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初探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含義及特点做出基本的阐释,并结合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研究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意义所在,旨在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地研究高校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特点;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9-0149-03
  目前我们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这会产生新的国家安全状况。社会文化前进、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领导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和管理好意识形态阵地。
  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国家一切事务能否顺利进行。国家政权的安危是由国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及政治意识状况、正常运转的国家机器、安定团结的人心决定的。
  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高校尤为重要,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培根铸魂工程,有着特殊的使命、重大的责任。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含义及特点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在他的论著《意识形态的要素》中提出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的或观念的科学,而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的概念推向广泛应用的境界。意识形态是指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思想体系、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直接关系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政治系统的安全、稳定。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意识形态安全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政治信仰、道德秩序与民族精神的安全。意识形态对于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认同和社会控制两个方面。我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居于主体地位。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国家基本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理念教育学生,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及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政治觉悟、政治立场,陶铸学生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严格的政治纪律,培养学生积极的政治情感、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文明修养,使之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使其言行符合国家意志、核心价值观念、政治和法律制度。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安全和高校安全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要保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不受威胁的相对稳定状态。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涉及到国际政治、国家外交、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领域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成果也多是围绕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较多,关于意识形态群体或阶层的现实考察较少。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为对象,如何在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影响力、在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内容较少。没有人专门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规律、制度、机制等问题;政府、高校和社会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见系统研究。
  国外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等理论则明显表现出他们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的意识形态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倾向。他们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西方学者的阶级立场、分析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虽然有可借鉴之处,但带有明显的西方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倾向,与我国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完全不同。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特点
  高校是知识分子、专业人才汇聚之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社会服务是其主要职能。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特点是由高校的本质、功能决定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系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敏锐性。高校承担着新知识的生产、新理论的提出、新技术的创新创造的任务,是不断兴起、传播、汇聚、交流、碰撞各种社会思潮、理论、思想、观念的斗争中心和前沿阵地。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具有相较于其他社会机构部门更高的敏锐性,其价值取向与政治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意识形态的走向。
  2.多样性。作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的高校,其工作的重点与重要环节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高校在繁荣学术文化的同时,也导致了意识形态的复杂多样化,严峻挑战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3.引导性。社会成员整体的思想精神动态能够通过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折射出来,作为社会公知代表的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言行,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舆论、塑造价值观念、形成社会文化氛围。高校的意识形态能够前瞻性地预测、引导各种思潮或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
  4.系统性。基于国家视角,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重要环节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十分关键的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其他安全范畴;基于高校内部视角,高校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都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密切相关。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改革、发展进程的重要保障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着密切联系。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影响到党在高校的领导权、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改革、发展的进程,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未来国家政治发展前景。
  1.基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地位和功能的视角: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能够保障良好的校园生活学习秩序,促进高校改革、发展,也是关系国家建设和教育大局的政治任务,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良性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的政策制定、实现及前瞻性依赖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构建,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整体。
  完善和提高高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中国离不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2.基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的视角:相当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理念、战略目光和担当意识不强,缺乏系统科学的安全制度、教育设计,非理性、僵化、政绩化地处理问题;没有解决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制度、防止问题扩大化的机制和处置具体或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的重要手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以战略高度看待意识形态建设在世界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以及党的执政地位、社会发展旗帜方向中的地位。特别是深刻地提出了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思想创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三)是防止西方的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观渗透,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1.基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环境视角:全球化、社会转型和网络参政的无序化等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着我国政治生活。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科技手段、网络媒体进行意识形态、文化霸权及“普世价值”的输出与渗透,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西方政治思潮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我们争夺话语权。
  还有各种仇视中国、仇视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进行政治渗透、观念输出、经济干扰,动摇人们的政治认同感。我国转型时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网络政治参与的混乱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造成高校中出现了淡化、弱化、消解、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频繁传播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误导舆论、网络不良信息泛滥等问题。这些都挑战着高校的政治安全。
  2.基于从高校内部环境视角: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校内各种矛盾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影响。高校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困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等等,存在民族、宗教等隐患问题。个别公知教师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反对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缺少政治辨别能力,价值追求多元化;而且高校是公共场所,容易发生群体事件,引起社会和媒体关注,成为公众热点,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对策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和管理,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发展。我们要拥有理论说服力、话语震撼力、思想影响力和价值引领力。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他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針。”这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原则,涉及到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地位。要进行理论学科建设,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加强党的领导,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牢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当代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发挥着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中融入核心价值观,避免错误思潮乘虚而入,加强教材建设使用管理。
  (三)占领网络空间,稳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网络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学校、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组织学生下载学习强国等学习app,宣传正能量,用网络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影响学生。
  (四)避免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善用高校意识形态的管理权
  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诉求,高校师生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及时解决矛盾,化解积怨,排查不稳定因素。要加强管理,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消灭隐患,吸取教训。
  (五)坚持基本原则,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督权
  要秉承政策、法制、思想教育和道德的力量,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成立由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组成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监管系统。要明确组织职能,完善领导协调、预防、引导、调解对接机制。
  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理论,分别从加强体制制度建设、应变决断、法制建设、教育与宣传、舆论引导、重视社会力量的支持等途径进行研究。从见微知著的敏锐判断能力、多谋善断的快速应变能力、兼收并蓄的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兼顾的组织协调能力、相得益彰的舆论引导能力、循序渐进的学习评估能力等方面提升综合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Z].2015年1月.
  [3]  李佳.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是解决习作问题、奠定良好写作基础的关键。现今小学生在习作中存在习作“功利心”、习作脱离实际生活,以及依赖习惯和懒惰心理。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求真、自主练习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习惯;培养策略  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时期的习作是初中写作的基础。笔
历史学科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合理地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展开研究,提出利用导学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识结构基础上所产生、进行的一个过程,学习者必须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才能建立新的认知和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并使
语言测试是检验语言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对教学行为的双方都起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语言测试的分类、特征入手,讨论语言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产生的实质、根源、在外语教
目的:探讨儿童复发性腮腺炎(RPC)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了75例RPC患儿的患侧腮腺发作期(B组)、静止期(C组)、52例流行性腮腺炎(EP)患儿腮腺(D组)
论述了国内外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工程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对涉及局部放电的检测,放电量的标定、干扰的分析和抑制、放电信号的重构以及故障诊断等工程技术性问题进行了讨
为准确测定烟用香精香料中的乙醇、水、1,2-丙二醇和丙三醇,以正丁醇为内标,建立了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GC-TCD)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10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结果表明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特征、心理特征都发生了变化,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是高校党群工作人员需要关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