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和“德育为先”的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要求都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近十年来,潍坊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方式和有效途径,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机制创新、制度突破为切入点,理顺德育为先和教学中心的关系,开拓了一方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双赢的新天地。
德智并重,均衡和谐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针对的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不是分数和升学率。一段时间以来,受中考、高考、就业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功利性凸显,德育与智育变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人为地造成了“两张皮”现象,背离了教育的规律,削弱了教育力度和教育效果。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也就是说,德育主导智育,德育促进智育,智育承载德育。德育与教学其实是育人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学生成长而言,既不能只重智育抓教学,也不可只重德育抓活动。就教师而言,既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又要当好教学工作者。潍坊市在这方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德促教,努力使二者有效融合,并行不悖,实现均衡和谐发展。
制度创新,区域整体推进
通过认真思考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大胆进行实践探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潍坊素质教育模式”。
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改变唯分数是举的选拔方式
由于传统的中考制度过于强调选拔功能,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我们从2004年开始进行中考制度改革试点,2006年在全市全面推行中考改革。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变升学考试成绩由分数表达为等级表达;变一次考试为可以自主选择的两次或三次考试,并按最好成绩录取;把不能表达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标准,且与语数外等值对待;变教育部门统一录取为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变依据分数的单一录取方式为综合录取、推荐录取和特长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中考改革之后,即使按总分排名处于下游的学生,也会有一门甚至两门、三门功课为A等,从而把学生从对分数的极端追求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了成长的自信、快乐和自己生命的亮点。2012年,潍坊中心市区初三年级8747名考生中,有5214人获得至少一个A,占考生总数的59.6%。
我们的中考制度改革,实质上是从考试与评价的角度解决了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打破了唯分数是举的单一人才选拔方式,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引领和奠基。学生的体会最为深刻:去年刚刚升入高中的刘同学说起等级制赞不绝口,“就拿我原先那个班级来说吧,有15%的学生9个学科都拿到了A,有一半的同学至少有一门学科获得A,这样人人都充满信心,多好啊!”
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德育与智育和谐共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方法与价值的统一是潍坊市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思考的内容。以减少教师讲、增加学生说和做为价值取向,潍坊80%以上的中小学校都构建起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在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听、机械重复训练的课堂教学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先学后教、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的课堂模式成为常态。这样的改变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课堂重教书轻育人、难以因材施教等问题。
课堂改革改到深处,其实是课程问题。因此,在狠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落实的同时,我们着眼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努力使德育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探索活动中,实现了育人课程化、活动化、实践化。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4大类560多门活动育人课程,活动育人课程校均达到4.1门。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发了至少10门学校课程。全市初中、高中学生社团分别为2622个和1749个,基本实现了每名学生能够参加一个社团的目标。
同时,为弥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资源的不足,我们建立了9个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了无土栽培、智能机器人、生活中的化学等11大类210多门综合实践课程,保证了全市所有初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一周的综合实践和创新教育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长职级制:形成专家办学局面
实现德育和智育均衡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来领导,通过专家办学来实现。因此,在校长队伍建设上,自2004年9月开始,我们在全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我们实现了校长从行政化到专业化的嬗变,并且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包括人才储备、遴选、管理、培养、评价、交流等在内的政策、制度和办法,有力促进了校长们将精力主要花在治校上。2008年,全市中学校长听课平均达到156节,最多的达到了298节,从而切实保证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
同时,我们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委托管理,形成办学联盟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校长资源共享,让专家型校长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这种依靠名校长主导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式已在我市全面实施,显著提高了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十二项基本制度:保障育人为本落到实处
为保障学校工作全面导向育人为本,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我们通过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建立了包括满意度测评制度、学校和教师评价制度、家长和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师德考核评议制度等十二项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十二项基本制度把师德、安全、育人等作为评优的前置审核条件,切实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每学期我们都会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组织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办学及师德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让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能够对校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专业机构设置:强化德育工作指导力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因自身研究能力不够出现了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为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和研究深度,我们设立了中小学健康成长研究中心,从而使德育工作呈现出教育行政部门抓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机构抓内涵发展的有利局面。与此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引进高层次专家,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开展更有效的家庭教育。从2006年至今,已有100多位知名家教专家到潍坊举办了2500多场报告会,惠及180多万个家庭;每年有40多万农村学生家长自愿购买家庭教育书籍,每位家长每年接受不少于8课时的家教常识课程。“百万家长进课堂,重新学习做家长”,这些举措全面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此外,我们还成立了青少年学生成长导航站,通过驻潍高校的16位心理学教授、100名学生成长导师和891名持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志愿者,以电话、网络、面谈等形式,针对学生和家长遇到的成长问题和困惑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规范办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状态
为改变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果却不理想的状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开始注重铁腕治理违规办学行为,并出台了《潍坊市中小学规范办学十条规定》。从2008年开始,我们加快建立让社会广泛参与其中的规范办学行为制度,全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成立了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中心通过组建教育督导巡视团,形成有报必查、违规必究的快速维权机制;将市、县教育部门的业务人员和教研员全部聘为督学,将全市各中小学划分为170个责任区,由责任区督学对所负责的学校依法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随访督导,全面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
责任编辑/李春娥
德智并重,均衡和谐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针对的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不是分数和升学率。一段时间以来,受中考、高考、就业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功利性凸显,德育与智育变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人为地造成了“两张皮”现象,背离了教育的规律,削弱了教育力度和教育效果。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也就是说,德育主导智育,德育促进智育,智育承载德育。德育与教学其实是育人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学生成长而言,既不能只重智育抓教学,也不可只重德育抓活动。就教师而言,既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又要当好教学工作者。潍坊市在这方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德促教,努力使二者有效融合,并行不悖,实现均衡和谐发展。
制度创新,区域整体推进
通过认真思考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大胆进行实践探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潍坊素质教育模式”。
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改变唯分数是举的选拔方式
由于传统的中考制度过于强调选拔功能,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我们从2004年开始进行中考制度改革试点,2006年在全市全面推行中考改革。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变升学考试成绩由分数表达为等级表达;变一次考试为可以自主选择的两次或三次考试,并按最好成绩录取;把不能表达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标准,且与语数外等值对待;变教育部门统一录取为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变依据分数的单一录取方式为综合录取、推荐录取和特长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中考改革之后,即使按总分排名处于下游的学生,也会有一门甚至两门、三门功课为A等,从而把学生从对分数的极端追求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了成长的自信、快乐和自己生命的亮点。2012年,潍坊中心市区初三年级8747名考生中,有5214人获得至少一个A,占考生总数的59.6%。
我们的中考制度改革,实质上是从考试与评价的角度解决了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打破了唯分数是举的单一人才选拔方式,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引领和奠基。学生的体会最为深刻:去年刚刚升入高中的刘同学说起等级制赞不绝口,“就拿我原先那个班级来说吧,有15%的学生9个学科都拿到了A,有一半的同学至少有一门学科获得A,这样人人都充满信心,多好啊!”
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德育与智育和谐共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方法与价值的统一是潍坊市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思考的内容。以减少教师讲、增加学生说和做为价值取向,潍坊80%以上的中小学校都构建起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在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听、机械重复训练的课堂教学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先学后教、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的课堂模式成为常态。这样的改变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课堂重教书轻育人、难以因材施教等问题。
课堂改革改到深处,其实是课程问题。因此,在狠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落实的同时,我们着眼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努力使德育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探索活动中,实现了育人课程化、活动化、实践化。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4大类560多门活动育人课程,活动育人课程校均达到4.1门。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发了至少10门学校课程。全市初中、高中学生社团分别为2622个和1749个,基本实现了每名学生能够参加一个社团的目标。
同时,为弥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资源的不足,我们建立了9个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了无土栽培、智能机器人、生活中的化学等11大类210多门综合实践课程,保证了全市所有初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一周的综合实践和创新教育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长职级制:形成专家办学局面
实现德育和智育均衡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来领导,通过专家办学来实现。因此,在校长队伍建设上,自2004年9月开始,我们在全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我们实现了校长从行政化到专业化的嬗变,并且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包括人才储备、遴选、管理、培养、评价、交流等在内的政策、制度和办法,有力促进了校长们将精力主要花在治校上。2008年,全市中学校长听课平均达到156节,最多的达到了298节,从而切实保证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
同时,我们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委托管理,形成办学联盟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校长资源共享,让专家型校长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这种依靠名校长主导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式已在我市全面实施,显著提高了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十二项基本制度:保障育人为本落到实处
为保障学校工作全面导向育人为本,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我们通过改变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建立了包括满意度测评制度、学校和教师评价制度、家长和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师德考核评议制度等十二项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十二项基本制度把师德、安全、育人等作为评优的前置审核条件,切实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每学期我们都会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组织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办学及师德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让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能够对校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专业机构设置:强化德育工作指导力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因自身研究能力不够出现了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为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和研究深度,我们设立了中小学健康成长研究中心,从而使德育工作呈现出教育行政部门抓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机构抓内涵发展的有利局面。与此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引进高层次专家,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开展更有效的家庭教育。从2006年至今,已有100多位知名家教专家到潍坊举办了2500多场报告会,惠及180多万个家庭;每年有40多万农村学生家长自愿购买家庭教育书籍,每位家长每年接受不少于8课时的家教常识课程。“百万家长进课堂,重新学习做家长”,这些举措全面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此外,我们还成立了青少年学生成长导航站,通过驻潍高校的16位心理学教授、100名学生成长导师和891名持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志愿者,以电话、网络、面谈等形式,针对学生和家长遇到的成长问题和困惑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规范办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状态
为改变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果却不理想的状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开始注重铁腕治理违规办学行为,并出台了《潍坊市中小学规范办学十条规定》。从2008年开始,我们加快建立让社会广泛参与其中的规范办学行为制度,全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成立了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中心通过组建教育督导巡视团,形成有报必查、违规必究的快速维权机制;将市、县教育部门的业务人员和教研员全部聘为督学,将全市各中小学划分为170个责任区,由责任区督学对所负责的学校依法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随访督导,全面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
责任编辑/李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