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承包市场和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情况,指出培养卓越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提出了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具备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和实践性的素质。最后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做法介绍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可以发挥作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常建梅(1976-),女,山西阳泉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冯怀平(1975-),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43)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67-02
  一、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市场依据和培养现状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工程市场不断扩大。据统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量平均以8.65%的幅度增长,仅从1977年到2006年间总量就从1102亿元增长到2244亿美元,十年内翻了一番。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员,国际工程承包量增长迅猛,尤其在近几年里。据商务部合作司统计,1981年国际工程合同额只有0.59亿美元;2007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新签合同额77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截至2007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06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295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截至2010年底,我国拥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了2880家,其中拥有设计咨询资质的企业有654家。2010年,有54家中国承包商入选ENR(即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25强,有20家中国企业入围ENR全球200强设计商行列。[1]
  如此快速增长的对外工程承包额,如此众多的公司对外开展业务,迫切需要各类外向型的人才为其服务。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开始了国际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和培训,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工程复杂环境下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在国际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尤其是施工一线需要更多的是海外工程施工工程师。目前,全世界都缺工程技术人才,日本数字技术行业缺少近50万名工程师;德国急缺1.5万名工程师;在丹麦,到2020年工程师缺口将达1.4万名;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波兰等国家都存在工程师短缺的问题。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的前三名是:业务代表、工程师、技术人员。为此,许多政治家、企业家、工程专家都发出了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呼声。同样,能够适应国际工程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将更加短缺。[2]
  2006年,我国本专科的工科毕业生达到614万人,研究生达到41万人。2009年我国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4200万人,其中1200万人是工程科技人员。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上我国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隐忧,那就是工程技术人才数量虽然多但质量不高。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创新能力不足,卓越工程师少,技术领军人才少。国际工程项目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参与方的复杂性、语言的障碍等原因,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就更高,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会管理,精通外语,具备解决问题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能力。我国有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并已培养出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如今,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增多、对外承包企业急需适应工程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形势下,培养外向型卓越工程师是中国工程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
  国际工程项目是一项跨国的经济活动,其主要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作环境陌生,存在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为了能保证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技术人才应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视野下的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
  1.复合型
  复合型指知识结构要“硬”、“软”结合,要知识结构面宽。一方面应具备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具有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工程技术理论基础上扎实,具备某一领域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具备专业领域工程师素质。例如土木工程、化工、水利、电力、通讯等。这属于“硬”的方面。另外,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还必须会管理,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法律知识,包括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价、经济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等。这些属于“软”的方面。
  2.外向型
  外向型不仅指外语水平,更包括了解和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具体地说,在技术方面,熟悉国外通用的设计规程、技术规范、实验标准等,能看懂英文的有关技术文件。在经济方面,了解国际上有关贸易、融资、工程保险以及财务的要求。在管理方面,掌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原理,特别要熟悉合同管理以及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能够使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在外语方面,除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阅读能力及较好的信函、合同书写能力外,还应熟悉和理解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专业用语、合同文本。
  3.创新型
  国际工程项目往往是跨多种不同文化的项目,其参与方具有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工作习惯,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在各参与方中组织好项目的实施,这要求其不仅要熟悉施工技术,还要善于进行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懂得项目管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创新精神,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善于通过实践和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4.实践型
  国际工程项目与国内项目在组织结构上是不同,许多情况下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进行工作的安排,涉及各类各项相关的工作内容,甚至是教会当地的工人进行相应的工作。这就更需要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动手能力,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最突出的特征。实践能力表现在:一是研发和设计产品的能力;二是把蓝图变成实景的能力;三是适应环境、艰苦创业的能力;四是合作共事能力;五是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当前,工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弱化的倾向必须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的着力点。
  三、高等学校在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正是因为国际工程市场和企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外向、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一高标准和高要求使得目前这类型的人才非常奇缺,并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工程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解决这类人才的培养,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各大高校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等学校在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可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1.高等学校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具有为数众多的工程院校,有的院校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办学特色,各高校可在工程专业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国际工程技术专业或方向。培养目标定位为相应专业下的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方案上以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为平台,课程设置符合学习规律,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之路加大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例如石家庄铁道大学是一所具备显著办学特色的工程大学,专门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在这一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根据铁路建设向海外发展的趋势,从2005年开始就在土木工程专业内开设涉外土木工程方向,专门培养适应海外铁路工程施工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中,该学校的做法是在学生前三年系统学习土木工程知识的基础上,从大三下半年开设涉外工程管理、国际工程设计施工等相关课程。外语能力的培养通过双语教学、学生用英文完成专业课有关作业,期末考试用英文出题与答题,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部采用英文或双语完成等实现。另外开设小语种入门等选修课程,如在获悉比较需要西班牙语的情况下,开设了西班牙语的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与需求,搜集具体的涉外土木工程教学素材,构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紧跟国际化步伐、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工程案例以及设计施工图纸等素材,使学生掌握国际标准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理论与方法。学校早期就建立了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的董事会制度,和中国铁建等各单位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先后建立和实施了“3+1+1”、“3+1”等培养模式。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人才培养实践效果显示,石家庄铁道大学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适应了各大董事单位对海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一方向的学生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合理,具备较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就业形势良好。
  2.外向型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教育部近期提出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高校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培养外向型卓越工程人才,可以考虑应用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专业硕士的招生对象主要针对大学毕业后有过2年以上现场工程施工、设计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入学后加强系统的国际工程管理学习,强化英语及其他小语种的翻译、口语训练。这种培养模式下,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现场施工设计管理经验,并且具有扎实的工科理论知识,经过两年的研究生系统、强化教育后可以胜任涉外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以及投资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达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
  3.短期专题培训班和针对大项目的培训班
  企业一方面需要从高校招收毕业生,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对已有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培养自身的技术人才,所以海外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量十分巨大。目前在国内,国际工程技术培训情况是:正规培训班还比较少,一般是工程单位自己办班,比如中国铁建在怀柔有一个专门的培训基地。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师资和培训深度方面很难保证,另外也很难做到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培训基地以满足培训工作的需求。因此各大高等学校完全可以利用高校已有资源,通过对公司某一部分人员进行特殊需要的短期培训或对公司拿到大项目前后需要派往人员进行培训等形式帮助企业培养外向型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证明,这样的培训班针对的是工作中遇到的客观难题,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校可在外向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大学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创新能力,那么在毕业生参加第一线的工作后就能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外向型卓越工程师。通过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在2年的时间内培养更具领导意识、创新、实践潜力的卓越工程师。通过短期和专题培训班,扩大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只要持续这样培养下去,几年后我国就能造就一大批卓越的国际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伯森.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思路与途径[J].国际经济合作,
  2007,(1).
  [2]徐長山.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89-94.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内燃机是工程机械的最主要动力源,是装备的心脏。针对工程兵学院非机械装备专业学员开设“内燃机”课程是必要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上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内燃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高立(1984-),女,河南洛阳人,解放军理工大学机械装备系,讲师。(江苏南京210007)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围绕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表现的证据和职业能力判断方法三个环节,对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为我国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能力评价;能力标准;能力证据;判断方法  作者简介:李福东(1982-),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讲师;曾旭华(1968-),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副教授。(湖南长沙
期刊
摘要: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指导公司未来5至10年发展的最高纲领性文件,目前,深入学习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是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推动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我们开展了宣贯研究,拟出学习宣贯的关键环节并一一加以落实。   关键词: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宣贯研究;战略管理  作者简介:徐永刚(1972-),男,贵州镇宁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冉红兵(1965
期刊
摘要:“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点,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在“锅炉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课件内容突出实时性和实效性,表现形式丰富,形成了一套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多媒体;锅炉原理;现代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梁钦锋(1978-),男,广西柳州
期刊
摘要:法国工程师职衔认证体系在保证和提高法国的工程师教育质量、引导工程师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际,学习和借鉴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制订并实施的工程师职衔认证体系及其认证过程、认证标准和认证特色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证及其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国;工程师教育;认证  作者简介:杨佩青(1967-),女,上海人,中
期刊
摘要: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绝大多数都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注重应用性的尚在探索中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探索中的高等教育类型。文中初步探讨了地方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訾琨(1946-),男,山东淄博人,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彭鹏峰(1984-),
期刊
摘要:對贵州电网公司现有兼职内训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贵州电网公司对内训师的需求,提出了内训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流程问题,旨在为规范化、标准化开展贵州电网公司内训师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训师;胜任力模型;培训流程;师资库建设;制度  作者简介:罗青中(1962-),男,贵州遵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高级工程师;马雨涛(1970-),女,河南巩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岗
期刊
摘要: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各专业开设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与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方法、对课程教学方式手段的满意度、考核机制的认同度等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同时为下一步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电路课程;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青(1976-),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许川佩(1970
期刊
摘要:根据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该专业定位和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探索更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永红(1978-),男,湖南茶陵人,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何建新(197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实验
期刊
摘要:以一所地方高校为例,在分析该校自主招生实践过程的基础上,梳理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招生;实践  作者简介:谢晓庆(1976-),男,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研究生处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湖北宜昌443002)金晶(196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省教育厅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