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
1 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1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上课前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1.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1.3 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2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2.1 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2 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2.3 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產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 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3.1 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要具体教学中,我教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效果显著。
3.1.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3.1.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1.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总之。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挤出时间,才能进一步增加语文教学的容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把预习、练习纳入课堂;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安排选修教材的教学;可以增加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读报交流等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
1 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1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上课前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1.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1.3 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2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2.1 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2 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2.3 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產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 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3.1 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要具体教学中,我教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效果显著。
3.1.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3.1.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1.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总之。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挤出时间,才能进一步增加语文教学的容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把预习、练习纳入课堂;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安排选修教材的教学;可以增加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读报交流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