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征服“黑匣子”
1973年,唐云鹏出生在沈阳新民市郊的一个小村子里。父亲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偏生了双巧手,种地之余,经常琢磨耕地用的拖拉机,周围邻居家的拖拉机坏了,都请他去帮忙。唐云鹏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从小就对电子元件爱不释手,家里各种电子产品都成了他的“启蒙玩具”,在弟弟的“掩护”下,拆拆装装,玩得不亦乐乎。
1991年,唐云鹏顺利考入北京铁路电气化中专学校,在校期间,成绩突出。临近毕业,校方找到他,希望他留校任教。唐云鹏考虑了很久,婉拒了:“我当时内心里更想去一线。”
他最终选择了原沈阳铁路局苏家屯机务段监控车间,成了一名监控维修工人。此前他一心要当火车司机,所以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直到一天,车间主任拿来了一个物件,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这是机车的‘黑匣子’,国内刚刚上线,谁要是能破解这个,就是这黑匣子技术的第一人了。”
唐云鹏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欣然应战。
第一天,面对着这个新奇物件,唐云鹏看了半天,愣是不敢下手。后来干脆心一横,不管不顾了,撸起袖子,直接上手开拆,拆了个七零八落。“我就不信整不明白它!”那段时间唐云鹏简直着了魔,眼里、脑里全是这个黑匣子。
黑匣子里共有7块电路板,每块板各有通路,各有经纬,纵横交叉却又分工有别,唐云鹏像打渔人一般纲举目张,反复实验、检验,几经折腾,竟真成了第一个掌握黑匣子技术的人。不久,他被铁路局选送到全路第一批监控装置技术培训班学习,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来后,他把总结的黑匣子使用保养及维修技法编写成小册子,成了同事们的应用宝典,他也被破格调入了人人羡慕的、路局专门成立的黑匣子检修中心工作。
1997年,进入检修中心工作仅4个月,唐云鹏就接连两次打擂。第一擂,在铁道部举办的全路监控装置维修比武中夺魁;第二擂,在主机厂家河南思维公司举办的全路比武中获得亚军。成了技能状元后,唐云鹏再担重任,将全局机车监控装置的维修任务揽入囊中。
任务伊始,唐云鹏就撞上了列车行驶过程中常出现的,“主机监控显示器丢权”的问题,主机厂设计人员检查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问题所在。
“让我来吧!”唐云鹏主动提议。
“你?”主机廠总经理打量着他:“这么多专家都解决不了,你一个维修工能解决?”
唐云鹏也不反驳,拿出纸,落笔雷厉风行。当他画出电路图纸后,专家就已经惊住了,唐云鹏的“盲修”竟和他们的图纸如出一辙。不仅如此,唐云鹏还一把拎出了藏匿的问题,亮出解决招法,专家按图索骥,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代检修人
2006年秋,全路第一个动车所,沈阳铁路局皇姑屯动车所成立,面向全局招聘。已经做了11年监控维修工作的唐云鹏,又做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参加动车所竞聘,成为第一代动车检修人。
CRH5型动车组引进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试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唐云鹏像铆钉一样铆在动车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时的法国售后专家很傲慢,不仅拒绝提供资料和图纸,连维修要领都向中方保密。唐云鹏只能在打下手的过程中悄悄“偷艺”,探寻蛛丝马迹,事后再对着实物反复琢磨。
“一定要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封锁!”唐云鹏恨不能挽日不落,把一个月压缩成一周,把一周压缩成一天。他翻遍了一本本旧砖头厚的技术书,狂补英文和法文,把资料拆开了组合、组合了再拆开,硬是把上千个专业词组译成了汉语。他又把这些外文的专业术语都背下来。那段时间,家里,从卧室到客厅,甚至卫生间,到处都贴着写着外文单词的纸条。几个月下来,他已经能熟练地读懂外语写的各种说明书,并以此为向导,融汇技术研究。
2008年春运期间,两列动车组首尾重联首次开行,不料却接连出现“后半截失去动力发生‘断主跳’”的情况,外国专家束手无策。唐云鹏随车多次观察,断定原因是受电弓与接触网的静态压力不足所致。他把受电弓的静态压力从标定的75牛顿调高到90牛顿,故障得到了根治,第一次兑现了打破外国专家技术封锁的诺言。
高坎一个个翻过,唐云鹏却没有就此止步。他编写出全国铁路高铁领域第一版《动车组制动系统作业指导书》,引发广泛关注。仅半年后,第二本书又惊艳亮相,这是全国铁路第一本CRH5型动车《应急故障处理手册》,被专家奉为“动车指南”,全路推广。
家有助理
一个休息日,唐云鹏接到单位电话,动车突发故障,他披上衣服就跑去现场。到现场解决故障时,发现忘了带图纸,当即打电话给妻子王春艳。大家都劝他自己回去取,“那么多图纸,外行人看着都一个样,哪能知道你要的是哪张?”不料,电话撂下没两分钟,王春艳就把图纸发了过来,大家纷纷调侃唐云鹏配了个私人秘书。
“近朱者赤嘛!他平时在家不是窝在电脑前,就是摆得满地图纸,很少有时间和我聊天,好不容易聊几句,除了电路就是动车,除了数据就是故障,抽冷子还蹦出两个外语单词。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王春艳说。
最好的爱情,建立在彼此欣赏的基础之上。谈起妻子,唐云鹏常常会用起“大气”这个词,“要不是她的大气和包容,我也不可能把这么多精力投入到工作里。”唐云鹏说,自从他到动车段当上机械师和技术状元后,电话就越来越多,凌晨一两点钟打来都是常事。他怕接不到,误了事,干脆把铃音改成了警笛音,有时睡得正香,警笛突然就响了,他和妻子都会被惊醒。
唐云鹏是个挺细心的人,担心接电话影响妻子睡觉,经常拿着手机到客厅里接。妻子心疼他,怕他着凉感冒,让他回卧室接。技术指导要细致入微,有时,一个电话接完天都亮了,电话挂了,也该上班了。妻子就陪着他,一夜睡不好。 动车开久了会出故障,人也一样。2013年的一个春夜,唐云鹏突感胸闷气喘、心脏剧烈疼痛,话都说不出来。屋漏偏逢连夜雨,腰病又复发了,一点儿都动不了,救护车连夜把人拉走了。
唐云鹏被诊断为过劳性心肌炎引起的急性心梗。幸亏送医及时,再晚20分钟就有生命危险,王春艳在ICU外守了三天三夜,哭得眼睛都肿了。唐云鹏很心疼,想和妻子保证以后一定多休息,少熬夜,却始终没说出口,他太清楚这样的承诺只是一纸空谈罢了。
这次住院,医生又在唐云鹏的腰查出了问题,由于长年站立和躬身工作,除了腰突,他还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管狭窄——椎骨错位压迫神經,严重了会导致高位截瘫。
医生建议他赶紧手术,再休养半年。唐云鹏哪放得下工作?执意拒绝了手术,选择保守治疗。他让王春艳把电脑拿到病房,一手打吊瓶,一手挪动鼠标查看动车图纸。应急电话照接不误,只不过怕影响其他病友休息,警笛声换成了协奏曲。
唐云鹏们
唐云鹏熟悉动车组“五大系统原理”,犹如熟悉自己的5根手指。那些电路图就像是自己的掌纹一般,清晰在手上,印在心里。他把这些东西化繁为简,再教给徒弟,等于无数个唐云鹏活跃在一线。
10年间,百余名徒弟成长为顶梁柱,48人技术拔尖,10人荣膺动车维修业“单打冠军”,4人夺得全路技术状元。
唐云鹏的大徒弟王云舟讲述得活灵活现:“整整三天哪,几个机械师一起会诊都诊断不出牵引故障。师傅来后,10分钟就锁定了故障的位置。机械师打开线束查验,确诊精准!”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哈大高铁试运行,列车紧急求助:“主断不能自动闭合!”随车的机械师头“嗡”地大了。动车组的故障代码库多达2577个,唐云鹏只一瞬间就抓住了故障代码“24E6”,并说出它的含义:“牵引系统失效。”故障在几分钟内就解除了。徒弟黄家权回忆起这段,眼神里透着崇拜。
为了把技术更广泛地传承下去,2014年10月,“云鹏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唐云鹏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技术经验通过网络、集训等方法,传授给那些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轻人。
2018年,工作室团队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复兴号”京沈高铁辽宁段联调联试的重任。如今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复兴号”已正式载客运行一年多。
提起“复兴号”,唐云鹏难掩兴奋:“这是我国独立研发制造的高铁列车,它集合了之前所有型号动车组的优点,设计上也更贴合我们亚洲人,智能化还让‘复兴号’智商更高,对接祖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更好信号也更加安全,还能实现无人驾驶……”唐云鹏的描述,让人仿佛看到了“复兴号”长龙正风驰电掣般飞驰着,在无数个唐云鹏的关切注视下,沿着伟大民族的复兴轨道一路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