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其中的不同之处。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比较密切。尤其是中韩两国所在国家的留学生中,对方国家的留学生占很大比重。本文利用对比语言学的一般方法理论,对比不同对象之间使用的汉语和韩语的称谓语。
  关键词:韩汉称谓语 对比 差异
  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前人从多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同辈、亲属、社交称谓语等等,但是对于中韩称谓语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本文即从多个角度的称谓语入手,找出中韩称谓语之间全面且宏观的差异,便于促进对汉韩两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兄弟姐妹、夫妻、同辈、非同辈之间进行探讨。
  一、汉韩称谓语语用对比
  1.汉韩语兄弟姐妹间的称谓
  汉韩间的亲属称谓集中于兄弟姐妹,而兄弟姐妹的叫法集中体现在性别差异以及长幼差异两个角度。所以应该集中讨论“兄”和“姐”。“兄”,来源是中国,原指的是父系氏族,而非今天的意思。韩语中的称谓语“兄”指同胞中比自己大的男性,和汉语中的哥哥是相同的。“兄”在韩语中有固有词和汉字词两种。汉字词即从汉字演变而来的,固有词指的是韩语自创的词。
  在中国至少有两种常见的称谓,即用“兄”和“哥”来称呼同胞中的男性同辈。但从历时角度讲,“兄”曾泛指家族里男性晚辈,“哥”最早指父亲,后指代兄长。尽管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与韩语在男性同辈同胞之间的称谓语差别并不大。韩语称谓语中的“姐”,在近代才被确定,而且“姐”的尊敬程度较低,起初是单音节,只称呼女性,没有长幼之分。而在中国“姐”出现得比较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同生”是韩语中使用汉字自创的词,原本含义表示家庭里所有兄弟姐妹,直到17—19世纪才被用来称呼晚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言表示“弟弟”。而中国在甲骨文时期就产生了对晚辈同胞的称谓,上古汉语时期有若干,中古汉语时期也有若干,在近代汉语时期又出现新变化。“妹妹”这个称谓在上古时出现,中古汉语时期发展,“长妹”在近代汉语时期出现(最迟在唐朝出现)。为了更加精确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语义、义素角度入手。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在“兄姐”亲属之间韩语的称谓语表现为精确称谓(有明确性别区分),汉语则表现为模糊称谓。
  而在“弟妹”亲属之间韩语中的称谓表现为模糊称谓,汉语的称谓表现为精确称谓。两种语言均有从他称谓(视点转移)现象。但是,韩语在使用“兄姐”称谓时,有时并不特指交谈的对方,也可以指第三者。韩语根据使用者的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语言,即男性和女性对同性同辈的称谓语是不同的。
  拟亲属称谓,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这一点在汉语中也表现得十分丰富。中韩两国在拟亲属称谓上的相同点表现为,拟亲属称谓均为原形或者变形,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是指代比自己大的人,如“的哥”“空姐”等等。略有不同的是汉语的“兄弟姐妹”派生出了很多新词,以低龄、同龄集体为主,相对模糊。在当下,独生子女较多,所以兄弟姐妹的精确化程度极有可能降低,甚至有可能出现单独用一个词来描述“兄弟姐妹” 。
  2. 汉韩语夫妻间的称谓
  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称谓有别,汉韩在夫妻间的称谓差异上也尤为明显。因为科技的发展,书信的淘汰,电子通信和信息保护法的发展,为针对夫妻间非面称(远距离通信)称谓调查方式增添了较大难度,所以根据现有调查数据,研究的对象以夫妻之间的面称为主。两个民族夫妻间男性称呼女性均多用名字,女性多用昵称来指代对象,但是两国两性称谓中均占高比例的是名字。韩语中使用最多的是“亲爱的”,其次的是零称呼。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民族对夫妻的称谓相对保守。韩语中使用代称或者姓名的数量,男性多于女性;使用“亲爱的”类似昵称的女性多于男性。韩语中使用直呼其名的方式的人占比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多,两国语言互相影响,韩语逐渐朝着汉语的方向发展,因为汉语的影响力较大。
  如果从分场合使用的情况进行研究,汉族夫妇在正式场合中使用对方姓名占比最多,韩语使用代称最多,比如“XX的母亲或者父亲”。在韩语母语者眼里,在朋友、亲戚、孩子面前,多使用名字而不带姓氏说明显得更加亲切、温和,符合交际环境。汉语母语者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姓名、昵称、代稱均出现;在韩语母语使作者中,名字的称呼使用频率也在提高,说明韩语母语者夫妻间的平等意识也在提高。
  3.汉韩语非血缘关系同辈间的称谓
  韩语是在称呼上不出现人的名字,这种称谓形式主要用于称呼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同辈。根据此现象可以判断,韩国人比较认可辈分(年龄)以及社会地位。
  韩国人在社会上经常以添加敬语后缀的方式表达尊敬。这种后缀往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仅仅是一个符号,这是作为黏着语的韩语的特别表示方式。不仅是韩国,现在国际流行趋势就是“姓+职位”“名+先生/女士”等社会称呼。
  韩语重视纵向级别的文化里也存在非常严格的敬语表达,所以称呼涉及敬语的方法多种多样,语用也是特别复杂,上述所说的后缀便是其中的一种。“名字+姐姐”“名字+哥哥”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韩国青年学生之间。这就是上文的拟亲属称谓的变体。
  韩语血缘同辈间称谓语中有些现象十分特殊,在韩国社会“Chin-gu”(朋友)的使用方法比较特别,并不能随意使用,而是先要问清楚年龄,只有差不多年纪的人才能用“Chin-gu”(朋友)这个词语来称谓对方。在韩国,青年人成年以后,初次见面一般都使用敬语对话,一方愿意更加接近的时候,会问“您年纪多大”,这在西方以及很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二、韩汉称谓语对比表现的特点   1.韩语:韩语在“兄姐”表达方面更加细化,在“弟妹”表达方面更加简化。在韩国,性别和辈分在社会上的影响十分大。韩民族比汉族等级观念强,即相对于横向,韩语更加注重纵向关系的描述和称谓。韩语母语者夫妻间的平等意识相对较弱。
  2.汉语:对于家庭中的女性辈分较低者的称呼,中国无论从历时还是共时角度看,均更符合近代平等原则。
  3.相同点:对“兄”的称呼汉韩差别并不大,这和古代长兄为父的现象十分吻合,足以体现辈分高的男性在家族中的支配地位。同时,两个民族对夫妻的称谓相对保守。
  4.不同点:从汉韩称谓语“姐妹”的对比可以看出,关于性别的重视程度在中韩之间是有鲜明差距的。在韩国,性别和辈分在社会上的影响十分大,可以发现社会地位或者辈分对于称谓的影响。韩民族比汉族等级观念强,即相对于横向,韩语更加注重纵向关系的描述和称谓,可以发现社会地位或者辈分对于称谓的影响。韩语母语者夫妻间的平等意识也在提高。这或许可以看出韩国的独特价值观。韩国价值观是将社会地位和职务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关注年龄的差异,以确定使用何种称谓。
  三、结语
  通过对汉韩之间兄弟姐妹、夫妻、同辈之间的称谓语研究和探讨发现汉语和韩语的称谓语鲜明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能很清楚地认识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韩语母语者,对于兄弟姐妹的认识,极大地受到社会辈分和性别差异的影响,其中,性别可以解释为过于传统和相对落后,或许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所改变,但是辈分或者年龄对韩语母语者的影响仍然很大。或许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一个辈分就能作为一条标准,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外化。在韩语集中分布区域,家的概念在淡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于夫妻间的认识,极大地表现出性别在其中的影响,大部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表现得相对温柔和顺从,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但还是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以及依赖性。在同辈之间的称谓中,除了国际化统一的比较稳妥的称谓之外,韩语中的拟亲属称呼再次发挥作用,这和“家”的概念变化是异曲同工的。表面上看,问候或者同辈之间的称谓体系依赖于年龄的匹配,但性别和年龄就像两座无法翻越的大山,一横一纵,造就着当今的韩国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齊晓峰.朝鲜族“兄弟姐妹”称谓与汉族称谓的对比[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5-58.
  [2]邵兵,黄贞姬.汉族与朝鲜族夫妻面称对比研究[J].留学生,2016(03):154.
  [3]尹宝岚.韩语同辈之间“称呼”语用文化特征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0(01):162-164.
  [4]邢君兰.韩国留学生汉语称呼语习得研究及其教学[D].吉林大学,2012.
  (作者简介:隋汶龙,男,本科在读,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朝鲜语专业,研究方向:朝鲜语)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苏婆婆坐在摇椅上,摇着日子。  阳光铺洒在阳台上,照着她的银丝闪闪发光。摇椅吱呀着发出声响,让她想起年轻时候,拉着平车,平车也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穿过低矮的平房,颠簸而纠缠的马路,苏婆婆拉着溢满的垃圾。车马好慢!苏婆婆握着平车的把手,或做“吊环”,或做“下蹲”,额头部青筋暴露。平车服服帖帖跟着走。  苏婆婆还是苏媳妇的时候,一个滂沱大雨之夜,矿上煤层冒顶,苏媳妇一夜之间成了寡妇。三个孩子瞬间成了没
期刊
上课铃响过几分钟,几个男生才慌慌张张跑进教室。一进门,就被已经开始上课的年轻老师命令站在门口———为啥迟到?几个人都垂手低头不言语。只有韩小波手在身后背着。  老师的目光在他们几个身上逗留一会儿,用疑惑的语气问说鞋咋都湿了?课间十分钟还跑去后坑耍一会儿?几个人仍不言语。不言声就是默认老师说对了。  “以后不许再迟到。都回座位上吧。”  几个人垂着头急切地走向自己的座位。只有韩小波手仍背在背后,退往
期刊
广播电视台在我国传统媒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然而,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和冲击,传统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新闻采访艺术对提高
无聊。确实没有人和他有聊,他也不愿意和别人聊,更愿意和别人无聊,他觉得自己缺少和他一样的人类的交流的语言,或者说,语言或许已经成为他和别人沟通的障碍,基于自己语言的障碍,索性不再和别人沟通。在此之前,他翻箱倒柜在家里无人打理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懒汉鞋,但鞋子只有一只,右脚的,确确实实是只有一只,他翻遍了屋子里所有能隐藏一只同款的左脚的懒汉布鞋的地方,结果却让他十分丧气,他除了那些他并不关心的器物之外
期刊
黑牡丹要嫁人了!  消息一岀,教室里炸了锅:怎么会呢,怎么会呢!  黑牡丹是我們青阳高中高一二班的班主任。入学报到的那天,天空黑沉沉的,狂风紧吹,很显然,一场暴雨正在来的路上。我们一起考入高中的同学找到分派的班去报到,不巧学校停电了,教室里光线很暗。从外边进了教室,眼前黑乎乎的,辨不清谁是谁。一位同学喊:老师呢,老师呢!就听到有个很好听的女声说:我在这儿啦。同学们闻声寻去,没看到老师,只见有两排白
期刊
星期天在家,午睡后无事,天又下着雨,不能出去散步,只得从屋里搬一只小板凳,独坐在廊檐下,看天上的黑云疾走,看空中细雨斜斜,看门前树木招摇,这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事。  人是群居动物,害怕孤独,害怕被忘记,总喜欢往热闹的地方凑,但肉体离得近,心灵却离得远,看起来是热热闹闹、说说笑笑的,心灵未必就得到滋润,心情未必就感到舒畅,热闹散去,也许会感到更孤独、更郁闷。  滋养心灵的,不是热闹,而是独处,是沉下
期刊
摘要:绘本是一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并存有少量文字的教育工具。绘本中的文字简短、容易记忆,具有语言的韵律美。绘本中的图案与文字匹配度高,容易吸引幼兒。在当今的幼儿园中,绘本的实践运用比较广泛,绘本在教师、家长以及幼儿中都比较受欢迎,是教师很喜欢运用,同时也是很容易开发出特色游戏的教学工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绘本开展各种语言活动等,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设计区域游戏。在中班上学期,笔
摘要:“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游戏”,代表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在每年七八月份草场丰美、牲畜肥壮的季节,牧民们都会穿上崭新的蒙古袍,骑着马或者赶着勒勒车,一起在草原上举行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一个集多种文化资源于一体的文化盛会,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那达慕倡导的“崇拜天地、敬畏生命、善待万物”等崇尚自然的观念面临消失的处境。受到现代化的影响,游牧民越来越少,那达慕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也面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与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更好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拓展语文学习知识领域的同时,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更能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在经典诵读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现阶段教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有着实际的现实意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