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引入新的理论视角——“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对IE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有所指导。文章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水平IE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实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国际化 工业工程 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3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 Hangzh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dvantage and existence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system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E talents training,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a guide. The article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high level I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是高校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发展。浙江省属高校结合省情、校际开展有益的尝试。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颁发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杭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进一步规划。2015年校党政会议一致通过了我校“十三五规划”深化改革、建设一流大学的一系列指导文件。
1 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以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为例,它是工程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IE专业已被认为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十大支柱之一,IE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人才培养模式瓶颈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国际化特征不明显;部分高校与国外教育接轨、联合办学过程中机制不顺等。
因此,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IE人才培养需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①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IE人才。②在当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③④提升高校改革发展水平,⑤加快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意义重大。
现有文献资料中,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理论指导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少。IE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多为局部领域研究,对于当前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虽略有涉及,但总体看,研究文献依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对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课程质量与结构、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制度制定与管理、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还不完善。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专业实际,以教育国际化为背景,从微观和实践角度出发,深入、系统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讨IE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对IE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水平提高有所助力,对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有所指导。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现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包含工业工程和工业工程(工业技术管理方向),后者是我校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于2010年开始合作办学的中德联合培养“3+1”模式专业,通过德方代表选拔,部分学生有机会在完成杭电3年的本科课程学习并通过德福考试后,申请签证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修读第四学年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德国的所有课程及论文之后,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及杭电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其余学生则继续在杭电进行第四年学习。
该专业通过以中德联合培养项目为先导,扎实开展国际化人才模式的改革,侧重于工程能力训练和教学,为社会输送一批能具备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国际化经济活动的、工程素养较高的本科生。
工业工程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大大提升了我校IE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需要完善。在最初制定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时,由中德双方教授探讨确定相关课程设置。但由于文化差异和交流上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等,对同一门课程,中德双方的认定和理解不同,国内老师授课内容和国外对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出现偏差,直接导致学生出国后课程衔接上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国内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2)教师资源上外籍教师少。目前,给中德联合培养的IE专业学生授课的外籍教师人数较少。该专业课程虽然都标注“中德”两字,但在实际的授课中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国内教师在中德课程上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基本与一般国内课程无异,有的虽对国外先进的工业工程前沿知识有所涉及,但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上依然有所欠缺。近年来,学校为部分教师提供德国访学的机会,学习并带回国外教学理念和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籍教师资源少的不足。
(3)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申请赴德留学的IE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德福考试,获取德福证书。通过德福考试一般至少需要课堂教学800~1200个小时,而我校学生可以获得的课堂教学学时为250学时左右,因此学生需要自己另外参加250学时以外的德语学习培训。尽管部分学生参加了校外机构培训,德语的掌握情况依旧不够理想,影响了获得出国深造机会的比例。
(4)学生与国外交流机会少。普通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及中德班未留学的那部分学生国外交流机会少,除外籍教师之外,很少有与国外专家、学者沟通的机会。学习途径范围局限。
(5)合作办学机制仍需完善细节。“3+1”模式首先在时间上存在问题,学生在出国后一般一年内无法完成学业。其次,完成学业后回到杭电申请毕业和学位证书,在申请流程、学分换算、学费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上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文件说明。
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IE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应是路径与模式的统一,两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在路径的指导作用下进行。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目前,国内对于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多强调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改革、学制改革、制度保障等方面。而本文是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杭电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是一个“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过程。一方面,IE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会受到政府政策导向等自上而下的路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会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实际等产生自下而上的路径作用。
同时,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还会受到来自国外政治、经济、教育环境以及国内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作用路径即:国际化视角下,“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双重作用路径。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模式。杭电的IE人才培养以国际化为特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个性发展、专业知识系统性和技术应用性的培养。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国际化经济活动的毕业生。对学科特色、社会需求、就业走向及办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确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培养方案。并在与国外合作院校沟通、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第三,采用创新型培养方式。壮大优秀的国外师资力量,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利用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IE人才。
4 对策和建议
依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和模式,针对我校IE人才培养中涉及到的环节和方面,分别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杭电IE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所助力。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要按照国际化的IE专业工程师认证标准,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具国际化。借鉴国外先进课程理念与教材,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国际化企业所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
(2)教师队伍国际化。针对外籍教师少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内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提供更多出国进修机会。与国外优秀院校保持并拓展校际合作关系,使教师通过考察访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学习并传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等交流活动,培养出具备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IE专业人才。
(3)提高学生外语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有国际化意识,在思想上对外语学习引起重视。由于德语是学生在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一门外语,要很好地掌握有一定难度。课内学时有限,课外语言培训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的一种考验。只有学生引起重视并提高学习自觉性,才能学好德语,提高德福的通过率。学院可以与外国语学院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德语的机会。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
(4)提供国内外交流沟通机会。引进优秀外籍教师、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交换生等项目,使教师、学生获得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打破学习途径范围的局限,视野更开阔,思维更具国际化。
(5)完善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内课程和德方课程的衔接,在学分认定、证书授予、学籍管理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上,形成明确文件。
对国际化IE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IE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使其符合国内外环境、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才能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国际化企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注释
① 王璐,陈昌贵.跨境合作办学外部保障机制构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76.
② 孙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4(1):29-30.
③ 余建国,冯梅琳,黄鹏鹏,伍建军,张启忠.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J].管理方略研究,2012(11):3-5.
④ 董泽芳,王晓辉.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4(2):77-81.
⑤ 臧玲玲.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3(3):12-15.
关键词 国际化 工业工程 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3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 Hangzhou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dvantage and existence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system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E talents training,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a guide. The article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high level I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是高校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发展。浙江省属高校结合省情、校际开展有益的尝试。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颁发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杭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进一步规划。2015年校党政会议一致通过了我校“十三五规划”深化改革、建设一流大学的一系列指导文件。
1 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以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为例,它是工程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IE专业已被认为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十大支柱之一,IE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人才培养模式瓶颈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国际化特征不明显;部分高校与国外教育接轨、联合办学过程中机制不顺等。
因此,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IE人才培养需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①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IE人才。②在当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③④提升高校改革发展水平,⑤加快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意义重大。
现有文献资料中,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理论指导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少。IE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多为局部领域研究,对于当前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虽略有涉及,但总体看,研究文献依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对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课程质量与结构、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制度制定与管理、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还不完善。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专业实际,以教育国际化为背景,从微观和实践角度出发,深入、系统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讨IE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对IE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水平提高有所助力,对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有所指导。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现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包含工业工程和工业工程(工业技术管理方向),后者是我校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于2010年开始合作办学的中德联合培养“3+1”模式专业,通过德方代表选拔,部分学生有机会在完成杭电3年的本科课程学习并通过德福考试后,申请签证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修读第四学年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德国的所有课程及论文之后,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及杭电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其余学生则继续在杭电进行第四年学习。
该专业通过以中德联合培养项目为先导,扎实开展国际化人才模式的改革,侧重于工程能力训练和教学,为社会输送一批能具备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国际化经济活动的、工程素养较高的本科生。
工业工程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大大提升了我校IE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需要完善。在最初制定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时,由中德双方教授探讨确定相关课程设置。但由于文化差异和交流上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等,对同一门课程,中德双方的认定和理解不同,国内老师授课内容和国外对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出现偏差,直接导致学生出国后课程衔接上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国内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2)教师资源上外籍教师少。目前,给中德联合培养的IE专业学生授课的外籍教师人数较少。该专业课程虽然都标注“中德”两字,但在实际的授课中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国内教师在中德课程上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基本与一般国内课程无异,有的虽对国外先进的工业工程前沿知识有所涉及,但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上依然有所欠缺。近年来,学校为部分教师提供德国访学的机会,学习并带回国外教学理念和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籍教师资源少的不足。
(3)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申请赴德留学的IE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德福考试,获取德福证书。通过德福考试一般至少需要课堂教学800~1200个小时,而我校学生可以获得的课堂教学学时为250学时左右,因此学生需要自己另外参加250学时以外的德语学习培训。尽管部分学生参加了校外机构培训,德语的掌握情况依旧不够理想,影响了获得出国深造机会的比例。
(4)学生与国外交流机会少。普通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及中德班未留学的那部分学生国外交流机会少,除外籍教师之外,很少有与国外专家、学者沟通的机会。学习途径范围局限。
(5)合作办学机制仍需完善细节。“3+1”模式首先在时间上存在问题,学生在出国后一般一年内无法完成学业。其次,完成学业后回到杭电申请毕业和学位证书,在申请流程、学分换算、学费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上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文件说明。
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IE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应是路径与模式的统一,两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在路径的指导作用下进行。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目前,国内对于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多强调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改革、学制改革、制度保障等方面。而本文是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杭电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是一个“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过程。一方面,IE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会受到政府政策导向等自上而下的路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会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实际等产生自下而上的路径作用。
同时,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还会受到来自国外政治、经济、教育环境以及国内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作用路径即:国际化视角下,“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双重作用路径。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模式。杭电的IE人才培养以国际化为特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个性发展、专业知识系统性和技术应用性的培养。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国际化经济活动的毕业生。对学科特色、社会需求、就业走向及办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确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培养方案。并在与国外合作院校沟通、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第三,采用创新型培养方式。壮大优秀的国外师资力量,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利用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IE人才。
4 对策和建议
依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和模式,针对我校IE人才培养中涉及到的环节和方面,分别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杭电IE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所助力。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要按照国际化的IE专业工程师认证标准,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具国际化。借鉴国外先进课程理念与教材,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国际化企业所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
(2)教师队伍国际化。针对外籍教师少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内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提供更多出国进修机会。与国外优秀院校保持并拓展校际合作关系,使教师通过考察访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学习并传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等交流活动,培养出具备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IE专业人才。
(3)提高学生外语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有国际化意识,在思想上对外语学习引起重视。由于德语是学生在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一门外语,要很好地掌握有一定难度。课内学时有限,课外语言培训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的一种考验。只有学生引起重视并提高学习自觉性,才能学好德语,提高德福的通过率。学院可以与外国语学院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德语的机会。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
(4)提供国内外交流沟通机会。引进优秀外籍教师、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交换生等项目,使教师、学生获得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打破学习途径范围的局限,视野更开阔,思维更具国际化。
(5)完善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内课程和德方课程的衔接,在学分认定、证书授予、学籍管理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上,形成明确文件。
对国际化IE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IE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使其符合国内外环境、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才能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国际化企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注释
① 王璐,陈昌贵.跨境合作办学外部保障机制构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76.
② 孙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4(1):29-30.
③ 余建国,冯梅琳,黄鹏鹏,伍建军,张启忠.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J].管理方略研究,2012(11):3-5.
④ 董泽芳,王晓辉.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4(2):77-81.
⑤ 臧玲玲.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3(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