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以高能耗为主,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当今社会低碳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应该由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前言
无数数据和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为依靠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存在潜在危害。不适合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型经济。
二、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1.保护环境的要求
经济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发展经济以高耗能为主要依靠,而石油、矿物等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目前的高消耗、低产出模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必须发展以低能耗、高产出为模式的低碳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不仅符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应当今时代的主体。
2.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以轻工业为主,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出口的东西技术含量不高,且很多产业多为外国在中国的加工商,这就造成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低到接近白送给,没有利润可言,外商拿走了95%的外贸利润。
如果不发展高科技经济,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我国只能沦为外国的加工基地,经济的发展会受制于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独立发展,阻碍我过综合国力的提高。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应该增加科技经济的投入,逐步加大我国特有的经济产业,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链,加强我国在国际的地位。
3.社会矛盾突出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迅速,生产自动化大幅度推广,于是造成很多闲置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安置这些闲置劳动力势在必行。闲置劳动力的合理安置不仅维护了社会安定,还提高了国人的收入,增加国家经济,提高经济能力,为建设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政府应加强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三、经济转型的措施
1.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以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核心,在实质上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是价值观的全面改革。
低碳经济起源于英国,发展到现在,覆盖了大多数产业,被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低碳经济的内涵拓展到各种领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低碳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續发展的节约型社会的创新与实践。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使得日益恶化的环境得到改善,同时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抓住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科技的进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就应该不仅关注GDP数量,还应该关注GDP质量的做法,同时还应该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工业发展上,我们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兴工业,发展科技经济,推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科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的生产模式造成了很多剩余劳动力。合理利用这些闲置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维持了社会安定,同时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发展中国自有的产业经济,不可将中国沦为外国的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利用先进的科技发展经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寻求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选择合适的催化剂,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小结
在国际上,评判一个国家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当今时代的要求是低碳,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符合国际这个大环境的要求,同时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的。事实证明,以破坏环境为依靠的传统产业不仅不能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提高我国的经济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抓住全球化机遇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16).
[2]袁怡婷.基于后发优势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时代经贸,2011(23).
[3]龚文博.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新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4).
[4]曾玲.产业升级: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03).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前言
无数数据和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为依靠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存在潜在危害。不适合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型经济。
二、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1.保护环境的要求
经济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发展经济以高耗能为主要依靠,而石油、矿物等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目前的高消耗、低产出模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必须发展以低能耗、高产出为模式的低碳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不仅符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应当今时代的主体。
2.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以轻工业为主,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出口的东西技术含量不高,且很多产业多为外国在中国的加工商,这就造成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低到接近白送给,没有利润可言,外商拿走了95%的外贸利润。
如果不发展高科技经济,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我国只能沦为外国的加工基地,经济的发展会受制于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独立发展,阻碍我过综合国力的提高。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应该增加科技经济的投入,逐步加大我国特有的经济产业,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链,加强我国在国际的地位。
3.社会矛盾突出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迅速,生产自动化大幅度推广,于是造成很多闲置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安置这些闲置劳动力势在必行。闲置劳动力的合理安置不仅维护了社会安定,还提高了国人的收入,增加国家经济,提高经济能力,为建设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政府应加强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三、经济转型的措施
1.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以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核心,在实质上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是价值观的全面改革。
低碳经济起源于英国,发展到现在,覆盖了大多数产业,被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低碳经济的内涵拓展到各种领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低碳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續发展的节约型社会的创新与实践。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使得日益恶化的环境得到改善,同时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抓住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科技的进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就应该不仅关注GDP数量,还应该关注GDP质量的做法,同时还应该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工业发展上,我们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兴工业,发展科技经济,推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科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的生产模式造成了很多剩余劳动力。合理利用这些闲置劳动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维持了社会安定,同时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发展中国自有的产业经济,不可将中国沦为外国的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利用先进的科技发展经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寻求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选择合适的催化剂,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小结
在国际上,评判一个国家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当今时代的要求是低碳,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符合国际这个大环境的要求,同时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的。事实证明,以破坏环境为依靠的传统产业不仅不能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提高我国的经济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抓住全球化机遇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16).
[2]袁怡婷.基于后发优势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时代经贸,2011(23).
[3]龚文博.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新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4).
[4]曾玲.产业升级: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