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七月十五的那些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有一种花,繁殖能力很强。这种花春季弥漫草滩,盛夏开黄花,秋季成熟结荚,荚内裹籽,其籽黄米粒般大小,纯黑色,晶莹剔透。陕北人将它叫做“面人人眼睛花”。很长时间,我想弄清楚它的学名,但都未能获知,后来想,也罢,这名字也怪生动,或许换个名字反而觉得不顺口。
  每年逢七月十五前夕,我们便去从这种花上摘一些荚子回来,晒干、揉碎、将碎叶吹开,留下黑籽,用作面人眼睛。
  捏面人是陕北的传统活动,每逢七月十五大人都要放下农活为孩子们捏面人,这时也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
  一家人团坐,和面的和面,烧火的烧火,捏花的捏花,捏“花”指的是花样,一些地方也将面人叫做“面花”,捏面人不只捏人,也捏一些熟知的动物,如狗、马、公鸡、燕子、双头狮子、猴子啃西瓜等等。七大八小的孩子们也爱掺和其中,捏一些简单的雀儿、青蛙、罗汉、大头娃娃,每每捏出一个小花样,乐不可支,欢喜鼓舞。
  面人捏出来要蒸熟,每放进去一锅孩子们会迫不及待的等着扑上去闻热气腾腾的面人出锅时,带得那一种诱人的面香味,我们给刚蒸出来的面人点上红、蓝色的花瓣印,红、蓝色水是用同颜色的纸泡出来的。用来点色的玩意儿是一朵干枯的罂粟花壳,花壳顶部有一朵小花状的分叉,用分叉处蘸红、蓝水印戳后,面人顿时会变五彩斑斓,特别诱人,孩子们手捧着点上色的面人百般喜爱。我想,这大概是陕北人对孩子最早的艺术启蒙。
  其实,捏面人同时也是女人们比拼手艺的方法。在陕北,七月十五前后走亲访友要给别人孩子带几个面人,互换一下,看谁家的面好、花样多、吃起来酥脆。孩子们的心思不在这上面,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面人是不错的美味。现在的孩子无法消受,当然也难以体会吃面人时美滋滋的感受。
  我上小学时的干粮口袋里只装过三样东西:豆瓣炒米、羊油炒面以及面人。七月十五前后,面人便开始出现在我的口袋里。在课堂上桌兜里的面人是极具诱惑力的,我的心时常不在口沫横飞的老头子身上,肚子饿的开始反抗时,故意将铅笔碰到地上,借捡铅笔在桌子下狠狠咬一口面人,匆忙的嚼碎吞掉,而后一本正经的坐回位置。
  在我看来,陕北农历七月是最舒适的时节,这时候,夏天渐远、太阳不毒、南风不热,天空经常瓦蓝瓦蓝,小时候的我最兴奋的事情是站在屋前马棚顶上数点我的面人,凑上去闻它被太阳烤过的味道。
  马棚里,爷爷牵出枣红骡子,套好鞍子骑上去,后面拖着一褡裢烧纸,一点一晃上坟去了。
  七月十五又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事实上很多地方也将这一天叫做“鬼节”,各地很少有捏面人的习惯却大多有上坟祭祖的传统。在陕北,七月十五儿女都要回家看望老人、祭祖。给逝者烧纸钱,带些酒肴,煮羊肉是必须带的祭品,北草地的人一辈子都和牛羊打交道,喝惯羊奶吃惯羊肉,每到七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杀只羊,犒劳一下忙了大半年的自己。煮羊肉必放三味调料,陕北人讲,“大炖羊肉离不了葱”,葱是必须要放的,当然还有辣子,二者兼用来去膻味,最不能缺的是地椒。地椒是一种野生小草,伏贴着地皮生长,七月十五时节开小粉花,闻时有一种特殊香味,这种奇特的小植物生长于荒凉的土山梁上,陕北人认为“只有地脉好的地方,才会生长地椒”,一地有无地椒生长甚至成为风水先生寻龙点穴的判断方法。
  每逢七月十五上坟时,我们都要从附近土梁上摘一些地椒回去,晾干备用或者直接放入炖羊肉,地椒略带辛辣味,用纱布包裹扎住放入炖肉,其香妙不可言。
  七月十五最好吃的羊肉当属庙会上用大铁锅炖的肉,一锅炖几只羊,汤浓、味足、有气氛,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羊肉用来布施来人,这些人都是来庙会看戏或者敬神的。
  陕北人鬼神观念甚重,三五户供一家“神堂”,十来户供一座庙,各家族都有自己的庙会,小型的祭祀活动直接称为“神会”,这些庙会大多设在每年七月十五前后,信徒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有在上一年“许愿”得以实现者,牵一只羊至庙门前“还愿”:将一瓢冷水从羊头到羊尾泼洒,若羊浑身一抖擞,表示得到“神示”,同意接收。若久久不抖,许愿者便开始不断祷祝请求接受之类的话,庙门前坐一老者,头扎手巾,腰系红布,专做“协调”,对着神像高声讲道:“收了吧,您老儿家不要和我们凡人计较,我们凡人吃的草籽,穿的树皮;牛皮灯笼(牛皮灯笼大概是一种过去用的煤油燈,灯光较暗),黑洞洞介“(在陕北意为懵懂不明白、不开通)……”一番过后等羊浑身一抖,水珠四溅,许愿者愁容收起,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宰羊去了。
  庙门对面搭着戏台,戏班子在台上扮小丑,扭腰撅屁股,逗的一群没牙老太太前俯后仰、眼泪婆娑。旁边树荫下的年轻人,喝着啤酒,谈论着生意经,自然没有功夫管台上唱的是哪出。
  庙会的热闹要一直延续到深夜。记得有一年七月十五,月亮极圆极亮,我与母亲乘月色干农活,庙会里的戏子依依呀呀得唱,我们驻足听,我认为是《包公斩美》,母亲反驳说估计是《二蛋吃醋》,反正最后也没听出到底是什么戏。皓月当空,笑声不断传来,搅动着夜的宁静。
  很多年后回想起来,那样的陕北,那样的七月神秘而充满情趣。
其他文献
高原,空旷无边的高原,划一声鹰的尖厉,宁静便在耀眼的、灿灿烂烂的阳光下泛出一丝鲜活的涟漪。  这时候,从那铺着一地金光的地方隐约传来了幽幽的唢呐声,披红挂绿的马队出现了,鲜艳似一粒红枣的新娘子出现了。迎亲的队伍在辽阔的高原上游弋向另一个山峁,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弥漫在广袤的蓝天下……  在陕北这块古老厚实的土地上,女人们总是在唢呐声中从娘家走向婆家,从姑娘走向媳妇,艰难地创造着自己,直到她们儿孙满堂,
期刊
清明前夕,回昆明有事,特意抽出一天,由三弟驱车去了凤凰山,拜祭埋葬在那里的父母。  还是早春二月,昆明的的樱花却已开始衰败了,环围凤凰山的,是一圈一圈的樱花树,花瓣飞洒,如霞如霭,弥漫蓝天,覆盖林荫道。  我和弟妹顺缓坡徐徐而上,来到父母的坟前,四周的松柏肃穆而立,和我们垂头思亲,和暖的春风从枝叶间吹过,更衬托出墓地的宁静。  父亲不爱照相,因此墓地上镶嵌的照片是父母结婚时的那张黑白照。照片上的父
期刊
今天去车库整理杂物,偶尔翻到了中学时的一本日记,上面写满了青春呓语,其中的一首小“诗”,引起我对雪的回忆。  这首小“诗”是这样写的:  思念  悄悄把我包围  月光  梳理着你的皎美  长发如瀑啊  淡淡的发香  迷乱  这颗少年的心  辗转反侧  你让我无法入睡  你的笑,做我的安眠药吧  让这皎洁的月光作证  让这美丽的校园作证  也许一生依赖  也许一世情怀  记得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晚自习
期刊
因为爱,这个世界变得美好而温暖,因为爱,也让许多人的一生变得精彩而璀璨。当然,爱也有可能是一种磨难。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两个发生在山间村野——关于爱的悲情故事。  这两个故事,没有人为他们传诵,只有两个地名可以作证!  寡妇坪  寡妇坪位于大山深处,大河之畔。  山,是陕北莽莽群山之中的某一座,没有具体的名字。河,却是号称中华龙脉的母亲黄河,  寡妇坪是不幸的,它贫瘠且闭塞,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
期刊
神木地处边塞,好食羊肉的习惯自古有之。一次朋友以羊肉设宴,称此羊在草原上自由恋爱长大,因此肉质嫩而鲜美。那天的羊肉确实好吃,但席上一直未见我所钟情和期待的羊杂碎。  一只羊被宰杀后,羊肉最贵,羊头蹄肉次之,最后才是羊内脏,羊内脏统称“羊下水”,是羊身上最不起眼的部分,却是制作神木民间美食羊杂碎最直接的材料。  我的记忆中,每当奶奶做羊杂碎时,我们便站在炉子旁边。她将洗净的羊肠、肚、肝、羊血囫囵放入
期刊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南方与水都有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悠远和飘逸。二者意象相关,让人感觉似乎每件事物都要和水关联才更像南方。  水塘便是如此。星罗棋布的南方水塘无时不刻提醒着我这里的地理属性。  麻塘镇万垅村就有一个水塘,它安静地依偎在洞庭湖的身旁,距浩浩汤汤的“八百里洞庭”仅有三五公里。  水塘在村子中央,各家各户以水塘为中心,傍水而居,四向层层铺开。每户房前屋后皆有条条小渠,渠中浅浅细水日夜低吟着欢
期刊
一  人生是一次修行,生命是匆匆的过客,是一个驿站,于过往的世俗中,疲于奔波,繁华落尽,曲终人散,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春去无痕,潮起潮落。人生没有单行道,岁月凝成一首歌。人,原本是客体,是高级动物,主观是有一定思想性的,而非万能之本,亦无法主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你能让自己长生不老吗?  人,赤条条地来,两手空空地去。岁月轮回,日月递进,心如止水,学会放下,善待自己,重塑自我。冥冥之中,幡
期刊
风一吹,满地新绿,万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触动着人的感官,告诉人们:春天来了。然而,我更相信春天是可以闻得到的,不需要桃花香的浓烈,不需要杏花香的清雅,单是驻足院子便可闻到那种夹杂在浓浓枯沙蒿味中的沙葱味,这种清新的、淡淡的味道顿时就会让人联想到,春已爬满了大地。每当这时,奶奶也会在院子里吆喝:“两个小子,上坡上掐点沙葱,回来给你们摊鸡蛋饼子。”  屋后坡上铺满丛丛小草丫,弯下腰看,又细又嫩的杆上,小
期刊
从岳阳县城出发,搭了两个小时的车,我们来到了位于鄂湘赣交界处的小村,这个村子叫杨林。一条小路将我们引入村子,在冬日大山的苍翠影子下,杨林显得异样朴素、安宁与祥和。  村庄背靠山麓,明堂开阔,视野极佳,远处有公路环抱,公路的另一尽头处雾气漫漫,极目远眺,对面远山茂林修竹,有薄雾上下飘飞,山峰明灭,若隐若现,藏风聚气,宛若仙境。  作为一个历时几百年,穿越了几个时代的古朴小村落,杨林村并不大。它依背后
期刊
在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永年区坐落着两座城,西部这座叫临洺关,距此东南25公里处的那座叫广府,人们习惯称之为“老城”。1958年县政府机关从“老城”搬迁到临洺关至今,期间2016年9月撤县设区。  两座城像双子星座,相映生辉。广府称为“老城”,而临洺关并不称为新城。为什么单单广府称为“老城”呢?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样的问题既熟悉又感到陌生,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2019年4月的一个周日,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