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改教学难点之探索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lei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三化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有着严谨的科学体系和专业性。近几年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上感觉困难重重,本文就课改后的化学教学难点进行探究,并就难点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难点;探究;解决方法
  中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触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并使学生好好掌握基础,应用自如,无论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然而教师对教学难点有透彻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实际教学,通过实行有实际意义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一、初三化学课改教学难点
  1.教学思维难点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长期约束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不能灵活掌握师生之间在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的统一,难以正确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师生之间不能统一步伐和思想,影响教学质量,教学难度就会上升。
  2.理论教学难点
  首先,化学最主要特点就是化学式。从最简单的化学元素符号到复杂的反应方程式,这其中杂乱的名称的名称和符号,会对学生的记忆造成混乱和理解错误。其次就是硬性的教学难点酸碱盐。酸碱盐是初中学习化学里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对于化学接触时间不够长,理解学习不够深刻,很容易出现物质分不清楚,难以记忆的问题。例如,铁可以是 ,也可以是 。 酸遇酚酞溶液不变色,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碱是遇酚酞溶液变红,遇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蓝。在者就是一些化学物质溶解度的问题。哪些是易溶于水,哪些不溶于水,都是让学生混淆的难题。尤其在做题中,是经常出现的。
  3.实验教学难点
  课改之后,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教师重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相对减少了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与理论不能完全结合。学生对于试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都达不到熟练,对于化学的学习产生不了趣味性。在者就是一些学校在实验设备的装备上不够到位。例如, 的性质,试验与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非常明显。首先制取 。 无色,无味,无毒,学生直观就能了解到这些性质。将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中,会出现浑浊,产生 沉淀。再继续通入,沉淀消失,产生 。学生见证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加之教师的讲解,学生在觉得趣味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
  二、课改难点的解决方法
  1.深化教师的教学水平
  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提高教师职业的素养,明白现代教育的关联性。教师对本学科的认知要提升一定高度,把握好化学的难易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用专业的思维加上熟练地教学方式,才能解决好难题。
  2.教学分散法
  元素符号是化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之一。元素符号的学习以及化学式的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初中只需记忆到三十,如果一次性全部记忆,掌握的程度并不高,如果用分散法,把符号分成几组在不同时间分别记忆,效果会明显提升。虽然你记忆的数量大了,但是相对的你记住的概率就会降低,所以化学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好数量和时间,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比较分类法
  分类是通过比较来找出几者之间的相同和差异,这是比较基础的一种方法。把相同的总结在一起,在一个大的类别里,在由不同的点划分出更为细小的类别,这样知识就有了从属关系。例如在酸碱盐的学习中,对 和 进行总结。与指示剂的反映:两者遇紫色石蕊溶液都变红,遇酚酞溶液都是无色。与金属 反应后都产生气体 。与碱反应后生成盐和水。通过对比分类,两者的化性质基本是一样的。这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通过分类后更好的记忆,学生对此方法也容易掌握。在学习难点时此方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4.教学直观实验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是难以理解的,例如前面提到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复杂多变使学生不能和很好的理解,如果通过演示实验来授课,学生从直观的感受,对于理解和记忆是不成问题的。知识本来是抽象的,用实验来使它具体形象起来,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5.教学强化练习法
  上课的时间有限,想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反复的练习和记忆必不可少。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一个重要难题。有些学生不够仔细往往写对了反应的分子式,但是在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上非常容易丢失。原有的练习数量不能达到目的,只能增加练习来巩固。例如,教师在每天上课前对方程式进行听写,也可以选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这不乏是个快速提高的好方法。
  三、总结
  课改之后的化学给初三的教师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但是教师通过对自身的发现和提高,对症下药,以学生为本,利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对难题进行研究和解答,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于以上所列。努力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环境思维的创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初三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严方新.课改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3,3(6):24-25.
  [2]孟育红.浅谈初三化学课改后实验课的教学[J].新课程?中学 ,2013, 3(6):34-35.
  [3]郑义余.初三化学课改教学难点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4(36):47-4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施素质 教育 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 发展 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 社会 的能力。 农村 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 经济 、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 影响 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初中学生的 现代 心理健康教育已迫
期刊
保靖县新城幼儿园,始创于2007年2月,园内面积41800平方米,园内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是自治州最大的一所民办幼儿园。她后依巍巍笔架山,前瞻悠悠酉水河,现有在园教职工35人,大、中、小12个教学班,幼儿400余人。办园以来,我们立足“园本培训”不动摇,坚持“教师修炼”不放松,在州内享有盛誉。  一 健全培训规章,增强教师意识  园本培训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增强教师的意识,规范的教师行为。 
期刊
按照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和生活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可能把现在教学内容与若干年以后的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对应起来,即使是“比尔·盖茨”也无法预见10年以后,
期刊
【摘 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尽而从联系到艺术教育对于推进文化创新的意义,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商培养,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它学科,推进文化创新,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从而推进文化创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美术教育对推进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应该搜集与开发地方文献,利用好地方文献,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重视发展地方文献工作。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重点工作之一,一个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代表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发达的程度。  一、民族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开发  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工作。收集地方文献最终目的在于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地方文献的研
期刊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网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大受影响,还引发了网络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因此,中学生“网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更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们现在生活中,学生的“网瘾”主要表现在玩游戏和QQ聊天。当然,也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网店。由于学生上起网来没有时间概念,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危害因素也是非常多的,易对网络产生依赖,形成沉迷。本文就社会实践对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是一项需要创造力和技巧性的工作,官博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对新闻素材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更高的编辑技巧,才能使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顺利进行。本文针对新闻编辑人员在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标题结构技巧、新闻模糊技巧、组织指导技巧、后期剪辑技巧以及剪辑监督技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工作水平的方法做了具体的探讨,希望能有利于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  [关键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依据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进行,用系列的观点来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认识  体育教学是一个多环节构成的系列过程。寻求它的改革途径,不能只从个别环节或者一节一节的体育课来考虑,而要从教学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用系列的观点来探讨。根据15年来的体育教学经验,在这里我想对体育教学改革从认识到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 体
期刊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自己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去思维去探究,去分析去阅读去思考的能力。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历史、主动探究历史、主动运用历史的能力。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语文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呢?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我们的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因此,我始终坚持大语文观,鼓励和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实践语文,从而提升自己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