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中融入诗意,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具有更加深厚的情感力量,更加宽广的信息含量,更加深刻的主题意趣。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巧妙地融入诗词呢?
1、让题目和题记诗意绽放如小荷初露
小荷花含苞待放,颜色鲜丽,随风轻摆,引动一池诗意,惹人怜爱。文章的题目和题记如果化用诗句,富有诗意,也会如小荷花一样,让整篇文章灵动飘逸。2005年四川一考生的《蝴?菊?风》文中用了“梦蝶”“忆菊”“西风”三个小标题贯穿全文,富有浓郁诗意。2005年黑龙江满分作文《如梅在雪》引用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全文为题记,照应了开头,彰显了中心。200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心有天使,诗意人生》文章里“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那透风的竹楼”“风定落花香(风定落花香,是从“风定荷香细”中借鉴而来)”等语句更是诗意盎然。
2、在行文中流淌诗性抒写诗意人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意,我们要有发现诗意生活的眼睛。“诗性”,即以想象为途径的一种创作性思维,它注重情感的体验,强调用形象化的语词表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趣,同时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我们要善于在作文时,让诗性流淌,抒写诗意人生。
作文需要积累,所以,要善于将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来进行表达,既促进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又可以提高再现生活的写作能力。可以在生活中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还可以用古诗词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写作中引用和借鉴古诗词,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为自己的文集命名等等。有了积累,才会在作文里自如地运用。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引用梁元帝《采莲赋》等,与月色中的荷塘形成鲜明对比,想象中的荷花与现实中的荷花让作者幽思不已。2006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一篇《人与路》,作者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自然巧妙,且有变化,足见作者把书读活了。
3、细节显诗意,浓墨绘诗境
一片落叶,一抹晚霞,一杯浊酒,一曲挽歌,一双锁眉,一件衲衣,一座建筑,一个场面,都是可以浓墨抒写成诗意片段。当然,这需要作者有相当的社会经验,人性体察,情志感悟,思想深度,文化熏陶,语言素养,表现冲动,创新欲望。《荷花淀》刻画人物前,先描写了月色水乡,恬静优美,皎洁如画,诗意盎然,把劳动场面美化了,也衬托出了人物美。鲁迅在《祝福》里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色,一个宁静的黄昏,一个诗意的乡村,于是,作者所寄寓的沉郁,悲痛,愤怒的情感深深地感染我们,久久不忘。
4、结尾有诗境,写尽无限诗意
古人曾说:“结尾一句之灵,顿回一篇之运。”文章结尾巧含诗意,可以扩展文章的表现力,言有尽而意无穷,增加文章的深度。2006年上海高考一考生在《我想握住你的手》结尾写道:“……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通过感受写了一个特写镜头,没有实写观察所见,却尽显一种朦胧之美,有一种“临行密密织”的诗意之美。
课外阅读尤其是诗词作品的阅读作为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既是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感受和理解文学艺术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实践的过程。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这个道理。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由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审美情感、志趣、思维及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素质构成。简言之,文学作品,特别是其中的诗词是构成写作精神资源的重要一环。学生多品读古代文学中的美诗、雅词,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可见,中学生多读古典诗歌,不仅直接有助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而且有益于提高其他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典文学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更是无限的。中学生不妨调动自己的生活、文化积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典诗歌,读出真味来,读出新意来。在品读诗词中让美诗雅词陶冶自己的情操,在人诗对话中用独特的心灵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增加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让题目和题记诗意绽放如小荷初露
小荷花含苞待放,颜色鲜丽,随风轻摆,引动一池诗意,惹人怜爱。文章的题目和题记如果化用诗句,富有诗意,也会如小荷花一样,让整篇文章灵动飘逸。2005年四川一考生的《蝴?菊?风》文中用了“梦蝶”“忆菊”“西风”三个小标题贯穿全文,富有浓郁诗意。2005年黑龙江满分作文《如梅在雪》引用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全文为题记,照应了开头,彰显了中心。200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心有天使,诗意人生》文章里“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那透风的竹楼”“风定落花香(风定落花香,是从“风定荷香细”中借鉴而来)”等语句更是诗意盎然。
2、在行文中流淌诗性抒写诗意人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意,我们要有发现诗意生活的眼睛。“诗性”,即以想象为途径的一种创作性思维,它注重情感的体验,强调用形象化的语词表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趣,同时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我们要善于在作文时,让诗性流淌,抒写诗意人生。
作文需要积累,所以,要善于将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来进行表达,既促进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又可以提高再现生活的写作能力。可以在生活中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等等。还可以用古诗词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写作中引用和借鉴古诗词,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为自己的文集命名等等。有了积累,才会在作文里自如地运用。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引用梁元帝《采莲赋》等,与月色中的荷塘形成鲜明对比,想象中的荷花与现实中的荷花让作者幽思不已。2006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一篇《人与路》,作者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自然巧妙,且有变化,足见作者把书读活了。
3、细节显诗意,浓墨绘诗境
一片落叶,一抹晚霞,一杯浊酒,一曲挽歌,一双锁眉,一件衲衣,一座建筑,一个场面,都是可以浓墨抒写成诗意片段。当然,这需要作者有相当的社会经验,人性体察,情志感悟,思想深度,文化熏陶,语言素养,表现冲动,创新欲望。《荷花淀》刻画人物前,先描写了月色水乡,恬静优美,皎洁如画,诗意盎然,把劳动场面美化了,也衬托出了人物美。鲁迅在《祝福》里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夜色,一个宁静的黄昏,一个诗意的乡村,于是,作者所寄寓的沉郁,悲痛,愤怒的情感深深地感染我们,久久不忘。
4、结尾有诗境,写尽无限诗意
古人曾说:“结尾一句之灵,顿回一篇之运。”文章结尾巧含诗意,可以扩展文章的表现力,言有尽而意无穷,增加文章的深度。2006年上海高考一考生在《我想握住你的手》结尾写道:“……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通过感受写了一个特写镜头,没有实写观察所见,却尽显一种朦胧之美,有一种“临行密密织”的诗意之美。
课外阅读尤其是诗词作品的阅读作为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既是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感受和理解文学艺术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实践的过程。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这个道理。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由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审美情感、志趣、思维及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素质构成。简言之,文学作品,特别是其中的诗词是构成写作精神资源的重要一环。学生多品读古代文学中的美诗、雅词,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可见,中学生多读古典诗歌,不仅直接有助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而且有益于提高其他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典文学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更是无限的。中学生不妨调动自己的生活、文化积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典诗歌,读出真味来,读出新意来。在品读诗词中让美诗雅词陶冶自己的情操,在人诗对话中用独特的心灵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增加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