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探究出了诸多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虽然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这种教学方法热的情境下,我们需要进行“冷”思考,不能将这些方法不加分析地引入到课堂之中,造成方法的使用不当。在分析中我发现,讨论法一直都是广大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所使用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获得了参与课堂的主动权,其在小组合作下,探究问题的答案,实现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谈一谈如何将讨论法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讨论法;运用方法
所谓的讨论法主要是指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向其指出一个中心问题,而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就该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下实现思维的碰撞,实现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要如何应用该方法呢?
一、 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
既然讨论教学法的落实是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组建学习小组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我发现,在组建数学学习小组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不同的方法所实现的作用是不用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所需选择合适的方法。
我在组织“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将自己家的位置、学校的位置以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等进行了一一描述。小A说:“我家距离学校很近,从我家出来,直行一千米,左转,再走五百米就到学校了。”小B说:“我家和小A家在一个小区,但是,我从家里出来之后,会先左转弯,走大概五百米,然后在右转,直行一千米左右才能到達学校。”班级里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会学校和家的位置是一样的,但是路线却不同呢?这一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寻找答案。如此,在这一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位置和方向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 新课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初始环节,倘若能在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那么整堂课学生都可以处于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之中。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常常会精心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讨论中自主对新知产生感性认识。
我在组织“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导入活动的时候,会借助学生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情景来提出两个问题:(1)在动物园或者游乐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动物表演活动,尤其是小猴骑自行车。小猴所骑自行车的车轮一般都是圆形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小猴所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换成是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你觉得它还能顺利地骑自行车吗?(2)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自行车、汽车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如此,在极具生活价值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自然会产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谈及与圆有关的知识,实现了对圆的感性认知。同时也为新课的讲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新知讲授,学生质疑释疑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组织新课讲授环节,常常会将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概念、结论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询问学生懂不懂、理不理解等。如此流于形式的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鼓励学生立足自身的认知冲突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或者知识规律,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实现释疑。
我在组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在借助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这一操作之后,向其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所剪切的图形,当将平行四边形剪切成长方形之后,二者的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2)所剪切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何种关系呢?他们是一样的吗?谁和谁是相等的呢?(3)根据我们所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能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如此在这一个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在讨论中自然会探究到,所剪切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一样长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则为底×高。在学生的讨论下,本节课所要讲授的重难点内容自然得到了有效地掌握。与此同时,学生还学会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为其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借助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在讨论下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方艳.思维与智慧的共享——小学数学讨论法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11):276.
[2]袁宇,张熙.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应用迁移——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0(04):61-63.
作者简介:
许志强,福建省龙海市,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雩林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讨论法;运用方法
所谓的讨论法主要是指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向其指出一个中心问题,而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就该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下实现思维的碰撞,实现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要如何应用该方法呢?
一、 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
既然讨论教学法的落实是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组建学习小组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我发现,在组建数学学习小组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多种多样,诸如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不同的方法所实现的作用是不用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所需选择合适的方法。
我在组织“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将自己家的位置、学校的位置以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等进行了一一描述。小A说:“我家距离学校很近,从我家出来,直行一千米,左转,再走五百米就到学校了。”小B说:“我家和小A家在一个小区,但是,我从家里出来之后,会先左转弯,走大概五百米,然后在右转,直行一千米左右才能到達学校。”班级里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会学校和家的位置是一样的,但是路线却不同呢?这一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寻找答案。如此,在这一生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位置和方向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 新课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初始环节,倘若能在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那么整堂课学生都可以处于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之中。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常常会精心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讨论中自主对新知产生感性认识。
我在组织“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导入活动的时候,会借助学生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情景来提出两个问题:(1)在动物园或者游乐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动物表演活动,尤其是小猴骑自行车。小猴所骑自行车的车轮一般都是圆形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小猴所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换成是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你觉得它还能顺利地骑自行车吗?(2)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自行车、汽车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如此,在极具生活价值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自然会产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谈及与圆有关的知识,实现了对圆的感性认知。同时也为新课的讲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新知讲授,学生质疑释疑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组织新课讲授环节,常常会将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概念、结论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询问学生懂不懂、理不理解等。如此流于形式的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鼓励学生立足自身的认知冲突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或者知识规律,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实现释疑。
我在组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在借助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这一操作之后,向其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所剪切的图形,当将平行四边形剪切成长方形之后,二者的面积是否发生了变化?(2)所剪切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何种关系呢?他们是一样的吗?谁和谁是相等的呢?(3)根据我们所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能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如此在这一个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在讨论中自然会探究到,所剪切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一样长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则为底×高。在学生的讨论下,本节课所要讲授的重难点内容自然得到了有效地掌握。与此同时,学生还学会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为其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借助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在讨论下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方艳.思维与智慧的共享——小学数学讨论法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11):276.
[2]袁宇,张熙.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应用迁移——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0(04):61-63.
作者简介:
许志强,福建省龙海市,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雩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