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及MDCT影像表现分析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学表现。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影像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MDCT影像学特征。

结果

8例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88±12.56)岁,年龄范围为37~75岁。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其中4例患者为体检发现。MDCT影像示5例患者为肺实变影,2例MDCT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1例MDCT表现为右肺上叶近肺门侧肿块。6例患者MDCT影像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3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病灶内局部支气管扩张;6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其中仅2例患者呈明显强化;4例患者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

结论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MDCT影像表现以肺内实变影多见,病变内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造影征发生率较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但其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咳嗽等症状。但部分重症患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严重的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传播途径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类似,主要包括密切接触、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因此,医务人员在实施气管插管术等容易产生高病毒载量气溶胶的医疗操作时,面临着很高的职业暴露和传染的风险。针对新型冠状病
产科麻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临床麻醉工作的重要部分,这方面的麻醉管理面临着筛查难、病情急、变化快、需兼顾母体和胎儿/新生儿等挑战,应关注如下方面:(1)细致的COVID-19相关评估,除疫情相关评估外,还应认识到孕产妇生理特点和病情复杂与危急程度对评估的影响,同时关注孕产妇肺部状况对胎儿的可能影响,确定适当的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和防护等级。(2)严密的防护,应从环境、人员和
目的探讨S100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信号通路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比对TCGA数据库中S100P基因在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S100P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其相关信号通路。根据S100P基因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Log-rank检验分析S100P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资阳市人
目的探讨非主疫区(扬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3日扬州地区23例COVID-19确诊患者病程中的胸部CT表现及演变过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3~72岁,中位年龄51岁。结果首次胸部CT表现:2例正常,4例病灶累及单侧肺,17例为双侧。19例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主要位于外周,其中2例呈淡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特点,为包头市疫情特点分析提供具体资料。方法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血常规、肺CT、诊断分型、治疗方法、潜伏期、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系统分析病例特点。结果7例患者来自于2个家庭,由1例来自武汉的无症状感染者直接或间接传播,呈现出典型家庭聚集性。结论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加速了病毒传播,是此次疫情迅速蔓延的原因之一。部分密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至2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连续收治的30例确诊COVID-19的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随机纳入该时间段内收治的30例非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筛选出可能预测疾病程度的临床指标。结果危重组中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中位年龄为68岁;非危重组以女性为主,中位年龄为58.5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3月3日河北省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回顾性的分析患者流行病学史与临床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河北省11地市317例确诊COVID-19病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分别为270例(85.2%)、28例(8.8%)、19例(6.0%),其中309
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与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疫情后蔓延至国内的其他地区乃至境外。目前涉及全球200多个国家,构成全球大流行。针对暴发的疫情,我国相继发布了多个版本的诊疗方案。本文旨在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关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的变迁,并分析其推荐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实验室诊断方法仍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呼气分析作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手段,由于其无创、快捷简便的优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质谱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呼气分析被用于微生物鉴别以及呼气挥发性有机物诊断。这篇文章针对基于质谱技术的呼气分析及用于病毒诊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展望其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