,征集《慈善法》普法小使者,走街串巷,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法》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把这项“利人民、种爱心”的慈善工作做好做实,再次掀起我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新高潮。
青田县慈善总会
青田县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县之一,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启动的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措施、抓好落实。通过对全县各中小学的前期摸底、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确定方山乡学校作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
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慈善走进校园 爱心成就美德
一、基本情况
方山乡是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是著名的“田鱼之乡”“华侨之乡”“生态之乡”。方山乡学校有9个班级,212名学生,有108位华侨留守儿童(有国外绿卡,会多国语言),他们的父母远隔重洋、遍布欧美等世界各地,因此被誉为“联合国学校”。基于这样的特殊性,他们更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慈善文化理念的普及。
二、活动内容
1.结合《慈善读本》,开展慈善主题教育活动《慈善读本》作为慈善文化的载体,鲜活的内容能够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慈善理念,增强中小学生的慈善意识,培育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将陆续开展“八个一”活动:(1)读一本好书(《慈善读本》);(2)开一次主题班会;(3)出一期黑板报;(4)讲一个爱心故事;(5)唱一首爱心歌曲;(6)参加一次捐赠;(7)加入一个义工组织;(8)写一篇慈善文章。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慈善文化在各类活动中呈现,并外化为实际行动。
2.结合慈善项目,彰显慈善价值
(1)建关爱儿童之家。设置学习辅导区、休闲娱乐区、谈心区、亲情沟通区、室外活动区等。通过网络,开展“心灵守护三个一”活动,即:一名代理家长、一封亲情家书、一次亲情团聚。进一步推动留守儿童教育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紧密结合。
(2)建“方山侨爱慈善教育基金”。发动华侨和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积极捐款,建立方山侨爱慈善教育基金,让华侨助推教育事业,让校友回报母校。该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师生、扶助贫困师生,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和学校给他们的关爱。目前已经募集35万元资金。
(3)建“侨童年课程体系”。整合基础课程、施综合德育实践课程、开展体艺拓展课程。主要有文学天地、智慧数学、快乐英语、科学探秘、七彩绘画、舞蹈艺术、手工我秀、棋类世界等。学校对各个小社团活动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统一监控反馈等措施。实现育人功能多元化,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让学生快乐走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开展义工服务,争当慈善践行者
建立小义工组织(礼仪、环保、助人、弘善、孝敬等),开展日行一善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行善事、献爱心,人人争当美德少年”。教师团队、党员、工会等开展关爱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党员每月开展一次微心愿活动。 4.结合地方实际,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1)特色课程建设。开发校本精品课程,开展农耕文化和德育活动。农耕文化体系包含两大基地——农耕文化园和蔬菜劳动基地。两大品牌,—支精品鱼灯队和一套校本课程。三大德育平台:一本农耕体验积分卡,一张喜报、一张照片。把校本文化和慈善精神有效结合起来,在学生们心中播撒慈善的种子。
(2)传统文化建设。开展春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和仁、爱、孝等传统道德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在过节中体验到心灵的关爱。
(3)华侨文化建设。宣传方山华侨史,绘制留守儿童父母国外分布图《走遍天下,根在方山》,培育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为未来的小华侨们烙上中国印。
(4)慈善文化建设。开展知善、行善、扬善教育,善在家庭(在家里做一名好子女)、善在校园(在学校当一名好学生)、善在社会(在社会当一名好公民),开展“人人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
(5)校园艺术建设。开展校园文艺演出,演出与慈善有关的曲艺、歌曲、舞蹈、鱼灯队等文艺节目,让留守儿童充分展示自己,雏鹰起飞、茁壮成长。
(6)宣传阵地建设。对阅览室、楼梯、走廊进行布置和整改,突显慈善文化,培育慈善意识,使慈善文化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进展情况
四、今后工作
201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明确提出“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突显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合法地位,为该活动走进校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这次全省“慈善文化示范县工作推进会”的会议精神,今后要做好三项工作:
1.全面宣传落实全省有关“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会议精神。
2.继续抓好“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的扫尾、总结、提升、推广工作。
3.根据省慈善总会《关于在全省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通知》(浙慈P017I4号)要求,学习兄弟县(市、区)的经验和做法,做好2018年、2019年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策划工作。
五、工作建议
建议省慈善总会和省教育厅联合发文,为全省各级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提供文件依据。
开化县慈善总会
2017年6月,省慈善总会召开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启动仪式,部署“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化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县广电总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县8所初级中学206个班和42所小学336个班全面有序开展。
他们的发言题目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活动概况
在开化县慈善总会的积极协调下,开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捐资,给全县初中一至三年级师生赠阅初中版《慈善读本》9800册,浙江龙海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捐资,给全县小学三至六年级师生赠阅小学版《慈善读本》12300册。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县慈善总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活动的通知》(开教发【2017】82号),分别制定活动方案。
二、明确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慈善事业等制度,依照《慈善法》有关规定,弘扬慈善文化,开展慈善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培育慈善意识,浓厚慈善氛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明确分工
县教育局由分管基础教育的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具体负责,基教科负责协调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慈善活动的开展,学校德安处和班主任老师负责具体实施。县民政局由分管社救和慈善事业促进的副局长,具体负责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县广电总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负责活动的宣传报道。
四、形式多样有效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在活动方案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结合:
(一)与弘扬互助互爱相结合,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助互爱互尊教育为重点,以感恩教育作為主基调,养成刻苦学习,报答父母,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
(二)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安教育相结合。县教育局领导看了小学版、初中版的《慈善读本》,认为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好书,观点准确,表述清楚易懂,图文并茂。通过学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育和安全理念的提高。
(三)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诸如文明劝导、看望福利院孤寡老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等,通过活动,使参加社会公益常态化,并确保安全有序。
(四)开展各类征文、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是活动开展的动力,通过阅读《慈善读本》,撰写读后感,组织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开化农信联社和开化一中、开化二中开展校企合作互动,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和金融服务相结合,采取鼓励参与,激励先进的措施,受到家长们的支持。
五、坚持常抓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为我们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务求实效。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要不断注重创新方式方法,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使慈善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汇报
从2012年开始,台州市黄岩区慈善总会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的号召,会同区教育局,在全区54所中小学有步骤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几年来,我会先从6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区学校从三年级至九年级全面铺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慈善教育与校园德育内容相结合,赠送给全区中小学师生54910册《慈善读本》,围绕“慈善”主题,师生们撰写读后感、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等,兴起了校园慈善文化教育的高潮。该项活动2014年荣获了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慈善项目),2017年6月22日,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在我区启动。2016年,我会是《慈善》杂志推荐的慈善文化宣传的三家先进典型之一。
为做好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会会同区教育局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学校要做到“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时间安排。二是要全面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板报,献一份爱心,做一次义工,召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人写一篇读后感。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学好《慈善读本》列入平时对班级的考核,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和评选各类优秀的条件之一。四是教师要率先垂范,悉心辅导,带头写好慈善文章。
据统计,54所学校召开“爱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869次,刊出板报912期,学雷锋或参加义工活动53180人次,《慈善读本》心得交流会1104次,44篇《慈善读本》读后感刊登在《慈善慈善》杂志。我们还将精选的300余篇优秀的慈善文章与各学校慈善活动图片汇集成册。同时,我会还与区教育局进行慈善征文评选活动,并举办了颁奖仪式。全区师生用爱心和真诚谱写中国“慈善梦”出彩的华章。
努力做到全心全意:校长、教师率先垂范
“慈善文化进校园”的顺利推进,关键在于重视慈善教育的校长与教师。全区54所学校都举办了示范性的启动仪式,慈善总会、教育局和当地乡镇(街道)领导莅临参与。学校坚持《慈善读本》“保证通读、加强辅导、联系实际、边学边做”,鼓励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带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扎实推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慈善系列活动。
实验中学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平台,学校自创成立学生德育社团——崇德社、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培养学生树立爱心、责任、自强、诚信等意识,提升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在我区启动仪式上,全省慈善系统120多人参观了王林小学和茅畲逸夫小学。王林小学挖掘慈善文化内涵,构建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从“内容、环境、师资、活动、课堂”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该校被浙江省教科院列为城郊小学善育研究课题。2015年11月,浙江省慈善总会李刚副会长一行来到我区重点调研了王林小学的校园慈善文化并表示肯定。
在茅畲逸夫小学,与会人员观看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汇报表演。该校是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典型学校,留守儿童率高达92%(其中双亲外出占58%)学校提炼了留守儿童应该具备的三大核心素养——自理、自信、自强,即小山鹰精神,并倡导“日行一善”活动:传微笑、讲善语、做善事、学善知、怀善念、会宽容、常感恩、扬善德,实践厚德载物。
努力做到诚心诚意:突出校园慈善文化的特色
通过学习《慈善读本》,慈善成为学校培养人才、引人向善,最有生机的动力。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表达了师生对于高尚德性的无限珍重和对真善美的不息追求。
新前中学以“和合共生,守正出新”为办学思想,围绕“善德明志、健体尚美”的慈善目标,通过体验教育实验,形成了“精美体育”“精品艺术”“精诚奉献”等办学特色。
院桥初中是一所颇具足球特色的学校。该校曾发生过一起恶性事故,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学校领导以此事为教训,在强化德育教育的同时,多次开展慈善实践,校园氛围更加和谐。
宁溪镇中心小学着重倡导“和乐绿色”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健康、人文、生命的理念与绿色校园、绿色课程、绿色活动、绿色管理紧密结合,全校师生主动参与、实践创造、均衡发展、和諧同乐,学校年年被评为先进学校。
灵石中学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对中国慈善梦进行了大讨论。只有人人积极参与慈善,实现了慈善梦,才能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该校一位教师的家属患了癌症,全校师生举行义捐,募集资金10万余元,慈善这根纽带使这所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2017年6月,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在我区启动后,我会再次会同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该活动,向城区六所初中新生赠送《慈善读本》(初中版),每人一册,要求每个学校要围绕“慈善”主题开展活动。本学期结束前,每个学校选送老师和学生的以“慈善”为主题文章,区慈善总会还将联合区教育局进行评选出并予以奖励和表彰。
我会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中了解到,西部山区学校的留守儿童现象突出。2016年5月,我会拨出25万元专项慈善资金,在茅畲逸夫小学成立“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学校还成立了15个社团,充分挖掘教师特长或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帮助留守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该项目还获批省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项目,获得省、市慈善总会各4万元的资助。同时,还获得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图书室”项目捐赠的3700册中小学课外图书。其他爱心单位也纷纷慷慨解囊。2016年12月2日,台州市在茅畲逸夫小学举行了以“让我们一起爱你”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现场推进会。“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成为该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心理咨询、功课辅导等活动的场所,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是“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有效载体与深化成果。2017年,我会又拨出25万元专项慈善资金,在上洋乡中心小学新增建设“慈善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设立100多平米的图书阅览区、才艺展示区,让每个在校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努力做到一心一意:向现代慈善迈步
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表述彰显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站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慈善事业也亟须迈进现代慈善。我们努力开创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新局面,更离不开慈善精神和慈善文化的普及,這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软实力的表现。
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文化是引导人们乐善好施,从同情、怜悯出发,把直接帮助困难者视为一种个人责任并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使贫者、难者、患者、老者、弱者得到物质上的帮助或心灵的慰藉。现代慈善则是指以慈善组织为中介而发生的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的发展,由以一对一的直接捐助形式逐步走向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分离,建构起三方关系为特征的慈善主体关系,这种分离意味着分工的进化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社会分工带来了专业的服务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协作过程的平等自主关系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在心理、人格尊严等方面不平等的定势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同时,现代慈善更加注重权利保护与契约精神。
近两年来,《慈善法》的实施,“中华慈善日”的设立,标志我国慈善事业全面进入了依法治善的新时代,进入了现代慈善的新征程。我们所开展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远意义就在于立足长远,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一颗颗现代慈善之心,让现代慈善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渗入到中小学教育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达到春风化雨、春雨润人的目标。
我区“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全区54所中小学在《慈善读本》的引导下,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主动联合慈善组织、志愿者机构,涌现出了无数的好人好事,如为灾区捐款、进敬老院照顾老人、拾金不昧、捐赠书刊、收集垃圾、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多城同创”“五水共治”等力所能及的活动。这两年结合“中华慈善日”活动,校园学雷锋活动更是历久弥新,生机勃勃。“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今后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关头;个人无论如何富裕,总有困难的时候;在紧要关头,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这是肺腑之言,也是对现代慈善理念的最好注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这就进一步赋予了我们慈善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加强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优势,在夺取扶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嵊泗县慈善总会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省慈善总会的要求,舟山市慈善总会把全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试点任务交给我县慈善总会,针对这一任务,县总会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这项工作,并于2017年10月份作出部署,现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接到试点任务后,总会领导专题向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并与县教育局协调,确定我县试点的中、小学校:嵊泗县初级中学、嵊泗县菜园镇第三小学,县内其他初级中学和小学全部陆续展开。
2.由县慈善总会和县教育局联合向全县中小学校发出文件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同步展开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3.由县慈善总会出资购置中小学校《慈善读本》,《慈善读本》(中小学生)订购到货后,由县教育局
下发至各中小学校,外岛小学的读本也相继下发。
4.由县慈善总会牵头,联合县教育局将在近期组织试点学校负责人赴宁波市江东区参观“慈善文化进校园”的经验,取经回来在全县试点学校进行实施,并尽早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在2018年全面组织实施。
5.根据海岛学校的实际,我们将在参观取经后与县教育局共同商量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两所试点学校开展以后,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实施。整个工作将在2018年全面开展。
浦江县慈善总会
浦江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简况
浦江县慈善总会在介绍了浦江县学校师生基本情况之后讲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慈善教育活动常态化
2004年7月20日,浦江县慈善总会成立后,即与浦江县教育局一起探索深化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传统的慈善文化教育问题,以培养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的慈善意识。我们的做法是:
(一)慈善教育常态化,强化为人师表
2004年以来,县教育局每年组织全县公办中小学校长学习慈善工作有关文件;尔后,各位校长每年给所在学校教职工作一次宣传动员报告,发动教职工积极参加慈善捐款活动,强化了教职工队伍建设,增强了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十三年来,全县教职工参捐41046人次,向县慈善总会捐款450多万元。
(二)坚持立德育人,引导学生慈心行善
我县教师对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时,经常向学生灌输敬老爱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慈善文化知识,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行善之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全县4000多名教职工、五万多名中小学生纷纷向汶川地震灾区捐献抗震救灾款共223.6676万元。
(三)一人有难,众人相助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县共有23名中小学生先后患白血病,每位班主任得知后,立即向所在学校领导汇报,校领导立即发动师生捐款帮助患病学生。
2010年,浦江县白马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依(19981208)患白血病,白马中小领导组织师生捐款帮助治病,省市县慈善总会共救助6万多元,在父母、亲戚、师生、慈善组织共同帮助下,张依治好了白血病,2014年,张依白马初中毕业后考上了浦江三中;2017年,张依以浦江三中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浦江县浦阳一小学生王湛豪(20071105)患白血病,一小全体师生共捐12万元,省市县慈善总会救助2.3万元,现病情稳定。
2015年,浦阳二小五年级学生贾诗仪(20010111)患白血病后,浦阳二小师生共捐款7.5万元;浦江中学、仙华外国语学校、浦江县实验小学等学校领导从网上得知情况后,也纷纷组织师生捐款共20多万元,加上省市县慈善总会3万元,共计募捐30多万元。使贾诗仪及时得到了治疗,2016年9月,进浦江四中学习。
二、项目计划打算
近几年,浦江县教育局慈善文化教育重点是42所公办中小学,3575名在职在编教职工和4万多名小学三年级以上中小学生。通过这次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县推进会,我们打算与浦江县教育局一起向27所公办小学9859名一、二年级学生,7所民办中小学教职工和5265名民办中小学生推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慈善文化知识教育,把育人工作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抓起。
同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慈善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慈善文化书画、诗歌朗诵等比赛,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