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最新课程改革政策,在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课程中已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列入必修课程,这也是从小培养人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较为关键的学习科目,在教材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与社会性敏感话题相结合起来,就如在课程教材中渗透“感恩”社会教育内容进行串联式教学,这不仅能够让教材富有生命力,还能通过社会实际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逐渐认知感恩教育相关理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恩教育
前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里渗透感恩社会教育能使小学生初步认识感恩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养成同情、同心、同德的学习思维及较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思想及健全人格[1]。同时教师根据教材知识点预设有效的教学手段措置及教学模式的感恩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礎,在获得感恩心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何为责任心,学会感恩他人并懂得付出,切实的明白自己是有责任去报效国家、回报社会,这也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极大优势。
第一、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
何为感恩?感恩所指含义是明白他人对自己所付出的恩德并萌发感激之情,对现代化年轻人而言感恩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修养。而感恩教育具体意义的体现为运用一些特定的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教学模式对被教育者开展与感恩相关的道德类别的教育。在小学的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在预设教学活动前需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进行思考,同时结合小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开展进行具有针对性强的感恩教育内容。但要让学生收到感恩教育的洗礼,除依靠于学校德育老师所教授的感恩教育内容之外,且需家庭与社会的联合教育,利用多维度、多形式等教育措施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互动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对父母长辈、社会、乃至国家,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心。
第二、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学校教师对我国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学习,教育活动中“轻德育而重智育”的认知现象有所改变,需抓住素质教育理念契机,全面实施优质化感恩教育[2]。但依照目前部分小学感恩教育举措及成效而言,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度;其次是学生在感恩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后做出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故此,教育者需直视面对不足之处并进行适当调整改善。
1.感恩教育落实成效“不理想”
小学感恩教育教学落实的不理强有诸多原因:其一,多数学校由班主任开展道德教育教学工作较多,因班主任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其他教师因只是单纯授课,与学生较少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师也只是教授书本教材内容,极少渗透感恩德育知识。其二,部分小学的感恩教育实践内容大数千篇一律、流于形式,举措不够新颖,学生无法从心底正式对待感恩教育的家庭任务。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感恩行动,回报父母的活动等,其目的只是帮助父母做家务,因不能完全让学生明白感恩行动的内涵,导致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偏离了教师预设教育措施的初衷。故此,看似预设了很多的感恩实践活动,但落实成效并不理想。
2.感恩意识与实际行动“有差距”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学生虽然年龄上偏小,但大数学生都会萌发基本的感恩意识,对于父母长辈、老师所为他而付出的辛苦行为,学生内心对于此行为的认知是较为清楚。虽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部分学生大体意识上明白自己不能理所应当的去接受恩惠,应该对这些恩惠给予回馈,但学生感恩的自觉性还是不够高,对感恩行为认知不清晰,导致学生的行为与所想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把感恩意识融入行动,并落实到生活中。
根据以上两点并结合新课改下的教育背景,学校及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故此,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定期给予学生融入感恩教育活动,利用特殊节气围绕感恩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感恩节、重阳节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促进感恩实践行动的实效性。
第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对策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一改“轻德育、重智育”。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充分吸收知识的环境在课程中,教师在开展渗透式感恩教育时,应该有效的利用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德育思维与感恩意识得到不段提高。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应该准确把握合适的教育内容,预设教育环节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针对性强的内容,如: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强化责任,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等。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社会性话题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通过趣味性强的情景带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轻松而又有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六年级上册《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堂教学中,通过现实热点话题的案例分享,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意识到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都蕴含着危险,时刻需要提醒自己心中有法,懂得自救自护的知识。其次通过课堂开展情境模拟教学举措,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让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执法人员,激发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主动去帮助他人,用实际行动去理解什么是保护他人,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建立完整人格。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感恩之心,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具备感恩情怀教书育人,关注感恩教育的同时做优素质教育,为国家培育更多道德品质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泽余. 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施与重要性[J]. 科学咨询, 2017(26):90-90.
[2]范芸.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 000(004):151.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恩教育
前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里渗透感恩社会教育能使小学生初步认识感恩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养成同情、同心、同德的学习思维及较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思想及健全人格[1]。同时教师根据教材知识点预设有效的教学手段措置及教学模式的感恩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礎,在获得感恩心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何为责任心,学会感恩他人并懂得付出,切实的明白自己是有责任去报效国家、回报社会,这也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极大优势。
第一、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
何为感恩?感恩所指含义是明白他人对自己所付出的恩德并萌发感激之情,对现代化年轻人而言感恩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修养。而感恩教育具体意义的体现为运用一些特定的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教学模式对被教育者开展与感恩相关的道德类别的教育。在小学的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在预设教学活动前需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进行思考,同时结合小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开展进行具有针对性强的感恩教育内容。但要让学生收到感恩教育的洗礼,除依靠于学校德育老师所教授的感恩教育内容之外,且需家庭与社会的联合教育,利用多维度、多形式等教育措施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让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互动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对父母长辈、社会、乃至国家,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心。
第二、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学校教师对我国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学习,教育活动中“轻德育而重智育”的认知现象有所改变,需抓住素质教育理念契机,全面实施优质化感恩教育[2]。但依照目前部分小学感恩教育举措及成效而言,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度;其次是学生在感恩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后做出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故此,教育者需直视面对不足之处并进行适当调整改善。
1.感恩教育落实成效“不理想”
小学感恩教育教学落实的不理强有诸多原因:其一,多数学校由班主任开展道德教育教学工作较多,因班主任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其他教师因只是单纯授课,与学生较少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师也只是教授书本教材内容,极少渗透感恩德育知识。其二,部分小学的感恩教育实践内容大数千篇一律、流于形式,举措不够新颖,学生无法从心底正式对待感恩教育的家庭任务。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感恩行动,回报父母的活动等,其目的只是帮助父母做家务,因不能完全让学生明白感恩行动的内涵,导致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偏离了教师预设教育措施的初衷。故此,看似预设了很多的感恩实践活动,但落实成效并不理想。
2.感恩意识与实际行动“有差距”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学生虽然年龄上偏小,但大数学生都会萌发基本的感恩意识,对于父母长辈、老师所为他而付出的辛苦行为,学生内心对于此行为的认知是较为清楚。虽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部分学生大体意识上明白自己不能理所应当的去接受恩惠,应该对这些恩惠给予回馈,但学生感恩的自觉性还是不够高,对感恩行为认知不清晰,导致学生的行为与所想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把感恩意识融入行动,并落实到生活中。
根据以上两点并结合新课改下的教育背景,学校及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故此,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定期给予学生融入感恩教育活动,利用特殊节气围绕感恩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感恩节、重阳节等,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促进感恩实践行动的实效性。
第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对策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一改“轻德育、重智育”。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充分吸收知识的环境在课程中,教师在开展渗透式感恩教育时,应该有效的利用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德育思维与感恩意识得到不段提高。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应该准确把握合适的教育内容,预设教育环节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针对性强的内容,如: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强化责任,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等。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社会性话题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通过趣味性强的情景带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内容轻松而又有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六年级上册《我们受特殊保护》课堂教学中,通过现实热点话题的案例分享,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意识到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都蕴含着危险,时刻需要提醒自己心中有法,懂得自救自护的知识。其次通过课堂开展情境模拟教学举措,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让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执法人员,激发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主动去帮助他人,用实际行动去理解什么是保护他人,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建立完整人格。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感恩之心,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具备感恩情怀教书育人,关注感恩教育的同时做优素质教育,为国家培育更多道德品质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泽余. 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施与重要性[J]. 科学咨询, 2017(26):90-90.
[2]范芸.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 000(0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