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区域“家珍”擦亮名邑招牌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姚自古以来就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美誉。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建设,余姚文化、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有序推进,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和重要进展。
  科学编制规划举措扎实有力
  自2014年起,余姚组织开展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目前,该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梁弄、临山历史文化名镇,横坎头、柿林、金冠、中村历史文化名村等7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连同先前获批的余姚名城保护规划、武胜门和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余姚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全覆盖,为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指导。
  以历史文化名村为例,余姚的规划保护扎实有力。梁弄镇横坎头村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大岚镇柿林村、梨洲街道金冠村、鹿亭乡中村村入选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横坎头村是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委员会”所在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完整体现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核心保护范围1.89公顷,建控地带18.36公顷。
  柿林村地处大岚镇丹山赤水景区,拥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的沈氏宗族文化,保护规划核心保护范围4.18公顷,建控地带5.15公顷。金冠村是典型的浙东山区村落,古村历史与农耕文化交相辉映,保护规划确定核心保护区面积9.38公顷,建控地带23.2公顷。中村村位于鹿亭乡南部,村庄棋盘格局布局独特,街巷机理尺度保存完好,核心保护范围为5.1公顷,建控地带20.7公顷。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保单位是现代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更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编制完成保护规划,才能更好地完善保护机制,落实保护举措,为科学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目前,余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98处,公布市级首批历史建筑22处,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宁波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
  加大资金补助做好保护修缮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早在2004年,余姚市政府成立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并成立专家咨询小组。2014年,余姚市文物局挂牌成立,余姚市规划局成立名城办。2016年8月,余姚市政府颁布实施《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为余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管理和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3年至今,余姚市文化部门利用市级财政资金、上级补助的专项资金及其他资金,每年立项实施约10个文物保护工程,加上镇乡(街道)配套资金,累计投入超过3500万元。同时,对武胜门历史街区和保庆路历史街区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修缮。
  柿林村自2012年起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推进村公共卫生与水环境、沿线景观全面整治,进行危旧房拆除改造和外立面改造,并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中村村根据村庄设计,对重要节点布置、建筑整治方式、景观廊道整改措施等作了明确,于2014年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启动整村市政设施及景观工程建设,于2015年基本完成,并整体修缮完成村东西、南北轴线传统风貌建筑。其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也积极争取上级补助专项资金,用于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维护。
  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工作,余姚积极争取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为保护项目实施提供资金来源和保障。2015年至2017年间,共争取到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253万元,分别用于修缮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部分传统风貌建筑,陆埠镇翁家老宅,朗霞街道介眉堂,泗门镇成之庄、谢氏宗祠、浪墅桥钱家大院,临山镇邵家老宅等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已初见成效。
  强化保护意识建立保障机制
  自2014年开始,余姚已连续举办五届名城申报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节日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常年开展“我快乐,我是河姆渡小传人”、文博小课堂等活动。编辑《余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简讯》13期,并在《浙江日报》上登载余姚申名宣传专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名城和文化遗产意识得到强化。
  余姚市文化部门继主持完成“姚江文化丛书”编辑出版后,相继组织编撰出版《四明山古村》《阳明先生行迹》《王阳明与余姚》等历史文化研究著作,重新修订出版《昔日姚城》一书。由此,进一步挖掘余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力地宣传历史文化及其载体,扩大余姚的文化辐射力,余姚作为文化强市的地位和形象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外,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姚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扶持政策,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余姚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对传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基地进行重点补助和扶持,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2008年,余姚市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迄今,从数万条田野普查线索中筛选非遗普查成果共计十七大类1600余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11个、宁波市级26个、余姚市级78个,从国家到地方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一大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传承。
  深挖潜在空间丰富文化格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互依托的并存。如果得不到较好利用,保护的意义就会严重打折,失去色彩。以创建A级景区村庄为例,从2018年起一直到2022年,余姚计划创建A级景区村庄135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个。在创建过程中,拥有文物遗产的村落比较容易被选入名录。比如大岚镇柿林村、鹿亭乡中村村和梨洲街道金冠村,因其古桥、古建筑等遗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就顺利成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可以说,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相辅相成,文物保护为旅游资源增强“内核”,旅游发展为文物利用配备“导航”。
  余姚如何高效利用文化遗产?从余姚三大文化可得到案例式的回答。余姚的三大文化分别是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和以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围绕河姆渡遗址,余姚着力挖掘内部开发潜在空间,丰富河姆渡文化格局,利用原生态湿地资源优势,有意向打造“一带一路”主题文化园、A级景区标准周边旅游休闲区。目前,河姆渡遗址公园正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考古公园,余姚市政府斥资近2000万元用于建设4D文化影院,积极开展陶艺传承、钻木取火等史前实践大课堂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参观和参与。
  围绕姚江文化,不断盘点四先贤、名门望族遗存,发现“文旅融合”的亮点和熔点。2018年2月,王阳明故居成功创建成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自此,王阳明故居就有了国家级文保单位与3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双重”身份。今年4月22日,“阳明古镇”投资开发协议签约,标志着“阳明古镇”项目正式启动。阳明古镇分武胜门、府前路、龙泉山、老西门、保庆路五个区域,蕴含心学圣地、理想居所、人文盛景、文献之邦、文化源头五大要素,初步规划学习、休闲、体验、感悟、旅游、购物、节庆等十大文化活动,以及会议、培训、展览等十三种文化业态。
  围绕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余姚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向心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今年初,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余姚继丹山赤水、天下玉苑之后第三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旧址群同样具有文化与旅游兼融的“身份”,200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浙江省百万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
  此外,余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同样不断探索利用途径,力争赢得实效。比如,对于余姚土布、梁弄大糕的产业转化,群众受益颇丰;在2013年完成8050册古籍普查登记的基础上,对有条件的古籍予以上网,群众可登录“梨洲文献馆网络平台”查找、翻阅,既保护古籍纸页,又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古籍利用的价值最大化。
  (作者单位: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其他文献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中国东南海岸线中段、长三角南翼,紧邻亚太主航道要冲,春秋时期就已成为中國早期八大港口之一,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三大外贸港口,宋时与泉州、广州并称为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则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宁波交通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1955年,余梁公路建成通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地区新建的第一条县乡公路;1959年宁波境内第一条铁路——萧甬铁路重建并恢复通车
期刊
宁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有6年多时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回收处置、动员群众参与、制定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站上了新起点。8月1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也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宁波市垃圾分类正式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一场生活
期刊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普遍存在的人手少、专业力量不足、教育改造手段单一以及工作机制落后等问题,奉化区于2017年7月在全省首创引入民营企业参与社区矫正,为社區服刑人员提供去标签化、专业化的教育管理服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具体实施的“政企社”模式。  捷达阳光家园从2017年7月在锦屏街道试点运行以来,在完善运行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形成规模效益等方面狠下功夫,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奉化区8个
期刊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主要是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把它作为民生领域“三大革命”之一来研究部署。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
期刊
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宁波总人口接近1100万,日均垃圾清运量1.2万吨,而目前日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仅1万吨,“垃圾围城”是我市面临的长期压力。破解“垃圾围城”的窘境,走出“垃圾围村”的困境,核心环节就是垃圾分类,这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推进绿色发展,宁波责任在肩。早在2013年7月,
期刊
今年10月1日起,《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将迈入“硬约束”时代。9月10日,宁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条例》相关情况。  《条例》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条例》共八章六十条,对规划和设施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分类处置、教育引导和促进、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既坚持城乡统筹,又考虑农村实际
期刊
近年来,北仑区梅山街道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的“试金石”,按照“六争攻坚”服务争效的工作要求,立足于民、换位思考,针对老年人口多、残障人士多、“八小时之外”服务多等现状,以“村内办事跑一次”为目标,横向拓展创新服务方式,纵向延伸满足百姓需求,着力构建“全域、全程、全心”服务模式,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提高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实现了连续6年政务便民服
期刊
生活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宁波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2月,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后,生活垃圾分类更是成为市民持续热议的话题。8月1日,宁波召开高规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要求各地各部门雷厉风行、久久为功地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使之成为宁波的新时尚。政府为何如此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
期刊
制造业是宁波的根基,是整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气质所在。宁波大部分龙头企业分布在制造业行业,大部分产业园区属于制造业园区,绝大部分创新载体、研发活动开展者是制造业企业。宁波建设制造强市、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突破口,就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培育更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通过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制造业整体提升。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推进宁波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和产业全
期刊
近年来,宁波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社会文明等社会治理各项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群体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思维、方法和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影响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的问题仍较为突出。针对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认为应在组织管理、品牌营造、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推动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