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主要是对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把它作为民生领域“三大革命”之一来研究部署。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行必务实、事必抓实的优良作风。
宁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之举。这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宁波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现在做正当其时。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有6年多时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回收处置、动员群众参与、制定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市民知晓率达93%,回收利用率达35%,资源化利用率达85%,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去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今年一季度在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考核中位居第三。特别是10月1日起,《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这为我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础,也形成了现实倒逼。法律法规的权威和生命力在于实施,立了法,就要严格实施,否则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舆论风险。二是下决心刻不容缓。“垃圾围城”是我市面临的长期压力。我市总人口接近1100万,平均每天垃圾清运量1.2万吨,而目前日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仅1万吨,需要通过延长作业时间来解决。推进垃圾分类,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可以有效减少垃圾总量,有效减轻环境危害,是一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急事、要事。三是树新风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怎样丢垃圾,怎样处理垃圾,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看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能够促使市民养成绿色环保的文明习惯、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宜居水平,使宁波里里外外展现高品质、新形象。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以来,我就推进垃圾分类进行了多次明察暗访,发现点上的经验不少,但总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宣传发动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市民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还习惯于混放乱扔。二是责任落实不够严格,特别是一些物业公司态度消极,只知道赚钱、不知道履责。三是一些地方垃圾收集处理各环节衔接不紧,垃圾桶配置不全,垃圾房形同虚设,垃圾混装混运。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压力传导不够、检查督促不够。有问题就要正视,就要解决,不许回避,不许拖延。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坚持全民动员、全域覆盖、全面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生动局面,让城市更文明、环境更美丽、生活更美好。下面,我对四项重点工作作一强调和部署。
第一,要完善基础设施
要加强全市域统筹布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形成“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化处理为主,就地处理为补充,填埋为应急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垃圾处置设施是典型的“大家都需要,大家又都不喜欢”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定要适度超前。要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抓紧编制相关配套规划,确保垃圾处置设施的布局建设满足城市长远发展需要。
二要狠抓重点项目。要扎实推进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重点设施建设,抓紧启动实施市餐厨厂、厨余厂、焚烧厂二期等重大项目,认真做好洞桥新建焚烧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补齐垃圾处置缺口。
三要全面提标提质。要统筹推进城乡环卫设施改旧建新,尽快调整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整体提升垃圾桶、垃圾房、小型转运站、转运车辆、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功能和档次。包括农村,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方式,抓緊建成一批机器成肥、沼气处理、磁化热解、无害焚烧、新型太阳能沤肥等实用设施,尽快淘汰容易导致二次污染的简易填埋、低效焚烧等处理方式。
第二,要发动全民参与
破解群众对垃圾分类“认可度高、参与度低”的困局,是实现垃圾有效分类的重中之重。要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持续开展全覆盖、分层次、多样化的宣教引导,使生活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每一个市民的好习惯。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要创新形式载体。生活垃圾涉及四大类、成百上千的物品和场景,首先要让市民搞清楚怎么分。要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科学制定分类投放指南,创新推出一批通俗易懂、有趣好记的宣传载体,全方位推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切实解决好市民“不会分”的问题。
二要善于精准引导。要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十进”活动,把宣传引导工作做到每一个人。比如坚持从娃娃抓起,将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广大家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又比如在农村和老年居民较多的小区,可以采用“积分换东西”的方法;在年轻人较多的小区,可以多投放安置一些智能回收设备,让大家在参与中得到实惠。
三要做好结合文章。要将垃圾分类与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社会道德实践评价挂起钩来,树立起垃圾分类光荣、垃圾乱投可耻的鲜明导向。今后,在各层级文明创建和社会道德实践评价中,要增加垃圾分类的权重。对做得不好的,要取消参评资格。
四要强化舆论宣传。要运用媒体、广告,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营造时时处处提醒垃圾分类、引导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段时间,市县两级融媒体要大幅增加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密度,使垃圾分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三,要健全处置体系
全程分类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要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使垃圾分类的前端、中端、末端环环相扣、不出纰漏。
一要抓实前端,强化多元共治。总的来看,目前我市垃圾源头分类的质量是不高的。要将垃圾分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五位一体”的推进合力。要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加强桶边督导和入户指导,形成“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的长效机制。
二要做实中端,杜绝混收混运。要加强对物业公司、保洁收运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登记制度,压紧压实各收运主体的责任。要根据四大类垃圾的实际产出量,科学构建收运网络,推广定时定点收运,鼓励开展撤桶并点,确保分类后的生活垃圾都能分类收运。
三要夯实末端,提高回收效率。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要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品种目录,优化智能回收箱、回收场站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率。要主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大件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资源化利用处理能力。要积极开发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农村、大型果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场就地就近处理餐厨垃圾,进一步减轻集中处理压力,解决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投入问题。
第四,要强化制度保障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单靠运动式整治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在完善制度、落实制度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细化配套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要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制定居民和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建立差别化的垃圾收费机制,将“污染者使用者付费,保护者节约者受益”的原则贯穿到垃圾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推动源头减量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导向,建立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和跨区域处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激励各行业减少过度包装、一次性用品消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控制生活垃圾总量。
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执法,做到有法必依。垃圾分类的执法从一开始就要十分严格,否则就会打折扣、走过场。要在深入宣传《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同时,全面开展餐厨垃圾投放、垃圾分类收运等专项执法行动,通过严管严治严罚,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明察暗访,督促公共单位、住宿餐饮等服务机构严格遵守《条例》。对不履行垃圾分類义务的,不但要依法处罚,而且还要公开曝光。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必须严格落实“市级统筹、区县组织、街镇落实”的责任体系。各区县(市)要严格履行属地责任,指导督促镇乡(街道)、村(社区)抓实抓好垃圾分类工作。市级各部门要把推进本行业本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切实做到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各级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为垃圾分类工作献计出力。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和督查考核,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对工作滞后、绩效不好的,要进行约谈、问责。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垃圾分类,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先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先做,为全社会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从今年起,要把垃圾分类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年度考核的硬杠子,与考核等次直接挂钩。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相信,只要我们雷厉风行地抓,久久为功地抓,垃圾分类一定能成为市民的好习惯,成为宁波的新时尚。
(摘自郑栅洁同志8月1日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并把它作为民生领域“三大革命”之一来研究部署。今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行必务实、事必抓实的优良作风。
宁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之举。这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宁波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现在做正当其时。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有6年多时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回收处置、动员群众参与、制定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市民知晓率达93%,回收利用率达35%,资源化利用率达85%,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去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今年一季度在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考核中位居第三。特别是10月1日起,《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这为我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础,也形成了现实倒逼。法律法规的权威和生命力在于实施,立了法,就要严格实施,否则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舆论风险。二是下决心刻不容缓。“垃圾围城”是我市面临的长期压力。我市总人口接近1100万,平均每天垃圾清运量1.2万吨,而目前日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仅1万吨,需要通过延长作业时间来解决。推进垃圾分类,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可以有效减少垃圾总量,有效减轻环境危害,是一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急事、要事。三是树新风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怎样丢垃圾,怎样处理垃圾,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看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能够促使市民养成绿色环保的文明习惯、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宜居水平,使宁波里里外外展现高品质、新形象。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以来,我就推进垃圾分类进行了多次明察暗访,发现点上的经验不少,但总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宣传发动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市民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还习惯于混放乱扔。二是责任落实不够严格,特别是一些物业公司态度消极,只知道赚钱、不知道履责。三是一些地方垃圾收集处理各环节衔接不紧,垃圾桶配置不全,垃圾房形同虚设,垃圾混装混运。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压力传导不够、检查督促不够。有问题就要正视,就要解决,不许回避,不许拖延。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坚持全民动员、全域覆盖、全面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生动局面,让城市更文明、环境更美丽、生活更美好。下面,我对四项重点工作作一强调和部署。
第一,要完善基础设施
要加强全市域统筹布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形成“焚烧、资源综合利用与生化处理为主,就地处理为补充,填埋为应急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垃圾处置设施是典型的“大家都需要,大家又都不喜欢”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定要适度超前。要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抓紧编制相关配套规划,确保垃圾处置设施的布局建设满足城市长远发展需要。
二要狠抓重点项目。要扎实推进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等重点设施建设,抓紧启动实施市餐厨厂、厨余厂、焚烧厂二期等重大项目,认真做好洞桥新建焚烧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补齐垃圾处置缺口。
三要全面提标提质。要统筹推进城乡环卫设施改旧建新,尽快调整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整体提升垃圾桶、垃圾房、小型转运站、转运车辆、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功能和档次。包括农村,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方式,抓緊建成一批机器成肥、沼气处理、磁化热解、无害焚烧、新型太阳能沤肥等实用设施,尽快淘汰容易导致二次污染的简易填埋、低效焚烧等处理方式。
第二,要发动全民参与
破解群众对垃圾分类“认可度高、参与度低”的困局,是实现垃圾有效分类的重中之重。要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持续开展全覆盖、分层次、多样化的宣教引导,使生活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每一个市民的好习惯。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要创新形式载体。生活垃圾涉及四大类、成百上千的物品和场景,首先要让市民搞清楚怎么分。要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科学制定分类投放指南,创新推出一批通俗易懂、有趣好记的宣传载体,全方位推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切实解决好市民“不会分”的问题。
二要善于精准引导。要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十进”活动,把宣传引导工作做到每一个人。比如坚持从娃娃抓起,将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广大家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又比如在农村和老年居民较多的小区,可以采用“积分换东西”的方法;在年轻人较多的小区,可以多投放安置一些智能回收设备,让大家在参与中得到实惠。
三要做好结合文章。要将垃圾分类与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社会道德实践评价挂起钩来,树立起垃圾分类光荣、垃圾乱投可耻的鲜明导向。今后,在各层级文明创建和社会道德实践评价中,要增加垃圾分类的权重。对做得不好的,要取消参评资格。
四要强化舆论宣传。要运用媒体、广告,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营造时时处处提醒垃圾分类、引导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段时间,市县两级融媒体要大幅增加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密度,使垃圾分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三,要健全处置体系
全程分类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要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使垃圾分类的前端、中端、末端环环相扣、不出纰漏。
一要抓实前端,强化多元共治。总的来看,目前我市垃圾源头分类的质量是不高的。要将垃圾分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五位一体”的推进合力。要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加强桶边督导和入户指导,形成“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的长效机制。
二要做实中端,杜绝混收混运。要加强对物业公司、保洁收运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登记制度,压紧压实各收运主体的责任。要根据四大类垃圾的实际产出量,科学构建收运网络,推广定时定点收运,鼓励开展撤桶并点,确保分类后的生活垃圾都能分类收运。
三要夯实末端,提高回收效率。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要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品种目录,优化智能回收箱、回收场站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率。要主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大件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资源化利用处理能力。要积极开发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农村、大型果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场就地就近处理餐厨垃圾,进一步减轻集中处理压力,解决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投入问题。
第四,要强化制度保障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单靠运动式整治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在完善制度、落实制度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细化配套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要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制定居民和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建立差别化的垃圾收费机制,将“污染者使用者付费,保护者节约者受益”的原则贯穿到垃圾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推动源头减量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导向,建立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和跨区域处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激励各行业减少过度包装、一次性用品消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控制生活垃圾总量。
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执法,做到有法必依。垃圾分类的执法从一开始就要十分严格,否则就会打折扣、走过场。要在深入宣传《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同时,全面开展餐厨垃圾投放、垃圾分类收运等专项执法行动,通过严管严治严罚,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明察暗访,督促公共单位、住宿餐饮等服务机构严格遵守《条例》。对不履行垃圾分類义务的,不但要依法处罚,而且还要公开曝光。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必须严格落实“市级统筹、区县组织、街镇落实”的责任体系。各区县(市)要严格履行属地责任,指导督促镇乡(街道)、村(社区)抓实抓好垃圾分类工作。市级各部门要把推进本行业本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切实做到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各级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为垃圾分类工作献计出力。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和督查考核,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对工作滞后、绩效不好的,要进行约谈、问责。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垃圾分类,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先行,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先做,为全社会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从今年起,要把垃圾分类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年度考核的硬杠子,与考核等次直接挂钩。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相信,只要我们雷厉风行地抓,久久为功地抓,垃圾分类一定能成为市民的好习惯,成为宁波的新时尚。
(摘自郑栅洁同志8月1日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