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联系学生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情境、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结合学生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就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 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把每节课都排得满满的,把能想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生怕他们少学了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弄得老师累、学生更累,看着学生迷茫的眼神,我知道我的教学方法出问题了。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发现我的难题后,并没有讲什么教育教学的大道理,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我:“你就算给学生满满一桶水,可他一滴也不接受有什么用呢?不如教好一碗水,让他都能够吸收了。”慢慢得我明白了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使知识分层次、问题梯度化。
2 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讲到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时,有同学两位数的乘法还不太熟练,有同学乘法口诀还有背错的,找到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会简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但课堂教学层次化,作业布置也层次化,使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让优等生学得会、吃的饱,让中等生学得会、吃的消,让后进生学得会、有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后来又发现新问题了,总有学生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就管得很严,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是不说话了,可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小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我开始反思,肯定是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才不认真听的。根据新课改精神,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于是我把教学重点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记得有次去二实小听观摩课,发现那位老师在让学生做判断题时是用手势比划对错,当时还以为是搞形式,觉得挺没有必要的。我以前都是让学生大声回答,结果有的喊对、有的喊错,看着挺热闹,可是我得努力辨别谁回答了什么,这样下来既听不清楚,又显得课堂很乱。有次我也尝试了比手势这种方法,结果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觉得挺有意思的,都竖起耳朵认真听我的问题,比划出的答案也一目了然。在以前我总是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有学生不知道我问了什么问题。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判断,一个个都积极踊跃的讨论,俨然一场辩论赛,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同学,效果真是不错!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我采用数学教研室提倡的在玩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使整个教学成为一次快乐的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积极、学得深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制作一個三角形。把课堂教给学生,没有笔算练习,没有枯燥的知识讲授,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学生们像在制作自己的玩具一样陶醉其中,兴奋地欢呼、交流,发现“真的拉不动呀!”,比一直强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句话效果好得多;同时还可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复习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数学、玩数学,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通过玩,使学生有机会实践、有机会探索、交流和思考问题。在玩中学数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自信心,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能够轻松看课堂,简单教数学。
从教近二十年,参与学校主体教育实验,感悟颇多,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树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教育教学上得一条思路。让我真正明白在课堂实践中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关键。
总之,根据新课改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真正放到一切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和实践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结合学生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就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 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把每节课都排得满满的,把能想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生怕他们少学了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弄得老师累、学生更累,看着学生迷茫的眼神,我知道我的教学方法出问题了。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发现我的难题后,并没有讲什么教育教学的大道理,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我:“你就算给学生满满一桶水,可他一滴也不接受有什么用呢?不如教好一碗水,让他都能够吸收了。”慢慢得我明白了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教学,使知识分层次、问题梯度化。
2 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比如在讲到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时,有同学两位数的乘法还不太熟练,有同学乘法口诀还有背错的,找到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会简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但课堂教学层次化,作业布置也层次化,使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让优等生学得会、吃的饱,让中等生学得会、吃的消,让后进生学得会、有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后来又发现新问题了,总有学生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就管得很严,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是不说话了,可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小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我开始反思,肯定是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才不认真听的。根据新课改精神,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于是我把教学重点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记得有次去二实小听观摩课,发现那位老师在让学生做判断题时是用手势比划对错,当时还以为是搞形式,觉得挺没有必要的。我以前都是让学生大声回答,结果有的喊对、有的喊错,看着挺热闹,可是我得努力辨别谁回答了什么,这样下来既听不清楚,又显得课堂很乱。有次我也尝试了比手势这种方法,结果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觉得挺有意思的,都竖起耳朵认真听我的问题,比划出的答案也一目了然。在以前我总是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有学生不知道我问了什么问题。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判断,一个个都积极踊跃的讨论,俨然一场辩论赛,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同学,效果真是不错!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我采用数学教研室提倡的在玩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使整个教学成为一次快乐的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积极、学得深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制作一個三角形。把课堂教给学生,没有笔算练习,没有枯燥的知识讲授,课堂教学不再那么井然有序,学生们像在制作自己的玩具一样陶醉其中,兴奋地欢呼、交流,发现“真的拉不动呀!”,比一直强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句话效果好得多;同时还可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复习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数学、玩数学,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通过玩,使学生有机会实践、有机会探索、交流和思考问题。在玩中学数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自信心,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能够轻松看课堂,简单教数学。
从教近二十年,参与学校主体教育实验,感悟颇多,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树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教育教学上得一条思路。让我真正明白在课堂实践中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关键。
总之,根据新课改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真正放到一切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和实践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