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我国社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表面上看造成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给力、经济增长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难以发挥效果和改革释放红利同时部分抑制经济增长等。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我国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瓶颈”应该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信用是经济的基石,也是经济的内在秩序,它因为能够促进生产、投资和消费,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保障经济正常运行。经济发展能催生信用产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所以说,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既是规范经济活动主体之间信用关系的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的健康、稳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信用,信用体系,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80-01
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1年,长达32年年均9.87%的经济增长率,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现阶段随着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近几年平均赠送7.5%左右,经济形式进入“新常态”。再这样的背景下,就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因素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其他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还有明显差距,而这些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经济都存在于一个较为成熟的信用环境中,具备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处于换挡期,出现信用缺失,造成经济扭曲,交易成本加大,市场主体之间缺乏基本的信用关系,这些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因。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加强诚信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可见,捋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信用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用”一词,从东西方两种文化上看略有不同。中国的“信用”要拆分开来理解,“信”本义是“人言”,含义是诚实不欺。“用”则是措施或行动。“信”和“用”连起来则表达的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动。从中国的传统思想来看,信用成为契约的本质内涵和契约行为的逻辑起点。而西方的“信用”一词则出现在拉丁文“Credo”,本义是指信托、信誉和相信。其思想来源于近代西方出现的社会契约理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文化,诚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人类有秩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度,越离不开诚信,经济发展需要诚信、社会稳定亦需要诚信。
信用最初源于商品交换,是与货币、信任相互关联的概念,含义丰富,不仅包含信任、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含义,还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学科会有不同的解释。从经济学领域来看,信用就是指最低廉的市场交易成本和最公平、最有效率的交易规则。
信用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活动的基石,在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就是双方在尝试承诺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无需付现就能从授信人手里获取到想要的商品或服务。到了近代,信用就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信用环境不但起着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还能保障和促进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说,信用也是经济的灵魂。
信用是现代经济的内在秩序。市场秩序主要包含市场的进出、交易、竞争和管理等秩序。这些秩序更多的是靠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约束。但有些层面的市场秩序无法得到国家法律的维系,就需要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信用来对市场经济起到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
信用可以调控国家宏观经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用能帮助货币和生产要素在经济体内流动,就如同宏观经济的润滑剂。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手段包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央行在货币政策中通过贴现率、公开市场和银行法定准备金三个政策工具实现对利率水平和货币供给调控,进而调控国家宏观经济。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信用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经济“新常态”更需要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建立一个能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社会信用体系就变得很有必要。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再到市场经济“新常态”,经济转型期的信用缺失需要我们尽快“补课”,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为我国经济走向成熟化、国际化做好保障,扩大市场规模,降低信用风险,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达到以上条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政府信用为先导,带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当其冲政府自身的信用要过硬,在此基础上采用“政府启动、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推动。“政府启动”并不意味着政府起到绝对主导作用,而是要定好位、服好务。“市场运作”则是指在信用数据征信方面充分发挥征信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各类信用信息通过征信机构实现征集、处理、发布、保存和维护,从而形成相对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的征信业。这样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发展。具体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试点先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搭建征信数据库,将征集的信用信息存入数据库,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失信惩戒联动机制,通过对失信惩戒的宣传,加强公众的诚信教育文化,同时,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为信用建设做好储备。
(二)以企业信用为突破,构建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是商业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元素,而中小企业又是企业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信用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实现政府相应行业的业务数据与企业档案整合及共享,是评估企业信用的重要基础。
(三)以重点人群的个人信用为基础,启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组成的最小单元,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包含的内容广泛,可以是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但由于个人信用涉及内容多,隐私性较强,可以先从重点人群入手,积极稳妥的推进,例如:注册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导游、企业法人等。
(四)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为载体,促进社会信用体系自然生长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是信用大环境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必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信用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其业务本质是信息服务。加强对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管理,直到培育整个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行业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五)以信用立法为核心,完善信用法律制度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系统建设必须立法先行,因为信用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没有立法,数据征集就没有依据,工作就无法全面展开。以搭建全国性信用法律体系框架为基础,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健全地方性信用法律法规,细化信用制度,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完善规范信用立法,让信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同时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循序渐进,绝非一日之功,尚需几代人的长期努力,逐步完善,才能让信用行业和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信用,信用体系,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80-01
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1年,长达32年年均9.87%的经济增长率,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现阶段随着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近几年平均赠送7.5%左右,经济形式进入“新常态”。再这样的背景下,就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因素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其他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还有明显差距,而这些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经济都存在于一个较为成熟的信用环境中,具备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处于换挡期,出现信用缺失,造成经济扭曲,交易成本加大,市场主体之间缺乏基本的信用关系,这些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因。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加强诚信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部署,可见,捋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信用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用”一词,从东西方两种文化上看略有不同。中国的“信用”要拆分开来理解,“信”本义是“人言”,含义是诚实不欺。“用”则是措施或行动。“信”和“用”连起来则表达的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动。从中国的传统思想来看,信用成为契约的本质内涵和契约行为的逻辑起点。而西方的“信用”一词则出现在拉丁文“Credo”,本义是指信托、信誉和相信。其思想来源于近代西方出现的社会契约理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文化,诚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人类有秩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度,越离不开诚信,经济发展需要诚信、社会稳定亦需要诚信。
信用最初源于商品交换,是与货币、信任相互关联的概念,含义丰富,不仅包含信任、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含义,还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学科会有不同的解释。从经济学领域来看,信用就是指最低廉的市场交易成本和最公平、最有效率的交易规则。
信用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活动的基石,在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就是双方在尝试承诺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无需付现就能从授信人手里获取到想要的商品或服务。到了近代,信用就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信用环境不但起着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还能保障和促进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说,信用也是经济的灵魂。
信用是现代经济的内在秩序。市场秩序主要包含市场的进出、交易、竞争和管理等秩序。这些秩序更多的是靠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约束。但有些层面的市场秩序无法得到国家法律的维系,就需要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信用来对市场经济起到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
信用可以调控国家宏观经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用能帮助货币和生产要素在经济体内流动,就如同宏观经济的润滑剂。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手段包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央行在货币政策中通过贴现率、公开市场和银行法定准备金三个政策工具实现对利率水平和货币供给调控,进而调控国家宏观经济。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信用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经济“新常态”更需要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建立一个能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社会信用体系就变得很有必要。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再到市场经济“新常态”,经济转型期的信用缺失需要我们尽快“补课”,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为我国经济走向成熟化、国际化做好保障,扩大市场规模,降低信用风险,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达到以上条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政府信用为先导,带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当其冲政府自身的信用要过硬,在此基础上采用“政府启动、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推动。“政府启动”并不意味着政府起到绝对主导作用,而是要定好位、服好务。“市场运作”则是指在信用数据征信方面充分发挥征信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各类信用信息通过征信机构实现征集、处理、发布、保存和维护,从而形成相对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的征信业。这样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发展。具体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试点先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搭建征信数据库,将征集的信用信息存入数据库,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失信惩戒联动机制,通过对失信惩戒的宣传,加强公众的诚信教育文化,同时,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为信用建设做好储备。
(二)以企业信用为突破,构建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是商业社会的最基本组成元素,而中小企业又是企业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信用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实现政府相应行业的业务数据与企业档案整合及共享,是评估企业信用的重要基础。
(三)以重点人群的个人信用为基础,启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组成的最小单元,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包含的内容广泛,可以是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但由于个人信用涉及内容多,隐私性较强,可以先从重点人群入手,积极稳妥的推进,例如:注册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导游、企业法人等。
(四)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为载体,促进社会信用体系自然生长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是信用大环境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必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信用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其业务本质是信息服务。加强对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管理,直到培育整个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行业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五)以信用立法为核心,完善信用法律制度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系统建设必须立法先行,因为信用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没有立法,数据征集就没有依据,工作就无法全面展开。以搭建全国性信用法律体系框架为基础,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健全地方性信用法律法规,细化信用制度,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完善规范信用立法,让信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同时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循序渐进,绝非一日之功,尚需几代人的长期努力,逐步完善,才能让信用行业和经济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