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富贵病:钱毛了!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及食品价格飙升,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蔓延,同时持续恶化的次贷危机,正在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步入下行通道。未来的世界经济,被滞胀风险的阴影笼罩着。如此艰难的局面,是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必然结果。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重“币”轻“货”,一再使用金融手段,扭曲了自然的经济。
  这就好比人的饮食过量,导致消化不良,脂肪堆积,身体发胖,从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治理滞胀这个“富贵病”,必须合理配置货币(金融资本)与货物(实体经济),回归自然的经济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凯恩斯主义和石油危机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其发作的直接诱因是石油危机,本质原因则是凯恩斯主义逻辑的失败。
  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同时,经济无论以货物的形式还是货币的表达,结果一致。但是古典经济学解释不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爆发。于是凯恩斯针对“大萧条”时期的“需求不足”,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核心内容是紧盯失业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人为地制造和扩大就业需求。
  这种方法只是缓和了经济危机,积累的矛盾在40年后爆发,形成滞胀。
  当人们发明了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这一术语来表达滞胀的时候,传统经济学理论正在左右为难。如果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通胀,则会加快衰退的到来,如果转而运用扩张性政策,则会使控制通胀的努力前功尽弃。
  例如尼克松政府,暂时搁置通货膨胀问题,逐步下调联邦银行贴现率,从1970年初的8.78%降到1971年底的4.5%,逐步增加货币供应量,从1969年年均增长率3.5%提高到1970年的6%,而且在1971年实行首次和平时期的物价管制。结果在1974年4月物价管制取消后,物价急剧上升,当年消费物价指数陡升12%,同时生产增长缓慢,失业率仍然浮动于6%上下。
  后来保罗·沃尔克于1979年就任美联储委员会主席后,两害相权取其轻,采取了高度紧缩政策:把贴现率提高为两位数的12%,并一提再提,一度接近20%。利率的提高虽然限制了投机,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但也影响了工商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伤害了投资,最终引发了“两个危机谷底”的“沃尔克衰退”。
  
  潜伏: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
  陷入滞胀泥潭十多年以后,美国经济才在里根总统的带领下渐渐走出困境。里根采取了供给学派的减税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控制观点,由此形成了宽财政、严货币、放松管制这几条重要思路。
  供给学派着重分析税制对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效果,认为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生产增长,并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的思想则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用“稳定的”货币政策,紧盯通货膨胀率。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从1979年撒切尔夫人开始,众多国家都奉行货币主义政策,并取得了成功,货币学派一时声誉鹊起,其创始人弗里德曼更是被称为“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在这些经济学理论(尤其是货币主义)的帮助下,人们暂时战胜了滞胀,迎来了新的繁荣,但是滞胀没有被彻底清除,它只是暂时潜伏起来而已。
  次贷危机和全球化
  今年以来,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出口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通胀水平都改写了历史纪录:美国5月份通货膨胀率为3.8%,创17年来新高;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为3.3%,达到14年来最高值;沙特阿拉伯处于16年来最高线;越南5月份CPI增幅加速上升到25.2%,增速达到1992年以来最快……
  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生产成本上升,实际收入减少,消费下降,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不得不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在次贷危机中愈陷愈深的美国,一直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断降息,自去年9月以来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以试图缓解经济颓势。所以那些执行紧缩政策的国家,已经成为美国流动性的“洼地”,饱尝输入型通货膨胀之苦。
  虽然通过实施退税计划,美国经济2008年上半年增长好于预期,但是因为金融动荡、房价深跌、油价高涨,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备受打击,美国经济内需将日益疲软,制造业也可能萎缩。随着美国经济放缓对全球经济负面影响逐步蔓延和深入,其他经济体将面临很大的下滑风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衰退以后,出口放缓、企业投资萎缩,内需低迷,还会反过来加剧影响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几乎一触即发。全球性的经济滞胀初现端倪。
  
  产业升级和货币回归
  凯恩斯主义紧盯失业率,暂时解决了“大萧条”,结果引发了滞胀。货币主义紧盯通货膨胀率,暂时解决了滞胀,最后却制造了经济的虚假繁荣。他们都割裂了“货”与“币”,认为只要有钱就一定有货,只要关注货币就可以了解整体经济的状况。于是“币”的花样越来越多,距离“货”越来越远,暗藏的风险越来越大。
  货币最大的优点正是它的缺点:不记名,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趋利的货币是不受控制的,只有一部分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完成它的本分,其余的都停留在金融领域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这是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2001年6月为78.8%,到2007年年末已经降至67.4%。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只有67.4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有近三分之一的资金则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
  全球超过80%的外汇交易和超过50%的全球出口是以美元来计值的。因为无需为国际货币稳定负责,美元发行泛滥到了天文数字,导致全球货币供应量迅猛扩张,已经远远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这些过剩的流动性,不但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还带来了花样繁多的金融创新和投机交易。
  滞胀问题本质上是“币”远大于“货”造成的,也就是通俗说法“钱毛了”。笔者建议“货”“币”并重,让货币回归本原,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状况,引导合理的生产消费。一旦“货”“币”返璞归真,根治滞胀的技术方法自然就有了,核心思路是:保持合理的低利率水平,以促进投资,同时尽可能提高货现率,以促进消费,抑制通货膨胀,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运用货现率促进消费,根据货物的不同,有三个层次:
  1.资源类货物,如石油、煤炭、金属、水、电等。建议运用价格杠杆,通过市场的方式完成资源合理配置。对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企业和个人,采用累进加价收费的激励手段,以改变不合理的消费场所和消费习惯。对于生产企业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于能耗大户(如电解铝),则增加税费,发行环境券,限制污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2.农产品类货物,如米、面、食用油、蔬菜等。当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成本驱动型,来源于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建议政府针对性地补贴中低收入户,减轻其通货膨胀压力,同时维护农产品生产。补贴的操作方式,货币不如实物,实物不如货权。
  3.充分竞争的工业消费品,如家电、IT数码、汽车、日化等。建议大幅度提高工业消费品的货现率,鼓励消费,让企业直接把货权卖给消费者,并且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生产,这是从需求反向配置资源的方式。
其他文献
在Bi2223/Ag超导磁体里,磁场的径向分量是限制其超导带临界电流和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螺线管超导磁体场强的分布,发现磁体两端磁场的径向分量最大,通过在其
《鹰之重生Ⅰ》一文发表之后,员工反响热烈,许多员工也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感受,这些员工发自肺腑之言很直率,有些甚至很尖刻,但这些意见令我感动,也让我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创新时受到许多启发。  这次变革,要重新审视我们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重新梳理经营战略、品牌和产品战略;要经历一次企业组织流程的再造过程。在企业组织和流程的再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组织结构和岗位的调整及裁减。  
文章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浙江省城镇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浙江省城镇人均消费的消费函数与浙江省人均总消费支出与食品
2006年下半年,我在北京十所大学巡回演讲过程中,北大和人大的学生,分别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说规模需求理论是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学?直到今天,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还在思考这个
达能再次入选“坏名声”,并不完全是拜2007年娃哈哈风波的余波所赐。强硬、顽固、不识时务的达能,简直与2007年纵横腾挪,发动媒体和网络将宗庆后的“民族大义”旗帜砍掉的那个达能毫无相似之处。  2008年8月4日,娃哈哈收到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杭州中院驳回了达能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出的裁决的申请。这是事关“达娃之争”最终谁赢谁输的关键一
本文采用诺木洪气象资料和农气资料,对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都兰县诺木洪镇的枸杞开展气候品质认证研究。确定光照、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田间管理、农田环境、受灾状况等
我们用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Hybrid physical-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为HPCVD)法在α-Al2O3(001)衬底上原位制备了一批超导性能良好的外延MgB2超导薄膜样品.用10%浓度的乙
目前我们企业主要的问题和困难,似乎都和国际化有关。但客观冷静分析,这些问题大多并不是国际化带来的,而是在我们企业内部一直存在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使这些问题比较集中地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