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我认为还要班主任在“严”和“爱”上下工夫。本文主要从“严的教育”和“爱的教育”两个方面并结合我的班主任经历,阐述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 严与爱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在班级管理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实现“严”与“爱”的统一。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爱,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爱是水,严是舟,严爱统一,宽严适度,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下面我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认识。
一、严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有理、严而有信、严而垂范。
1.严而有理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是应该的,但教师的批评要有情有理,学生才易接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使用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
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年,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班长将我喊去。经我了解,情况是这样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习题时,底下有学生讲话,教师凭经验认定是该生所为,该生觉得冤枉了他,于是当面顶撞起来。弄清情况后,我既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又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便说:“你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显然是不对的,老师批评错了你,你可以在课后与他好好沟通,况且老师的出发点也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较好的课堂环境,希望你能够理解。”说完我又问问他最近的学习情况,并提醒他最近各方面进步较大,要继续努力等等。我不动声色的几句话,说得这位学生低头不语,主动向教师承认了刚才态度不好。
2.严而有信
为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习惯,学校和班级都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出台。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言而无信。
担任班主任第三年,我新接手了高一(1)班,开学一周后我发觉经常有学生不交作业,原因是做完了忘在家里。经过了解后,我发现有的学生确有其事,但更多的学生是没有完成作业而找的借口。于是我在班内宣布,以后凡是把作业忘在家里的,我马上打电话让家长送到学校。第二天,又有这种情况。我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耐心的解释了原因,家长十分配合,很快将没有完成的作业本送到学校。此后,班内的这种情况得到明显的改观。
3.严而垂范
班主任要以“严”字为突破口。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带头做到,禁止学生做的,班主任坚决不为,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
一直以来,我习惯性地走进教室,放下东西便擦讲台桌,整理好讲台桌上的粉笔和板擦,这些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学年初我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弯腰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似的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教育的桥梁,我们的教育对象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之后,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如果犯错误的学生中有班干,因为这样,在处理时就轻描淡写,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就连今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此时班干就会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自然会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因为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个家长,你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打破头你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只要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在他们心中尤其在后进生的心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3.爱要得法
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晨练,一起打扫卫生包干区,利用课余时间随意地、放松地与学生聊天、谈心、娱乐。这时候,师生平等气氛往往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时机讲真话、表真情。放学路上师生推着自行车,一起走出校门,同行一段路,边蹬车边闲谈,会让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此外还可以利用师生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接触机会。比如都喜欢集邮,都喜欢某项体育活动。师生双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沟通的欲望强烈。利用这种“优势”接触部分学生,得到的真实信息往往最多。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有严格的纪律、必要的权威,更需要崇高的师爱。有了师爱,严格的纪律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淡化为毫无教育痕迹的服从。
参考资料:
[1]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7.
[2]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 严与爱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在班级管理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实现“严”与“爱”的统一。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爱,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爱是水,严是舟,严爱统一,宽严适度,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下面我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认识。
一、严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有理、严而有信、严而垂范。
1.严而有理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是应该的,但教师的批评要有情有理,学生才易接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使用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
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年,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班长将我喊去。经我了解,情况是这样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习题时,底下有学生讲话,教师凭经验认定是该生所为,该生觉得冤枉了他,于是当面顶撞起来。弄清情况后,我既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又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便说:“你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显然是不对的,老师批评错了你,你可以在课后与他好好沟通,况且老师的出发点也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较好的课堂环境,希望你能够理解。”说完我又问问他最近的学习情况,并提醒他最近各方面进步较大,要继续努力等等。我不动声色的几句话,说得这位学生低头不语,主动向教师承认了刚才态度不好。
2.严而有信
为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习惯,学校和班级都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出台。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言而无信。
担任班主任第三年,我新接手了高一(1)班,开学一周后我发觉经常有学生不交作业,原因是做完了忘在家里。经过了解后,我发现有的学生确有其事,但更多的学生是没有完成作业而找的借口。于是我在班内宣布,以后凡是把作业忘在家里的,我马上打电话让家长送到学校。第二天,又有这种情况。我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耐心的解释了原因,家长十分配合,很快将没有完成的作业本送到学校。此后,班内的这种情况得到明显的改观。
3.严而垂范
班主任要以“严”字为突破口。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带头做到,禁止学生做的,班主任坚决不为,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
一直以来,我习惯性地走进教室,放下东西便擦讲台桌,整理好讲台桌上的粉笔和板擦,这些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学年初我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弯腰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似的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教育的桥梁,我们的教育对象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之后,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如果犯错误的学生中有班干,因为这样,在处理时就轻描淡写,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就连今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此时班干就会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自然会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因为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个家长,你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打破头你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只要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在他们心中尤其在后进生的心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3.爱要得法
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晨练,一起打扫卫生包干区,利用课余时间随意地、放松地与学生聊天、谈心、娱乐。这时候,师生平等气氛往往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时机讲真话、表真情。放学路上师生推着自行车,一起走出校门,同行一段路,边蹬车边闲谈,会让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此外还可以利用师生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接触机会。比如都喜欢集邮,都喜欢某项体育活动。师生双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沟通的欲望强烈。利用这种“优势”接触部分学生,得到的真实信息往往最多。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有严格的纪律、必要的权威,更需要崇高的师爱。有了师爱,严格的纪律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淡化为毫无教育痕迹的服从。
参考资料:
[1]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7.
[2]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