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道路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道路施工才能达到优质工程。本文分析了当前道路工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道路施工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市政道路工程是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如: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因此加强市政道路市政管理就势在必行。
一、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
(二)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三)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加上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分,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就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二、施工前期准备管理措施
(一)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
2.加强对试验段方案及结果的反馈;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后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漏,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在项目部设立材料管理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材料购销工作。
(二)施工人员的管理
1.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2.整个工程施工中,要集中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施工管理的人员培训,使整体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从而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
3.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实行全面控制。对技术要求高的工序,使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
(三)施工方法及工序的管理与控制
1.施工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每一个工序施工之前,要做到“方案先行”,对每一个工序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如果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就必须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2.在施工中要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的“三检制”。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内部分项质量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向建设(监理)单位报验。
三、施工过程的管理措施
(一)路基及土方管理
1.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2.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3.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
4.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
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二)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 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振捣,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mm 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三)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现场文明施工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一种举措,也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有必要对此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施工单位则据此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尽一切可能进行封闭式施工,避免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从而确保围内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保护已完成工程的质量并免遭损害。
(四)加强协调管理
1.技术协调
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第二,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第三,要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最后,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杜绝质量隐患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四、结语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应引起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摒弃消极想法,建立新的理念,结合工程的特点、内容、规模、自身条件等,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总之,只有不断探索、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才能强化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市政道路工程是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如: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因此加强市政道路市政管理就势在必行。
一、当前市政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等。
(二)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三)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加上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分,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就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二、施工前期准备管理措施
(一)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必须重视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
2.加强对试验段方案及结果的反馈;对施工定额分解、定量控制。进入工地后即对清单中各项工程量进行核定及定额分解,分解时应考虑保管及施工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定额与实际消耗应经常对比查漏,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在项目部设立材料管理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材料购销工作。
(二)施工人员的管理
1.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2.整个工程施工中,要集中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施工管理的人员培训,使整体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从而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
3.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实行全面控制。对技术要求高的工序,使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
(三)施工方法及工序的管理与控制
1.施工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每一个工序施工之前,要做到“方案先行”,对每一个工序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如果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就必须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
2.在施工中要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的“三检制”。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内部分项质量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向建设(监理)单位报验。
三、施工过程的管理措施
(一)路基及土方管理
1.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2.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3.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
4.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
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二)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标号不低于425 号)。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cm-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振捣,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mm 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三)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现场文明施工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一种举措,也是关系到企业自身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有必要对此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施工单位则据此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尽一切可能进行封闭式施工,避免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从而确保围内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可保护已完成工程的质量并免遭损害。
(四)加强协调管理
1.技术协调
熟悉设计图纸,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第二,要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第三,要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最后,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杜绝质量隐患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四、结语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应引起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摒弃消极想法,建立新的理念,结合工程的特点、内容、规模、自身条件等,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总之,只有不断探索、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才能强化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