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正逐步开展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常规的村庄规划已经不能达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通过村庄规划能有效落实乡村振兴、协调产业发展、指导土地资源整合以及村庄建设等工作,对村庄规划中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重新划分。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新型村庄规划
1、新型村庄城镇化内涵
纵观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区别于以往城镇化发展,其核心转变为不影响农民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舍弃传统农业。在具体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过程中,需立足于农民具体情况,通过对村庄全面化、全方位覆盖来实现公共服务强化、城乡基础完善等方面的共同发展[1]。也正因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俨然成为达成经济水平提高目的的主要举措。与此同时,基于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愈发深入,这就要求新一轮村庄規划需在尊重农村独有生活特质、生产方式的前提下,进行农村生态、文化、生活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充分体现,以期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新时代农村独有特色,进而实现对国土资源合理配置。
2、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2.1村庄用地结构和布局
以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为基本依据,根据村发展目标,对村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确定土地利用分区内各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型,合理规划村庄空间布局结构,科学划定村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既要保证规划符合相关要求,又要以村庄带来经济效益为目标,同时保证村庄后续发展建设有足够的用地空间,保证村庄可持续发展。
2.2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依据村庄定位和村庄发展目標,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其所在位置和区域。根据村民意愿和村庄人口规模,从方便村民使用、村庄环境优化、展示村庄特色的角度出发,合理配置村庄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道路等条件,优化村庄居民点的布局结构。同时根于村庄产业发展要求,科学安排经营性建设用地区域和范围,引导村庄工业企业科学经营,在符合开发条件的区域适当开发建设用地,从而满足村庄发展需求。
2.3农业用地保护和利用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到具体地块上,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其他农业用地规模并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根据村域地形地貌、农业发展需求等条件,设置农业配套设施,合理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田间道路基础设施等规划设置。[2]通过坚守耕地红线,保证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符合上级规划中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要求、提高土地的使用质量,提高村庄农业生产综合实力。
3、新型村庄规划策略
3.1进行村庄整治规划
农村规划发展离不开对村庄整体风貌的规划与建设,倘若村庄整体給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无论其建设、规划效果再好,也不会实现对游客的吸引。所以需要侧重对村庄整体风貌进行合理整治。针对村庄内现有的赤膊墙、危房、破房、历史建筑物、肆意堆放的杂物进行合理整治。秉持整洁、洁净的目标,积极鼓励当地村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村庄整体风貌的有效整治:(1)针对村庄内存在的乱搭建建筑物,应及时拆除,当地村委会需颁布条例禁止村民随意摆设、铺设塑料膜、遮阴布等物品,并对肆意堆放问题进行有效治理;(2)针对晾晒衣架的规划,需做到统一标准,而针对房屋围栏,尽可能做到乡村内围栏统一设置,并禁止村民在门前肆意堆放杂物。此外,依据柏山村实际情况,结合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拆违治乱、整体风貌管控四个方面来进行村庄整体整治,实现对乡村新风貌的构建,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效果。
3.2突出村庄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村庄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地域条件等限制导致各村庄发展很不平衡,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根据村庄实际条件,充分考虑村庄自然、区位、资源、文化和产业等多方面的优势和问题,因地制宜,利用村庄特色和民俗文化,彰显村庄优势,摆脱一成不变地套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模板,让村庄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振兴发展道路。
3.3实现科学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之下,科学合理地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村庄可持续发展保留足够的空间,不仅满足当前一定时期内村庄的建设,还能满足村庄以后的发展需求,避免因土地使用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3.4遵循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应与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相一致,综合分析村庄居住、产业、生态环境和历史保护需求,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另外“三区三线”的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核心内容,“三区三线”对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在空间上的布局有着引导与限制的作用,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农业空间的划定,应当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严格遵守。
3.5提高公众参与
积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村民对耕地、宅基地使用,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诉求,规划编制过程中与村庄进行多次对接,根据村庄建设意愿,对规划适时进行合理修改,让村民加入到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之中,做规划的参与者[3]。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保证村民的满意度,从而有效避免村民与用地之间的矛盾,促进规划实施进程。
结语: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子项,我们必须根据乡村的历史传统、布局肌理和特点,统筹考虑城乡关系,两规合一,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公众参与,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便于农民操作,制定配套技术文件,用以指导村庄实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浩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讨——以繁昌县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30-31+27.
[2] 吴长珍.村庄规划可实施性的反思与对策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7(52):65.
[3] 蔡宇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道路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7(09):48-54+60.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新型村庄规划
1、新型村庄城镇化内涵
纵观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区别于以往城镇化发展,其核心转变为不影响农民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舍弃传统农业。在具体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过程中,需立足于农民具体情况,通过对村庄全面化、全方位覆盖来实现公共服务强化、城乡基础完善等方面的共同发展[1]。也正因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俨然成为达成经济水平提高目的的主要举措。与此同时,基于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愈发深入,这就要求新一轮村庄規划需在尊重农村独有生活特质、生产方式的前提下,进行农村生态、文化、生活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充分体现,以期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新时代农村独有特色,进而实现对国土资源合理配置。
2、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2.1村庄用地结构和布局
以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为基本依据,根据村发展目标,对村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确定土地利用分区内各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型,合理规划村庄空间布局结构,科学划定村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既要保证规划符合相关要求,又要以村庄带来经济效益为目标,同时保证村庄后续发展建设有足够的用地空间,保证村庄可持续发展。
2.2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依据村庄定位和村庄发展目標,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其所在位置和区域。根据村民意愿和村庄人口规模,从方便村民使用、村庄环境优化、展示村庄特色的角度出发,合理配置村庄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道路等条件,优化村庄居民点的布局结构。同时根于村庄产业发展要求,科学安排经营性建设用地区域和范围,引导村庄工业企业科学经营,在符合开发条件的区域适当开发建设用地,从而满足村庄发展需求。
2.3农业用地保护和利用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到具体地块上,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其他农业用地规模并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根据村域地形地貌、农业发展需求等条件,设置农业配套设施,合理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田间道路基础设施等规划设置。[2]通过坚守耕地红线,保证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符合上级规划中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要求、提高土地的使用质量,提高村庄农业生产综合实力。
3、新型村庄规划策略
3.1进行村庄整治规划
农村规划发展离不开对村庄整体风貌的规划与建设,倘若村庄整体給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无论其建设、规划效果再好,也不会实现对游客的吸引。所以需要侧重对村庄整体风貌进行合理整治。针对村庄内现有的赤膊墙、危房、破房、历史建筑物、肆意堆放的杂物进行合理整治。秉持整洁、洁净的目标,积极鼓励当地村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村庄整体风貌的有效整治:(1)针对村庄内存在的乱搭建建筑物,应及时拆除,当地村委会需颁布条例禁止村民随意摆设、铺设塑料膜、遮阴布等物品,并对肆意堆放问题进行有效治理;(2)针对晾晒衣架的规划,需做到统一标准,而针对房屋围栏,尽可能做到乡村内围栏统一设置,并禁止村民在门前肆意堆放杂物。此外,依据柏山村实际情况,结合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拆违治乱、整体风貌管控四个方面来进行村庄整体整治,实现对乡村新风貌的构建,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效果。
3.2突出村庄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村庄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地域条件等限制导致各村庄发展很不平衡,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当根据村庄实际条件,充分考虑村庄自然、区位、资源、文化和产业等多方面的优势和问题,因地制宜,利用村庄特色和民俗文化,彰显村庄优势,摆脱一成不变地套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模板,让村庄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振兴发展道路。
3.3实现科学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之下,科学合理地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村庄可持续发展保留足够的空间,不仅满足当前一定时期内村庄的建设,还能满足村庄以后的发展需求,避免因土地使用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3.4遵循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应与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相一致,综合分析村庄居住、产业、生态环境和历史保护需求,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另外“三区三线”的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核心内容,“三区三线”对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在空间上的布局有着引导与限制的作用,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农业空间的划定,应当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严格遵守。
3.5提高公众参与
积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村民对耕地、宅基地使用,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诉求,规划编制过程中与村庄进行多次对接,根据村庄建设意愿,对规划适时进行合理修改,让村民加入到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之中,做规划的参与者[3]。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保证村民的满意度,从而有效避免村民与用地之间的矛盾,促进规划实施进程。
结语: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子项,我们必须根据乡村的历史传统、布局肌理和特点,统筹考虑城乡关系,两规合一,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公众参与,增强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便于农民操作,制定配套技术文件,用以指导村庄实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浩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思路探讨——以繁昌县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30-31+27.
[2] 吴长珍.村庄规划可实施性的反思与对策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7(52):65.
[3] 蔡宇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道路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7(09):48-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