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美育,是指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非功利性、形象性等特点,更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美育的教育是其他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美育思想诞生之后就广泛的实践于世界诸多高校中并发挥着非常重要并且具有独特性的作用。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美育,认识到美育对培养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育 高校 音乐 专业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97-03
随着美育在我国不断深入的实践发展,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美育在我国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经验,借鉴了相关专家以及学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进行塑新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建设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为美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美育在高校的发展
(一)美育在国外高校的发展
远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美育就已经被运用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绘画、雕塑以及文学等方面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美育在国外的高校中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更加凸显了其存在的重要价值。1987年法国通过的《艺术教育法》中明确指出,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美术;而1994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于戏剧、舞蹈、音乐以及视觉艺术四门学科都做出了明确的课程规范。除此之外,许多世界知名的高校也纷纷在学院内开设艺术专业,甚至有些还专门成立了艺术学院。高校的加盟,使得美育的发展更加坚实、可靠,更加推动了艺术教育的持久发展。
(二)美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在我国的西周时期,舞蹈、诗歌以及音乐等学科就出现在了我国的官学中。中共建党之后,非常重视艺术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建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来培养艺术人才,如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开设了许多艺术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文学人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对美育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它在高校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建立艺术专业,探索美育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二、解读美育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对文化体制提出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要求,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美育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到美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价值理念的正确建立
高等教育的最佳教育目标应是实现学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又受前者的约束。目前,许多高校过分的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二者的统一性,使得学生的行为也会更加的具有功利性,心态也会越来越浮躁,更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美育虽然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本质上改变这种状态,但它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慢慢调节这一现象,让学生在美育的感化下重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念,走向正轨。
(二)加深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高校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肩负着民族使命,应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了解,要主动学习、认真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信念,建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热爱我们的国家,愿意去维护、效忠于自己的民族。而美育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包括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古典诗词、书画艺术等,都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国深厚民族文化的有力见证,更是凝聚人心的强大武器。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们从中认识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把握精髓,加强学生对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能够更好的继承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增强高校政治教育的效率
高校开展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所学专业等区别导致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也存在许多差异性。美育是进行政治教育的情感保证,它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创造美的同时来培养自己的政治觉悟,并通过对于美育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解决、分析分体的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政治教育的成果,这也让政治在高校的普及更加具有效率。
(四)促进柔性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之所以被称为“高校”,其原因不仅包含师资力量的强大、教学历史的悠久等硬件条件,更是因为学校中所设置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它们共同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学问人才的出现。想要做好这一点,仅仅依靠单一、强压式的刚性管理是不够合理的,管理者更应关注柔性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而运用美育来促进柔性管理在高校中的实行,更应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关心、尊重主体,从而更能调动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纵观美育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发展与重视,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专家开始意识到它在高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但是美育在不同院校中具体的实践方式与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总的来看,美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的实践与发展更加完善与深入,而在普通高校中则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与滞后等现象。
(一)不平衡之表现
任何事物都会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同样的教学模式运用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有些高校由于实施美育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美育上的投入也较为可观,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学校的艺术氛围较为浓郁;有些高校虽然引入这种教学模式的时间较晚,发展得也不够稳定,但由于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一些学校的美育发展还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切合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因此,目前美育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存在较明显的不平衡性。 (二)滞后的课程设置
由于对美育认知的浅薄,有些普通高校虽在政策上响应了美育,但仅是开设了一些与艺术欣赏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没有设置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教学。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使得许多学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甚至由于没有专业教师而选择让教师进行即兴发挥,能讲什么课程就设置什么课程等不良现象。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美育课程,但专业设置不够全面,不能够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材与师资力量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从事美育工作的教师人数较少,学历与职称也普遍不高,还有许多美育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的美育知识教育,自身对于美育的了解也不够全面,专业性也普遍偏低。再加上普通高校并没有固定的美育教材,其使用的教材专业性与规范性参差不齐,有些学校还会让老师自己整理出教材以供教学使用,其完整性与专业性很难达到美育的教学目标,也因此导致了学校之间教学的不平衡性。
四、如何在高校构建美育的教育模式
如何在高校中构建一种更具针对性、操作性、适用范围更广的美育教育模式,是每一位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都应该去思考、探索的。笔者认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进行一切教学探索的前提条件。学校可以设置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的理论学科,丰富学生的艺术眼界,让他们从理论的角度认识美育、了解艺术的美,从而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进行艺术学习。
其次,学校应大力普及美育的理念。第一,要让广大师生认识并从内心认可这种理念,从而才能自觉的遵守美育的要求开展、进行美育活动,共同构建一個良好的美育氛围。第二,应让师生们了解到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更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教育生活中的一种教育手段,我们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中无不包含着美育。第三,应让师生们了解美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美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重新理解、思考的过程。
再次,丰富美育的课程设置。让美育课程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实现课程设置与教学目的的完美统一。美育的教学不仅需要理论作为基础,还可以设置一些鉴赏、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于美育的了解与认知,使美育更加具体、形象,从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美育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从时间层面来看,美育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时间是一种对于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事物都非常公平的东西,它给这些人、这些事物发展的经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对事物进行实践,就如同美育。有所区别的是,不同的教师、高校在面对美育时有着不一样的态度,有些欣然接受、为美育的发展寻找恰当的机会,有些却不以为然,但是无论是怎样的状态,时间都会有所记录。用美育来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是时间对我们的启发,更是美育带给我们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徐承.论“德—美育”的建构——檀传宝教授访谈录[J].美育学刊,2011,(02).
[2]曲静.浅谈美育与其它诸育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0,(06).
[3]黄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
关键词:美育 高校 音乐 专业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97-03
随着美育在我国不断深入的实践发展,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美育在我国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经验,借鉴了相关专家以及学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进行塑新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建设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为美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美育在高校的发展
(一)美育在国外高校的发展
远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美育就已经被运用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绘画、雕塑以及文学等方面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美育在国外的高校中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更加凸显了其存在的重要价值。1987年法国通过的《艺术教育法》中明确指出,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美术;而1994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于戏剧、舞蹈、音乐以及视觉艺术四门学科都做出了明确的课程规范。除此之外,许多世界知名的高校也纷纷在学院内开设艺术专业,甚至有些还专门成立了艺术学院。高校的加盟,使得美育的发展更加坚实、可靠,更加推动了艺术教育的持久发展。
(二)美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在我国的西周时期,舞蹈、诗歌以及音乐等学科就出现在了我国的官学中。中共建党之后,非常重视艺术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建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来培养艺术人才,如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开设了许多艺术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文学人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对美育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它在高校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建立艺术专业,探索美育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二、解读美育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对文化体制提出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要求,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美育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到美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价值理念的正确建立
高等教育的最佳教育目标应是实现学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又受前者的约束。目前,许多高校过分的注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二者的统一性,使得学生的行为也会更加的具有功利性,心态也会越来越浮躁,更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美育虽然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本质上改变这种状态,但它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慢慢调节这一现象,让学生在美育的感化下重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念,走向正轨。
(二)加深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高校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肩负着民族使命,应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了解,要主动学习、认真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良好的社会信念,建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热爱我们的国家,愿意去维护、效忠于自己的民族。而美育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包括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古典诗词、书画艺术等,都是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国深厚民族文化的有力见证,更是凝聚人心的强大武器。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们从中认识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把握精髓,加强学生对于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能够更好的继承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增强高校政治教育的效率
高校开展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所学专业等区别导致他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也存在许多差异性。美育是进行政治教育的情感保证,它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创造美的同时来培养自己的政治觉悟,并通过对于美育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自己解决、分析分体的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政治教育的成果,这也让政治在高校的普及更加具有效率。
(四)促进柔性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之所以被称为“高校”,其原因不仅包含师资力量的强大、教学历史的悠久等硬件条件,更是因为学校中所设置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它们共同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学问人才的出现。想要做好这一点,仅仅依靠单一、强压式的刚性管理是不够合理的,管理者更应关注柔性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而运用美育来促进柔性管理在高校中的实行,更应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关心、尊重主体,从而更能调动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纵观美育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发展与重视,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专家开始意识到它在高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但是美育在不同院校中具体的实践方式与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总的来看,美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的实践与发展更加完善与深入,而在普通高校中则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与滞后等现象。
(一)不平衡之表现
任何事物都会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同样的教学模式运用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有些高校由于实施美育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美育上的投入也较为可观,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学校的艺术氛围较为浓郁;有些高校虽然引入这种教学模式的时间较晚,发展得也不够稳定,但由于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一些学校的美育发展还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切合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因此,目前美育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存在较明显的不平衡性。 (二)滞后的课程设置
由于对美育认知的浅薄,有些普通高校虽在政策上响应了美育,但仅是开设了一些与艺术欣赏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没有设置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教学。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使得许多学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甚至由于没有专业教师而选择让教师进行即兴发挥,能讲什么课程就设置什么课程等不良现象。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美育课程,但专业设置不够全面,不能够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材与师资力量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从事美育工作的教师人数较少,学历与职称也普遍不高,还有许多美育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的美育知识教育,自身对于美育的了解也不够全面,专业性也普遍偏低。再加上普通高校并没有固定的美育教材,其使用的教材专业性与规范性参差不齐,有些学校还会让老师自己整理出教材以供教学使用,其完整性与专业性很难达到美育的教学目标,也因此导致了学校之间教学的不平衡性。
四、如何在高校构建美育的教育模式
如何在高校中构建一种更具针对性、操作性、适用范围更广的美育教育模式,是每一位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都应该去思考、探索的。笔者认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进行一切教学探索的前提条件。学校可以设置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的理论学科,丰富学生的艺术眼界,让他们从理论的角度认识美育、了解艺术的美,从而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进行艺术学习。
其次,学校应大力普及美育的理念。第一,要让广大师生认识并从内心认可这种理念,从而才能自觉的遵守美育的要求开展、进行美育活动,共同构建一個良好的美育氛围。第二,应让师生们了解到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更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教育生活中的一种教育手段,我们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中无不包含着美育。第三,应让师生们了解美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美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重新理解、思考的过程。
再次,丰富美育的课程设置。让美育课程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实现课程设置与教学目的的完美统一。美育的教学不仅需要理论作为基础,还可以设置一些鉴赏、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于美育的了解与认知,使美育更加具体、形象,从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美育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从时间层面来看,美育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时间是一种对于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事物都非常公平的东西,它给这些人、这些事物发展的经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对事物进行实践,就如同美育。有所区别的是,不同的教师、高校在面对美育时有着不一样的态度,有些欣然接受、为美育的发展寻找恰当的机会,有些却不以为然,但是无论是怎样的状态,时间都会有所记录。用美育来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是时间对我们的启发,更是美育带给我们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徐承.论“德—美育”的建构——檀传宝教授访谈录[J].美育学刊,2011,(02).
[2]曲静.浅谈美育与其它诸育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0,(06).
[3]黄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