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伦我赶考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枪匹马闯过了中国应试千军万马的围追堵截与熬夜苦战之后來到了多伦多,本以为与考试已经彻底说拜拜了,可是面对一次次的考试通知,不仅仍然充满着“夜里挑灯看剑”的紧张激动,更多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无奈。
  这些考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包括考研、考大学、考社区学院、考私立学院、考培训、考入门等等等等;这其中还不包括无数次呕尽心沥尽血用脚考的车牌,用嘴考的面试,借一句名人的话“挑战与机会并生,绝望与希望共存”来形容,恐怕再恰当不过了,这里不妨仔细说说,给各位看官添点乐子。
  


  
  考研
  
  在中国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来到多伦多多半会考虑拿个学位,觉得不管留下还是回去都是个“亮点”。
  本人在国内是老师,来到多伦多后当然还想做回本行,于是首当其冲想到拿一个教育学的研究生。比较了学校之后,觉得多大和西安大略比较适合我,准备申请资料和推荐信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尤其把重点放在后者,因为后者的专业设置更适合我。漫长的申请等待饱和着打工的汗水泪水浸泡了我来到多伦多的第一个大半年。
  春天来临的时候终于收到了面试通知,表示我通过了第一轮的淘汰,幸福的感觉就是那么简单,日子一下子有了希望。其后的几周紧张又忙碌,我准备充分感觉良好地结束了面试,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我接收不了:两所学校都拒绝了我的申请!继续踌躇?改舵向前?朋友都劝我现实些,说早点工作挣钱是人间正道。唉,一咬牙,改舵! 笔者经验提示:选方向拿学位,坚持到底最重要!
  
  考COLLEGE
  
  正是计算机热的时代,争分夺秒时不我待,我这个“机盲”被人连推带搡汇进了学机的大潮。城市学院和辛立加是多伦多两所著名的社区学院,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先通过入学考试。可是对于考试内容我心里还真是没底,网上报名选定考试日期之后,就如约来到了考试间,随到随考,都是计算机答题,没人监考,城市学院考试没有时间限制,辛立加考试的各个部分的完成时间有限制,主要有数学、语法、阅读等几个部分。尽管身经百战,考城市学院仍花费了我整整一个下午,从烈日当头直考到日落西山。
  事后才知道,当时一同考试的一个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姐们竟然还没通过!尽管二者我都通过了,因为路程的原因最后还是决定上辛立加。考不容易,上更不容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磕磕绊绊熬白了半个头才最终毕了业,给文科生学习理科专业成功转型的例子抹了黑。在此就闲话不提,一笔带过了。
  笔者经验提示:学手艺找工作,专业最重要。
  
  考培训
  
  俗话说:人背,喝凉水也塞牙。我就属于这类。正值计算机业大滑坡,好不容易毕业了,也失业了。怎么办?转!转办公文员?转中文老师?转……?实话说,真没什么把握继续混了,只差一步就要去工厂打工了。有一天听朋友说很多机构都有培训项目,培训个热门的会计可以先混口饭吃。像《阿Q正传》里“革命去!”一样,一时间“考试去!”代表了我们这群人的普遍心声。
  Skill for change和Toronto s-chool board夜校的培训门槛都不高,有专人负责检测培训人员的素质,一番谈话之后都会通过,但培训之后的工作机会不多,多半靠运气和机会。更多的人愿意上有免费工作机会的培训,弄不好有时候会侥幸地被留下来。国人自办的私立培训学校因为课程热门,操作灵活,帮助申请EI种种,也颇有些吸引力。这些培训和私立学校都有简单的入学程序,可能称不上考试,但有相关的背景和技术就显得比较重要。
  我在着急忙慌之下也弄了个会计学了学,直到快干上会计工作了,还弄不清楚帐目里基本的借贷关系,怎一个烦字了得,心里琢磨,这辈子就这么毁了?再咬牙:换!
  笔者经验提示:弃专业求生存,兴趣最重要。
  
  最终当上“白衣天使”
  
  换来换去,就换慌了神,干私人护理、干法律助理、办幼儿园、办中文学校、办报纸……..真是不干不知道,干起来都要命。我相信您读到这里,头上也替我冒汗了吧。
  俗话又说了: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几番折腾之后,我竟然混进了我们光荣的“白衣天使”队伍,仗着自己行动敏捷,动作麻利,一路下来,倒也没有出什么岔子。后来去城市学院报名学习相关的夜校课程,一交钱就上课了,“免试”,没有任何门槛。人家也不在乎,爱学学,不爱学拉倒,全靠学生自己自觉了。
  笔者经验提示:求进步求发展,补习很重要。
  啰嗦了半天,您也看出来我的良苦用心了吧,衷心希望各位在寻找专业工作,选定方向目标,提高技能素质的道路上能吸取经验,少走弯路,一路顺风!
其他文献
与国家认同相辅相成的,就是公民意识。一个社会如果缺失公民意识,那么什么努力都可能事倍功半。即使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假如它的民众缺乏公民和社群意识,同样会出现不堪忍受的混乱。一个现代社会不仅要讲个人权利,同时也要有公民责任感,对公共利益的责任感。  “非典”时期在加拿大,从亚洲回来的加国公民不用政府强制,都自觉地在家里隔离两周,这是公民社会中人的自觉。假如你到处乱跑,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一个不负责和
期刊
北欧的瑞典是个高福利国家,瑞典人的生活过得很滋润。衣食无忧再加上虔诚的宗教信仰,使得瑞典人做事说话不急不躁、彬彬有礼。去年我曾去瑞典旅游,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处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街道十分整洁,看不到一片纸屑垃圾。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很少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更听不见那种焦躁的喇叭声。街道两旁的楼房漂亮整洁。高大宏伟的基督教堂都有镀金的穹顶,在阳光下闪耀着金
期刊
近几年,香港高校凭借国际化教学、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厚的奖学金横空杀出,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争抢优质生源。对此高分生源之争,香港高校“排头兵”----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很坦然。通过几年招生,它们一方面惊喜于内地生源素质之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当年的“银弹”政策打开通向内地高考的大门,赢得广泛的知名度,却也对内地考生造成“入读就有奖学金拿”的误解,香港高校有感于此并开始着
期刊
我感慨美国人的乡村别墅和度假休闲。在羡慕美国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之余,对这次木屋作客还有一些感想要记录:    一、爱的力量和美国人的勤奋    并不是每户美国人家都有乡村别墅的,这几位老师中,只有Kathy-家才有。首先得有钱,这是肯定的,但还不够!Kathy的丈夫告诉说,因为Kathy的病,(Kathy十多年前得了帕金森综合症),每到冬天就显得特别虚弱,所以他们常在冬天的时候来木屋住,希望她能在好
期刊
妻子已经出差两天了,这可乐坏了我。妻子是医院里的大夫,在家里,事无大小,她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妻子对我和儿子的过度关心,常常让我们父子俩不胜厌烦。因此,两个人吵架是常有的事。  幸好前几天,医院组织人员出外学习考察,其中就有妻子。这下可让我和儿子有了几天喘息的工夫。再也不用因为蔬菜洗几次才算卫生,带皮的食物必须削皮才能吃,做饭的时候禁止收拾厨房这样的琐事争吵不休了。我和儿子啥也不顾,逍遥自在了几天,
期刊
高考不如意,下一步路要如何去走?去年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放弃复读、毅然选择留学。现在留学的途径越来越广,不管是谁,只要你希望留学,具备留学的素质,都可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留学方案。    高考成绩在重点线以上推荐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按理说这个群体的成绩相当优秀,其中不乏考中国家211工程高校的人。从实际来看,最近这一两年,一些国内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兴趣,便借助留学的途
期刊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包括部属和省属)都与国外以及港澳台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项目,交流时间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   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不妨把交流学习作为出国前的一次“预热”:既可以提前感受国外生活,为出国做好准备;而如果发现自己各方面并不适应,也能有效避免出国的盲目性。   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而国内一流大学的校际合作资源就更加丰富。例如,清华大学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
期刊
华裔如果没有政治地位,无论出多少个大学校长、多少个诺贝尔奖得主,多少个亿万富翁,都无济于事。  莫天成,2002年在美国参议院以全票出任美国劳工部财务总长。至2007年5月15日离任,莫天成创造了属于华裔的光荣。在他之前,几乎没有人在这个职位上任职超过3年。  莫天成祖籍广东清远,1944年生于上海,5岁移居香港,1963年举家移民美国纽约。    他在政商两界都有突出表现。在商,莫天成曾担任Co
期刊
“海归”回国就业的话题从春季开始伴着季节的变化而随之升温,有关“海归”月薪3000元值不值的话题也是被各大新闻媒体炒了又炒,弄得一些正在为工作发愁或者认为委屈就业的海归“心理很不是滋味”。《国际先驱导报》日前再次出现的一篇文章《“海归”到底值多少钱?》,仍然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归”不是判断其工资高低的唯一标准。    正如《国际先驱导报》文章所描述的那样,很多从国外归来的
期刊
“磨难教育”简单地说,是体味苦难的一种过程。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挫折未必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于青少年来讲,挫折既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也可以磨练其意志,使之奋发向上。对挫折的耐受力固然与个人先天素质有关,但更多的是后天环境所造就的,它是一个人的情感、个性、意志的结合体现。历经一次磨难,就会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同时,磨难也以它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