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
《军事报道》2014年5月26日开始采用两地一网文件高清方式制作播出,一年多来,系统运行平稳,安全稳定,未发生任何技术事故,达到了设计要求及安全播出的目的。目前,全国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已普遍采用网络化制播,但采用异地制作,台内播出恐怕我们是第一家,相对于其他网络制播系统该系统具有自身特点,虽然原理一样,并无什么新意,但两地相隔20公里,不确定因素多,危险性更高,对安全播出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梳理、总结更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更有实际意义。
《军事报道》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军事新闻资讯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30个优秀栏目之一,每天19:30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播出,与其他常规性节目相比,安全要求高,政策要求严,更加重要。
一.两地一网制播系统的架构
作为甲方的代表,我从头至尾参加了系统的设计、规划、论证,负责了系统的搭建、模拟、运行。出于《军事报道》节目直播的考虑,按照央视的规定,《军事报道》采用了台外制作,台内直播的两地一网的基于文件的高清制播方式。具体是搭建一个覆盖央视现址及军事节目中心的网络制播系统,在军事节目中心完成新闻的文稿、视频编辑制作、审核,在央视现址三楼演播室,完成技审、直播工作,两地通过光缆进行连接。
系统包括中央存储、核心管理、基础网络、新闻管理、新闻汇集、新闻文稿、新闻配音、新闻制作、节目审看、现址播出等部分,主要采用Avid非编系统进行搭建,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根据《军事报道》栏目的规模、制作播出的工作量,我们在军事节目中心布置了2台32T Unity ISIS中央存储单元,用于系统运行时的在线存储;一台工作引擎服务器、一台媒体检索服务器、一台域控服务器、一台后台媒体传输服务器,构成Avid核心管理平台;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Web应用服务器、2台全台网接口服务器、2台迁移转码服务器、2台后台打包服务器、2台技审服务器、1台数据库共享存储服务器,组成新闻管理平台;2台军网服务器、2台互联网服务器、2台3G接收服务器、2台异构导人服务器,用于新闻素材的收集、上载;20台文稿工作站,11台精编工作站,1台配音工作站,1台审片工作站,1套技审系统,用于节目的制作、审看。另外,我们在央视现址新建了120平米演播室、导控室和编辑机房,布置了2台播出视频服务器、2台MOS网关服务器、2台播出控制服务器、2台以太网交换机,导控室设置了8个工位,布置了2台播出控制工作站,3台文稿工作站,1台回采工作站,1台应急播出工作站,1台蓝光应急放机,1台蓝光回采录像机。还布置了4台精编工作站,1台配音工作站,一台异构导人工作站及一套技审系统。
二.系统的安全设计及实施
伴随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节目制播的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改变,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其特点表现为安全范围扩大化,业务环节链条化,技术风险复杂化,管理运维专业化。基于栏目的性质及两地一网的架构特点,根据栏目实际及风险评估,我们在系统设计、搭建时,把系统安全放在了首位,当做重中之重,我们制定了《网络制播系统使用管理规定》、《系统制作播出应急方案》、《直播运行操作规范》等,从节目、技术、管理、运维四个方面建立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两地一网制播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实施进行梳理。
1.基础设施作到万无一失
首先,我们对所有机房按照广电总局机房建设标准并参照央视新址新闻制作机房进行搭建、装修,铺设各种网、线,并根据其特性进行物理隔离,安装了防静电地板,特别是安装了独立于大楼中央空调系统的专用空调,确保机房温湿度全天24小时达到标准。系统全部采用双电路供电,即一路UPs供电,一路市电供电,确保机器设备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2.两地接入2条专用光缆,采用IP网络实现高速对接
该系统与其他网络制播系统的最大不同就是制作播出分别在2个不同地点,两地光缆相连,采用IP网络实现高速对接。因此,我们分别在联通、电信租用了专用光缆线路,2条线路不同路由、不同管理单位,互为主备。虽然《军事报道》每天只播出一次,每次25分钟,但我们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租用,最大限度保障网络线路的安全。
3.主要设备全部主备配置
两地一网制播系统中,几乎所有设备都是主备配置,同时打开,同时工作,一旦主设备出现问题,立即切换至备用设备,保证系统工作连续,平稳运行。
4.防病毒安全
严把导人、上载关,全系统内禁插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保证不会通过介质传染病毒。两地专门设置了异构导人工作站将新闻素材导入至独立磁盘阵列中,杜绝了系统感染病毒和木马程序。
5.简化流程,突出重点
在与兄弟台交流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些系统中间环节、节点过多,流程过于繁琐、复杂。在系统设计时我们以安全、简单、高效为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简化流程,可合并的合并,可要可不要的坚决不要。比如建立一个文稿,只填写作者、标题、来源、记者等几项,建立日期是系统自动加上的,而播出栏目、播出时段、拍摄时间等统统去掉。再比如审核环节,我们把制片人及分管领导审核合并为内容审核,实际运行中分管领导、制片人、值班主任一起在审片室审片,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因集体审片,修改几率大,所以,审核版本是新闻编辑的故事版,内容审核通过后,再重新编码打包成新文件,推送至技术审核。目前,系统的流程为:文稿文字审核配音视频编辑、内容审核技审播出。简化流程不是降低标准,相反,对于涉及节目质量和安全的重点环节还要加强。比如所有新闻条目必须经过内容审核及技术审核,无论是第一次提交还是退回修改后再提交。
6.科学设置使用权限
权限设置对系统安全至关重要,提供灵活、安全的用户权限配置功能,使不同的角色在系统中拥有其相应权限,对系统的整体运行不会造成混乱。系统权限在设计和模拟使用中多次进行修改。比如对串联单的调整修改权限,开始设计成分管领导、内容审核及导播三方均具有权限,后在试运行中发现2人以上同时调整串联单,如不及时刷新,会显示不一样的内容,极易造成混乱。对此我们进行了修改,将串联单的调整修改权限改为了唯一性,即同一时间段只有一人具有权限,并增加了锁定功能,直到人工解锁。现在在实际使用中已形成规律,每天16:00内容审核前分管领导有权限,内容审核中权限在审片操作人员,内审结束权限交给现场导播。文稿审核起初设计由值班主任负责,实际运行中发现有的文稿是通稿、有的新闻是从《新闻联播》等其他媒体转录而来,还有的是分管领导写的文稿如“短评”,显然这些无法或无须由值班主任负责审核,后来我们扩大了文稿审核权限,简化了流程。 7.建立可视对讲系统,加强两地沟通
《军事报道》栏目的审片室建在军事中心,节目在制播时领导、编辑、导播、主持人等需要随时联系,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审片期间,各方对话一直在进行。为了加强各环节人员的沟通,随时异地下达指令,听取修改意见,方便两地联合审片,我们利用租赁光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搭建了可视对讲系统,分别在军事中心审片室安装了摄像头,话筒,在文稿、精编、包装、传输机房安装了话筒,在央视现场演播室、导控室、编辑机房安装了摄像头和话筒,每天如同在同一地点一起工作面对面一样,大大方便了相互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节目风险,加强了系统安全。我感觉这是两地一网制播系统的一个亮点,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增加修改痕迹功能,降低出错几率
系统在总体设计时,是采用Avid自带的Inews,还是为《军事报道》量身定制新闻管理系统Jnews,我们选择了后者,理由是:Jnews的可扩展性,可根据我们的要求量身定制设置流程,增减功能,一旦出现问题,可由公司负责的运维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比如我们设计增加了Inews所不具备的新闻统计汇总功能和文稿修改痕迹功能。文稿修改痕迹功能就是各级审核中对文稿的修改用不同颜色、不同笔画进行标示,每次修改都存成不同版本,修改意见在电子文稿中一目了然。如没有这一功能,如一篇文章只修改了个别文字,编辑或配音等将会像大海捞针一样寻找修改意见。实际操作中,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减少了出错几率,安全性得到提高。
9.MOS网关同步,字幕、提示词一键更新
新闻文稿、标题通过MOs协议同步到在线包装字幕系统及主持人提词器,这一功能已普及,而应用到两地一网系统后,更突显了两地一网的优势,制播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文稿内容、标题、字幕播出形式在异地审片室确定后,演播室导播只需一键即可同步到播出、在线包装和提词器。领导、制片人就像在直播现场一样,指挥、决策有条不紊,现场秩序井然,这对抢发新闻,临时决断是多么的重要,而换来的是安全的提升。
10.广告定时播出功能
《军事报道》每天的结束时间是19:56:30,之后还要播放1’30”的栏目内宣传广告。为了准时结束,不影响整体节目安排,我们设计了定时播出功能,在设定时间强制播出指定内容,这样就使导播调控节目时长变得更加方便,减少了盲目,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安全。
11.设置应急播出加强播出安全
播出采用主、备播出方式,控制软件对主、备播出服务器同时进行操作,使得服务器可以同时播出信号。除双路备播,同时还是使用了Avid NewCutter同步播放新闻时间线也就是故事版进行应急备播。《军事报道》播出一年多,安全、平稳,但实际上也多次出现险情,而应急播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种种原因,有些新闻编辑制作较晚,有的虽然制作完成,但编码打包推送至技审,技审再推送至播出服务器,仍需要1:2的时间,也就是1分钟的新闻,制作完成后,需要2分钟才能进行播出,此时,为了抢发新闻,我们就采取应急播的方式,使用设置在导控室的应急播出工作站,直接播出新闻的故事版,保证按时播出,否则,有新闻误播的政治风险,这是最大的播出安全。
三.进一步修改完善
由于Avid系统底层代码不对外开放,承建公司无法根据用户需要对Avid系统进行修改,加上技术、经验所限,系统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存在安全隐患。研发及运行期间我们大大小小提出了200多条意见、修改建议,目前,仍在不断改进、完善中,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编辑、文稿、流程管理是两家公司的独立系统,融合的不够,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复杂。
2.流程管理不够稳定,定好的串联单,偶尔会莫名其妙的改变,不得不反复核对串联单,这个问题是致命的,现在公司正在问题查找中。
3.打包编码时间过长。上边提到一条新闻从内容审核推送至播出约需1:2的时间,新闻要求快,2倍于新闻的时间,太慢,已责成公司进行修改。
《军事报道》2014年5月26日开始采用两地一网文件高清方式制作播出,一年多来,系统运行平稳,安全稳定,未发生任何技术事故,达到了设计要求及安全播出的目的。目前,全国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已普遍采用网络化制播,但采用异地制作,台内播出恐怕我们是第一家,相对于其他网络制播系统该系统具有自身特点,虽然原理一样,并无什么新意,但两地相隔20公里,不确定因素多,危险性更高,对安全播出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梳理、总结更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更有实际意义。
《军事报道》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军事新闻资讯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30个优秀栏目之一,每天19:30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播出,与其他常规性节目相比,安全要求高,政策要求严,更加重要。
一.两地一网制播系统的架构
作为甲方的代表,我从头至尾参加了系统的设计、规划、论证,负责了系统的搭建、模拟、运行。出于《军事报道》节目直播的考虑,按照央视的规定,《军事报道》采用了台外制作,台内直播的两地一网的基于文件的高清制播方式。具体是搭建一个覆盖央视现址及军事节目中心的网络制播系统,在军事节目中心完成新闻的文稿、视频编辑制作、审核,在央视现址三楼演播室,完成技审、直播工作,两地通过光缆进行连接。
系统包括中央存储、核心管理、基础网络、新闻管理、新闻汇集、新闻文稿、新闻配音、新闻制作、节目审看、现址播出等部分,主要采用Avid非编系统进行搭建,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根据《军事报道》栏目的规模、制作播出的工作量,我们在军事节目中心布置了2台32T Unity ISIS中央存储单元,用于系统运行时的在线存储;一台工作引擎服务器、一台媒体检索服务器、一台域控服务器、一台后台媒体传输服务器,构成Avid核心管理平台;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Web应用服务器、2台全台网接口服务器、2台迁移转码服务器、2台后台打包服务器、2台技审服务器、1台数据库共享存储服务器,组成新闻管理平台;2台军网服务器、2台互联网服务器、2台3G接收服务器、2台异构导人服务器,用于新闻素材的收集、上载;20台文稿工作站,11台精编工作站,1台配音工作站,1台审片工作站,1套技审系统,用于节目的制作、审看。另外,我们在央视现址新建了120平米演播室、导控室和编辑机房,布置了2台播出视频服务器、2台MOS网关服务器、2台播出控制服务器、2台以太网交换机,导控室设置了8个工位,布置了2台播出控制工作站,3台文稿工作站,1台回采工作站,1台应急播出工作站,1台蓝光应急放机,1台蓝光回采录像机。还布置了4台精编工作站,1台配音工作站,一台异构导人工作站及一套技审系统。
二.系统的安全设计及实施
伴随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节目制播的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改变,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其特点表现为安全范围扩大化,业务环节链条化,技术风险复杂化,管理运维专业化。基于栏目的性质及两地一网的架构特点,根据栏目实际及风险评估,我们在系统设计、搭建时,把系统安全放在了首位,当做重中之重,我们制定了《网络制播系统使用管理规定》、《系统制作播出应急方案》、《直播运行操作规范》等,从节目、技术、管理、运维四个方面建立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两地一网制播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实施进行梳理。
1.基础设施作到万无一失
首先,我们对所有机房按照广电总局机房建设标准并参照央视新址新闻制作机房进行搭建、装修,铺设各种网、线,并根据其特性进行物理隔离,安装了防静电地板,特别是安装了独立于大楼中央空调系统的专用空调,确保机房温湿度全天24小时达到标准。系统全部采用双电路供电,即一路UPs供电,一路市电供电,确保机器设备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2.两地接入2条专用光缆,采用IP网络实现高速对接
该系统与其他网络制播系统的最大不同就是制作播出分别在2个不同地点,两地光缆相连,采用IP网络实现高速对接。因此,我们分别在联通、电信租用了专用光缆线路,2条线路不同路由、不同管理单位,互为主备。虽然《军事报道》每天只播出一次,每次25分钟,但我们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租用,最大限度保障网络线路的安全。
3.主要设备全部主备配置
两地一网制播系统中,几乎所有设备都是主备配置,同时打开,同时工作,一旦主设备出现问题,立即切换至备用设备,保证系统工作连续,平稳运行。
4.防病毒安全
严把导人、上载关,全系统内禁插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保证不会通过介质传染病毒。两地专门设置了异构导人工作站将新闻素材导入至独立磁盘阵列中,杜绝了系统感染病毒和木马程序。
5.简化流程,突出重点
在与兄弟台交流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些系统中间环节、节点过多,流程过于繁琐、复杂。在系统设计时我们以安全、简单、高效为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简化流程,可合并的合并,可要可不要的坚决不要。比如建立一个文稿,只填写作者、标题、来源、记者等几项,建立日期是系统自动加上的,而播出栏目、播出时段、拍摄时间等统统去掉。再比如审核环节,我们把制片人及分管领导审核合并为内容审核,实际运行中分管领导、制片人、值班主任一起在审片室审片,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因集体审片,修改几率大,所以,审核版本是新闻编辑的故事版,内容审核通过后,再重新编码打包成新文件,推送至技术审核。目前,系统的流程为:文稿文字审核配音视频编辑、内容审核技审播出。简化流程不是降低标准,相反,对于涉及节目质量和安全的重点环节还要加强。比如所有新闻条目必须经过内容审核及技术审核,无论是第一次提交还是退回修改后再提交。
6.科学设置使用权限
权限设置对系统安全至关重要,提供灵活、安全的用户权限配置功能,使不同的角色在系统中拥有其相应权限,对系统的整体运行不会造成混乱。系统权限在设计和模拟使用中多次进行修改。比如对串联单的调整修改权限,开始设计成分管领导、内容审核及导播三方均具有权限,后在试运行中发现2人以上同时调整串联单,如不及时刷新,会显示不一样的内容,极易造成混乱。对此我们进行了修改,将串联单的调整修改权限改为了唯一性,即同一时间段只有一人具有权限,并增加了锁定功能,直到人工解锁。现在在实际使用中已形成规律,每天16:00内容审核前分管领导有权限,内容审核中权限在审片操作人员,内审结束权限交给现场导播。文稿审核起初设计由值班主任负责,实际运行中发现有的文稿是通稿、有的新闻是从《新闻联播》等其他媒体转录而来,还有的是分管领导写的文稿如“短评”,显然这些无法或无须由值班主任负责审核,后来我们扩大了文稿审核权限,简化了流程。 7.建立可视对讲系统,加强两地沟通
《军事报道》栏目的审片室建在军事中心,节目在制播时领导、编辑、导播、主持人等需要随时联系,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审片期间,各方对话一直在进行。为了加强各环节人员的沟通,随时异地下达指令,听取修改意见,方便两地联合审片,我们利用租赁光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搭建了可视对讲系统,分别在军事中心审片室安装了摄像头,话筒,在文稿、精编、包装、传输机房安装了话筒,在央视现场演播室、导控室、编辑机房安装了摄像头和话筒,每天如同在同一地点一起工作面对面一样,大大方便了相互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节目风险,加强了系统安全。我感觉这是两地一网制播系统的一个亮点,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增加修改痕迹功能,降低出错几率
系统在总体设计时,是采用Avid自带的Inews,还是为《军事报道》量身定制新闻管理系统Jnews,我们选择了后者,理由是:Jnews的可扩展性,可根据我们的要求量身定制设置流程,增减功能,一旦出现问题,可由公司负责的运维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比如我们设计增加了Inews所不具备的新闻统计汇总功能和文稿修改痕迹功能。文稿修改痕迹功能就是各级审核中对文稿的修改用不同颜色、不同笔画进行标示,每次修改都存成不同版本,修改意见在电子文稿中一目了然。如没有这一功能,如一篇文章只修改了个别文字,编辑或配音等将会像大海捞针一样寻找修改意见。实际操作中,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减少了出错几率,安全性得到提高。
9.MOS网关同步,字幕、提示词一键更新
新闻文稿、标题通过MOs协议同步到在线包装字幕系统及主持人提词器,这一功能已普及,而应用到两地一网系统后,更突显了两地一网的优势,制播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文稿内容、标题、字幕播出形式在异地审片室确定后,演播室导播只需一键即可同步到播出、在线包装和提词器。领导、制片人就像在直播现场一样,指挥、决策有条不紊,现场秩序井然,这对抢发新闻,临时决断是多么的重要,而换来的是安全的提升。
10.广告定时播出功能
《军事报道》每天的结束时间是19:56:30,之后还要播放1’30”的栏目内宣传广告。为了准时结束,不影响整体节目安排,我们设计了定时播出功能,在设定时间强制播出指定内容,这样就使导播调控节目时长变得更加方便,减少了盲目,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安全。
11.设置应急播出加强播出安全
播出采用主、备播出方式,控制软件对主、备播出服务器同时进行操作,使得服务器可以同时播出信号。除双路备播,同时还是使用了Avid NewCutter同步播放新闻时间线也就是故事版进行应急备播。《军事报道》播出一年多,安全、平稳,但实际上也多次出现险情,而应急播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种种原因,有些新闻编辑制作较晚,有的虽然制作完成,但编码打包推送至技审,技审再推送至播出服务器,仍需要1:2的时间,也就是1分钟的新闻,制作完成后,需要2分钟才能进行播出,此时,为了抢发新闻,我们就采取应急播的方式,使用设置在导控室的应急播出工作站,直接播出新闻的故事版,保证按时播出,否则,有新闻误播的政治风险,这是最大的播出安全。
三.进一步修改完善
由于Avid系统底层代码不对外开放,承建公司无法根据用户需要对Avid系统进行修改,加上技术、经验所限,系统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存在安全隐患。研发及运行期间我们大大小小提出了200多条意见、修改建议,目前,仍在不断改进、完善中,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编辑、文稿、流程管理是两家公司的独立系统,融合的不够,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复杂。
2.流程管理不够稳定,定好的串联单,偶尔会莫名其妙的改变,不得不反复核对串联单,这个问题是致命的,现在公司正在问题查找中。
3.打包编码时间过长。上边提到一条新闻从内容审核推送至播出约需1:2的时间,新闻要求快,2倍于新闻的时间,太慢,已责成公司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