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顺应时代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逐漸发展起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对“工学结合”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学生学校中的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工作做到专业技能的掌握,保证学生工学相长,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工学结合”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人的进行思想政治影响的一种过程。在高校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言问题,并且与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使其发挥作用。“工学结合”这种新的模式影响着高职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学生对实习的工作情况过于理想化,觉得自己经过高等教育,技术水平在一般人之上,应用能力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实际的工作问题和艰苦的条件,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而带来失落感,降低学生工作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实习单位与其专业并不对应,在学校中所学的内容不能得到应用,会使实习的意义减低;也有学生对工作的内容不满意,岗位的层次较低,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使其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导致在实习的过程中主动性差,缺乏责任心以及上进心。
(二)管理大于教育的困境。学生在校时间参加实习,会使学生身兼学生与员工等多重身份,受到企业、学校双重管理。学校与企业的工作性质并不相同,很多情况下不能采取共同的管理模式,同时协调性差,很容易出现无人管理、无人教育或者多人管理、多人教育的矛盾情况。与此同时,学生不能都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分散工作后,师资力量有限,对学生的集中管理很难做到。企业中保障制度没有做到位,认为实习生的工作就是给企业增加了负担,通常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分配任务,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能够落实。
(三)实习队伍与师资队伍过于分散。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分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而不同的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地点产生矛盾,不同企业的文化背景也会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变化,学生的思想程度不统一导致学校集体教学的困难。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不能将所有的同学都照顾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漏洞,过程流于形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错位。根据劳动行政法律规定和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约,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劳动保护,并且可以领取劳动补贴,这些报酬可以解决学生一部分的生活学习资金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受到利益的驱使,产生追求利益的冲动,学会用利益去衡量事物,一些不健全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也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使一些学生本来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动摇。这时就对学校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应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产生的矛盾就是对人们的素质要求和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柱,其思想政治素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及未来,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下,结合现阶段的矛盾及困境,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
(一)通过扩大德育教育理念,对教育资源整合。“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工程,这种教育影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社会是教育的课堂,学校在教育中只占有一部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才能使德育教育的成果显现出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身边的人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扩大德育教育理念,动员全员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使学生自觉参与。思想教育的变化规律内在因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部因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通过内部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外部因素,使学生行为的变化影响到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就应该使学生将自我修养放到主体位置,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被外界影响,还能保持思想价值与自我价值不变。
(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平台搭建。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要结合科技手段,例如网站、微博、微信等,拓宽教育的沟通渠道,搭建网络平台,保持学生教师良好的沟通性,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收集,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教育过程中的吸引能力和针对性。
(四)完善运行机制与考核指标。实习的过程是一项社会工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能够保证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政府也应该重视起来,与学校、企业一起,保障模式运行的畅通。政府起到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制定细则,对能够招收学校实习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企业在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上应该明确,不要把实习生作为企业的负担对待,也不能将其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学校在中间起到组织作用,完善企业与学生的融合。各方都应该注重考核评价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这样考核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给学校的教育来带了冲击。我们要不断完善改进方法,认真探索对策,顺应时代要求,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陶绍兴,郑伟.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2]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3]王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
[4]赖华清.简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01).
作者简介:胡佳,男,湖南湘潭人, 1980年6月出生 ,硕士,讲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学生学校中的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工作做到专业技能的掌握,保证学生工学相长,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工学结合”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人的进行思想政治影响的一种过程。在高校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言问题,并且与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使其发挥作用。“工学结合”这种新的模式影响着高职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学生对实习的工作情况过于理想化,觉得自己经过高等教育,技术水平在一般人之上,应用能力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实际的工作问题和艰苦的条件,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而带来失落感,降低学生工作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实习单位与其专业并不对应,在学校中所学的内容不能得到应用,会使实习的意义减低;也有学生对工作的内容不满意,岗位的层次较低,重复性的劳动工作使其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导致在实习的过程中主动性差,缺乏责任心以及上进心。
(二)管理大于教育的困境。学生在校时间参加实习,会使学生身兼学生与员工等多重身份,受到企业、学校双重管理。学校与企业的工作性质并不相同,很多情况下不能采取共同的管理模式,同时协调性差,很容易出现无人管理、无人教育或者多人管理、多人教育的矛盾情况。与此同时,学生不能都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分散工作后,师资力量有限,对学生的集中管理很难做到。企业中保障制度没有做到位,认为实习生的工作就是给企业增加了负担,通常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分配任务,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能够落实。
(三)实习队伍与师资队伍过于分散。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分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而不同的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地点产生矛盾,不同企业的文化背景也会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变化,学生的思想程度不统一导致学校集体教学的困难。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不能将所有的同学都照顾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漏洞,过程流于形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错位。根据劳动行政法律规定和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约,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劳动保护,并且可以领取劳动补贴,这些报酬可以解决学生一部分的生活学习资金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受到利益的驱使,产生追求利益的冲动,学会用利益去衡量事物,一些不健全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也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使一些学生本来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动摇。这时就对学校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应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产生的矛盾就是对人们的素质要求和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柱,其思想政治素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及未来,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下,结合现阶段的矛盾及困境,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
(一)通过扩大德育教育理念,对教育资源整合。“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工程,这种教育影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社会是教育的课堂,学校在教育中只占有一部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才能使德育教育的成果显现出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身边的人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扩大德育教育理念,动员全员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使学生自觉参与。思想教育的变化规律内在因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部因素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通过内部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外部因素,使学生行为的变化影响到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就应该使学生将自我修养放到主体位置,不断的完善自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被外界影响,还能保持思想价值与自我价值不变。
(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平台搭建。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要结合科技手段,例如网站、微博、微信等,拓宽教育的沟通渠道,搭建网络平台,保持学生教师良好的沟通性,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收集,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教育过程中的吸引能力和针对性。
(四)完善运行机制与考核指标。实习的过程是一项社会工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能够保证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政府也应该重视起来,与学校、企业一起,保障模式运行的畅通。政府起到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制定细则,对能够招收学校实习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企业在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上应该明确,不要把实习生作为企业的负担对待,也不能将其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学校在中间起到组织作用,完善企业与学生的融合。各方都应该注重考核评价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这样考核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给学校的教育来带了冲击。我们要不断完善改进方法,认真探索对策,顺应时代要求,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陶绍兴,郑伟.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2]刘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3]王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
[4]赖华清.简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01).
作者简介:胡佳,男,湖南湘潭人, 1980年6月出生 ,硕士,讲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