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数学教学中蕴含着显性、隐性两类德育因素,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具有制约性、整体性、深刻性、隐蔽性等特点,这些德育因素和特点有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世界观教育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等功能。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因素;德育特点;德育要求;德育功能几年前,联合国“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会议在我国召开。会议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道德问题。因此,当代世界各国都把国民德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那么,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中蕴涵哪些德育因素?有哪些德育特点呢?要求及功能分别有哪些?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我想通过本文谈几点思考。
  一、数学教学中蕴涵的德育因素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按照数学教学所蕴涵德育因素的不同特征,可分为两类:显性德育因素和隐性德育因素。
  数学教学通过各种数学语言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科普报告、学生活动等称为显性德育因素。如通过介绍数学家研究某一数学问题的坎坷人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教《实数与数轴》一课时,我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斯故事讲给学生听。这节课用这个故事将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 当时我用二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了:希帕斯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时,发现了 ,试图用整数或分数来表示长度为 的线段,但他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经过无数个日夜,希帕斯不得不相信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在学派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这与一贯坚持的信条:宇宙间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相予盾。他们作出自欺欺人的决定: 根本不存在,任何人不许向学派以外的人谈起 ,可追求真理的希帕斯心里放不下 ,向朋友谈起 ,希帕斯被处死,2500年前,爱琴海岸边,希帕斯被绑上巨石投进了大海……当时学生摒住呼吸,精神集中的让我感到意外,我想在这时讲这个故事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向学生讲述了一个追求真理,努力探索的数学家的形象,这比单独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努力,刻苦追求科学文化知识更具有感染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1、制约性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教学内容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教材是课堂德育的当然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脱离教学内容,德育和智育就成了两张皮,油水两分离,找到了切入点,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乳交融,双管齐下。
  2、 整体性
  数学中的德育,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又可以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模型方法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数学解题,无不说明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尊重科学,相信事实。
  3、 深刻性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种迟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这种德育的功效一旦获得,将不易被改变,终身受益。比如:在讲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教科书中的《有理数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计算题时,其知识目标主要是掌握计算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整洁,认真练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然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做几道题就能培养成功的。需要教师在点点滴滴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
  4、隐蔽性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的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下点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点体会。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后进生形成的
期刊
从小学到到初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后进生时刻围绕着初中的教学,后进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 许多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不就是好抄袭别人的作业。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
期刊
案例背景:在教学中,无论是接哪个班,都会遇上后进生,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并注入更多的感情去对其进行转化教育。   下面是我对本班的后进生进行教育的转化案例:   案例过程:开学进行两周的摸底了解后,我首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后进生。所制定的目标略显层次化,对各类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 对于优者,平时加强训练,使其更优。差者从基础知识抓起,要求进步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进行“簿改”等项目后,我校有了多媒体电脑备课室,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我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我校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研究成果,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看法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外作业、测试检查等环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能够辨别美丑,能够在大自然面前,在社会生活中,在艺术领域中感知感悟到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周围环境中,人际关系中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负载的人类文明成果所显示的鲜明的人文性,也要求语文课应是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的磁场
期刊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是指对于一项学习任务学生教师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合作完成,是我们在教学境界里的最高追求。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如何实施教学才能达到这种追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最具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重点阐述了体育教学中示范动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针对学员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不单是让学员懂得如何去做,更要让学员能准确把握动作要领的各个环节,以达到培养出高素质学员为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动作示范;学员Effect of action demonstration
期刊
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转化后进生。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的指导下,一学年的转化工作,深深地启发了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
期刊
【摘要】中国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英语,它的存在是我国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块绊脚石,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与英语国家的交往和对外宣传的效果。因此,应研究语言迁移的本质,寻找Chinglish的产生源头,努力摆脱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语言迁移;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一、语言迁移的本质及其理论研究   语言迁移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源语言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包括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