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浙江省实行新高考,技术由原来的学考步入到高考行列。技术中通用技术部分选考相关的内容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线教师,笔者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情况谈谈如何提高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技术教学;课堂教学;高中
一、 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有效性教学评判的标准在这里笔者狭隘的认为是这堂课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是否偏离了最初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
二、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比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流于表面没有触及本质的形式型教学、不能将新技术的发展和当前课堂的教学相结合的呆板式教学等。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课前认真备课,全面把握课堂
备课是上课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过程,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 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通过课前备课,教师可以全局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分清教学章节的主次,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安排。
2. 备学生。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组建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了解學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当前的知识认知水平等因素,以便教师采用合适的方式和适当的知识层次进行教学的开展。
3. 备教法。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法。教法是为教学所服务的,合适的教法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学的内容、班级层次的情况进行制定。
(二)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组织起来的“提问——释疑——提题——释疑”这样反复进行的双向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去开展教学,克服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其次,提倡课堂评价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对学习中与课堂相关的疑问和火花突显的创新性想法大胆提出,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依据和媒介,这些依据和媒介统称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协调和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课堂评估和考题的依据;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平台,它直观、形象的声、光、电效果能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 利用变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合选考试卷的相关内容来看,电子控制技术相关的试题越来越注重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身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除了传授课本上的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形成解题思路的这种能力。例如对《电子控制技术》这本书中的核心重难点三极管电路进行分析时,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其加以分析并适当扩展。
(一) 直流电路的分析
对直流电路的分析可以依据三极管的三个极来划分相关的电路模块,包括直流供电分析、基极电流回路分析、集电极和发射极电流回路分析,通过把一个看起来很繁杂的电路分成为依据电极的不同的三个子电路,这样只用分析各子电路的输出情况,再将各自的输出对应到三极管中,因此大大简化了三极管电路分析的难度。例如,对于三极管电路我们通常可以按照图1所示进行分析
通过对电路进行简化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更加直观明了,能更迅速更准确抓住题意获取解题思路。
(二) 电子元件的分析
1. 知道元器件的特性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关键。分析电路中元器件的作用时,应依据该元器件的主要特性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抓住题意。例如,耦合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如果在直流电路中有耦合电容,那么在分析电路时可以等效这里是断路的。
2. 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电路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它的特定作用,通常情况下一个元器件起一种特定的作用。在电路分析中要求搞懂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
3. 元器件作用归类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在清楚电路中电子元件的作用后,就可以对电路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元器件进行归类,不用每次都来进行分析。例如,掌握耦合电容的作用之后,不必对每一个耦合电容都进行分析,只要分析电路中哪只是耦合电容即可当然对三极管这类具有多种特性的电子元器件除外。
四、 讲、学、练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他形容只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的学习大量未经自己亲身感受的间接知识与经验,又不能立刻地、全部地运用于实践,遗忘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学生边学边忘,那就一无所得,永远处于无知状态,这样的教学只是徒劳无功。心理学研究发现识记之后遗忘立即开始,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知识之后立刻进行相关知识的当堂巩固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上述我们在学习了三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之后再辅以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一起对习题中的电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以三极管为中心应用上述方法尝试进行自主分析,分析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相关元器件的性质进行回顾,通过这种对知识再认知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巩固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方宇,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技术教学;课堂教学;高中
一、 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有效性教学评判的标准在这里笔者狭隘的认为是这堂课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是否偏离了最初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
二、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比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流于表面没有触及本质的形式型教学、不能将新技术的发展和当前课堂的教学相结合的呆板式教学等。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课前认真备课,全面把握课堂
备课是上课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过程,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 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通过课前备课,教师可以全局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分清教学章节的主次,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安排。
2. 备学生。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组建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了解學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当前的知识认知水平等因素,以便教师采用合适的方式和适当的知识层次进行教学的开展。
3. 备教法。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法。教法是为教学所服务的,合适的教法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学的内容、班级层次的情况进行制定。
(二)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组织起来的“提问——释疑——提题——释疑”这样反复进行的双向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去开展教学,克服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其次,提倡课堂评价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对学习中与课堂相关的疑问和火花突显的创新性想法大胆提出,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依据和媒介,这些依据和媒介统称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协调和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课堂评估和考题的依据;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平台,它直观、形象的声、光、电效果能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 利用变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合选考试卷的相关内容来看,电子控制技术相关的试题越来越注重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身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除了传授课本上的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形成解题思路的这种能力。例如对《电子控制技术》这本书中的核心重难点三极管电路进行分析时,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其加以分析并适当扩展。
(一) 直流电路的分析
对直流电路的分析可以依据三极管的三个极来划分相关的电路模块,包括直流供电分析、基极电流回路分析、集电极和发射极电流回路分析,通过把一个看起来很繁杂的电路分成为依据电极的不同的三个子电路,这样只用分析各子电路的输出情况,再将各自的输出对应到三极管中,因此大大简化了三极管电路分析的难度。例如,对于三极管电路我们通常可以按照图1所示进行分析
通过对电路进行简化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更加直观明了,能更迅速更准确抓住题意获取解题思路。
(二) 电子元件的分析
1. 知道元器件的特性是进行电路分析的关键。分析电路中元器件的作用时,应依据该元器件的主要特性来进行,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抓住题意。例如,耦合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如果在直流电路中有耦合电容,那么在分析电路时可以等效这里是断路的。
2. 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电路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它的特定作用,通常情况下一个元器件起一种特定的作用。在电路分析中要求搞懂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
3. 元器件作用归类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在清楚电路中电子元件的作用后,就可以对电路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元器件进行归类,不用每次都来进行分析。例如,掌握耦合电容的作用之后,不必对每一个耦合电容都进行分析,只要分析电路中哪只是耦合电容即可当然对三极管这类具有多种特性的电子元器件除外。
四、 讲、学、练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他形容只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的学习大量未经自己亲身感受的间接知识与经验,又不能立刻地、全部地运用于实践,遗忘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学生边学边忘,那就一无所得,永远处于无知状态,这样的教学只是徒劳无功。心理学研究发现识记之后遗忘立即开始,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知识之后立刻进行相关知识的当堂巩固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上述我们在学习了三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之后再辅以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一起对习题中的电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以三极管为中心应用上述方法尝试进行自主分析,分析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相关元器件的性质进行回顾,通过这种对知识再认知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巩固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方宇,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