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疆和静县把农业新技术推广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加大试验、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高了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
一、“五推五改”。推进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变革
1.推广多熟高效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针对新疆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光热资源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引导农民由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向复种、套种、间作、混作等立体种植模式转变,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2.推广钵盘育苗移栽技术,改变传统栽培模式。针对工业番茄和加工辣椒直播产量低、抗病性差,尤其是工业番茄集中销售矛盾,积极推广钵盘育苗移栽技术,调节工业番茄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促其提早成熟和上市。错开交售高峰期。全县实施工厂化钵盘育苗147.7亩、9050万株,移栽大田3.6万亩,使工业番茄、加工辣椒单产提高20%~30%。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传统施肥模式。针对传统拖肥利用率低、肥效差等问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主栽作物春小麦、玉米和加工辣椒等经济作物上每年实施"3414"肥效试验和对比试验10个,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12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8.8万亩,粮食作物节本增效40元以上,经济作物节本增效110元以上。
4.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灌溉模式。针对当前农业灌溉用水不足而传统灌溉费水又费工的实际情况,积极协助水利部门在加工辣椒、工业番茄上推广高标准膜下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增效农业。全县完成膜下滴灌5万亩。亩均节水400立方米,经济作物亩均节本增效400元以上。
5.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改变传统技术套路模式。针对部分农作物品种退化、种植效益低问题,引进加工辣椒、工业番茄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10个,通过反复试验对比,5个加工辣椒、3个工业番茄、4个甜菜、3个玉米、1个孜然的优良品种可大面积推广。同时,打破常规种植技术,推行甜菜一膜三行、冬小麦试种、春小麦滴灌试验及麦茬地复种技术,实现了甜菜增产1吨、冬麦试种成功、春麦单产512公斤、麦茬地复种增收2500元以上的科技成果。
二、“五抓五促”,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1.抓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出台农技人员奖惩办法、开展“岗位练兵”、推行“挂牌服务”、设立咨询热线、在和静政府网站开辟农技推广专栏、在县乡两级电视台开办“农牧天地”栏目,变“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服务为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服务,全力提升农业科技普及率。
2.抓试验示范,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每个作物都有试验示范品种、每种新技术都有试验示范模式、每名技术人员都有试验示范田、每个乡镇都有种植新亮点的“四有”要求,积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抓观摩交流,促进农业科技加快应用。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在农区5个乡镇举办测土配方、钵盘育苗、节水灌溉、新品种引进、多熟高效、麦茬复种等各类现场观摩交流会10场次,其中少数民族新技术交流会3场次,通过实地学习、相互交流、现身说法,加快农业科技新技术的吸纳运用。
4.抓科技攻关,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实施农产品高产优质攻关工程,对加工辣椒、工业番茄等六类农产品进行高产攻关,集成高产技术,发挥高产示范带动作用。
5.抓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科技落地扎根。利用互动讲课集中培训、田间地头手把手面训、广播电视面对面导训、“科技之冬和三下乡”轮训等“四训”方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农民增收的原动力。今年以来,先后派出讲师60人次,举办培训班38期,发放汉、维、蒙科普资料25000余份,累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
一、“五推五改”。推进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变革
1.推广多熟高效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针对新疆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光热资源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引导农民由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向复种、套种、间作、混作等立体种植模式转变,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2.推广钵盘育苗移栽技术,改变传统栽培模式。针对工业番茄和加工辣椒直播产量低、抗病性差,尤其是工业番茄集中销售矛盾,积极推广钵盘育苗移栽技术,调节工业番茄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促其提早成熟和上市。错开交售高峰期。全县实施工厂化钵盘育苗147.7亩、9050万株,移栽大田3.6万亩,使工业番茄、加工辣椒单产提高20%~30%。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传统施肥模式。针对传统拖肥利用率低、肥效差等问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主栽作物春小麦、玉米和加工辣椒等经济作物上每年实施"3414"肥效试验和对比试验10个,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12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8.8万亩,粮食作物节本增效40元以上,经济作物节本增效110元以上。
4.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灌溉模式。针对当前农业灌溉用水不足而传统灌溉费水又费工的实际情况,积极协助水利部门在加工辣椒、工业番茄上推广高标准膜下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增效农业。全县完成膜下滴灌5万亩。亩均节水400立方米,经济作物亩均节本增效400元以上。
5.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改变传统技术套路模式。针对部分农作物品种退化、种植效益低问题,引进加工辣椒、工业番茄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10个,通过反复试验对比,5个加工辣椒、3个工业番茄、4个甜菜、3个玉米、1个孜然的优良品种可大面积推广。同时,打破常规种植技术,推行甜菜一膜三行、冬小麦试种、春小麦滴灌试验及麦茬地复种技术,实现了甜菜增产1吨、冬麦试种成功、春麦单产512公斤、麦茬地复种增收2500元以上的科技成果。
二、“五抓五促”,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1.抓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出台农技人员奖惩办法、开展“岗位练兵”、推行“挂牌服务”、设立咨询热线、在和静政府网站开辟农技推广专栏、在县乡两级电视台开办“农牧天地”栏目,变“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服务为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服务,全力提升农业科技普及率。
2.抓试验示范,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每个作物都有试验示范品种、每种新技术都有试验示范模式、每名技术人员都有试验示范田、每个乡镇都有种植新亮点的“四有”要求,积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抓观摩交流,促进农业科技加快应用。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在农区5个乡镇举办测土配方、钵盘育苗、节水灌溉、新品种引进、多熟高效、麦茬复种等各类现场观摩交流会10场次,其中少数民族新技术交流会3场次,通过实地学习、相互交流、现身说法,加快农业科技新技术的吸纳运用。
4.抓科技攻关,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实施农产品高产优质攻关工程,对加工辣椒、工业番茄等六类农产品进行高产攻关,集成高产技术,发挥高产示范带动作用。
5.抓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科技落地扎根。利用互动讲课集中培训、田间地头手把手面训、广播电视面对面导训、“科技之冬和三下乡”轮训等“四训”方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农民增收的原动力。今年以来,先后派出讲师60人次,举办培训班38期,发放汉、维、蒙科普资料25000余份,累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