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也能改变一个球队、教练及运动员的名誉或命运,也能使其一败涂地,甚至十几年的心血付之流水,一无所获。俗话说:“赛场如战场”,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是否能发挥最佳水平,关系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掌握的技能、技巧、比赛经验等因素,但往往有一些运动员不够重视准备运动。赛前准备活动,决定运动员能否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甚至决定比赛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
有些运动员,不注重比赛前的准备运动,只是使用一些传统的活动办法,时间短、强度少,导致比赛开始因队员不适应比赛的节奏,而出现头晕、呕吐或肌肉拉伤等。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神经中枢的支配下,可立即进行运动,而内脏器官受神经系统的支配,植物神经又有一定的惰性,它必然受到较大的刺激,此时机体的消耗快,供应速度慢,则会出现呕吐等现象;活动不充分,肌肉、关节、韧带僵硬,易造成扭伤和拉伤等。准备活动是使身体多关节、各部位具有灵活性、柔韧性,血液循环能力大大地提高,有利于运动比赛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发挥最佳状态,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二、准备运动的内容、办法
各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准备运动的重点、难点,以及辅助动作有不同的办法、内容:径赛类运动员注重下肢运动;标枪、铁饼、铅球运动侧重于上肢运动;球类运动要求跑、跳、投、扣、击、踢等动作,关节及韧带必须全面准备。
要使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准备活动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柔韧带练习。预热身体,大约需10分钟时间;二是使运动员器官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特殊动作的专项性准备活动,也需要10分钟时间。实践证明,持续较长时间快速重复练习,可达到较高强度。而且,做专项性准备运动的10分钟里,应该做些符合比赛动作特点的高度练习,综合性练习可以收到最大效果。
准备运动的办法,运动员通常是做慢跑、后蹬跑、 小步跑、 高抬腿、摆臂、压肩、压腿等练习,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安排相应的运动强度、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三、安排合理准备运动
1、合理的心率要求
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平均强度在180次/分,最大强度可达到210次/分,运动负荷强度相对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平时训练课中,运动负荷强度相对较浅,平均在150次/分,而心率波动较大,赛前准备活动的心率值最高时150次/分。
在我国多项体育运动比赛中,前几分钟运动员都很激动,常常出现心跳加快、全身发热、双腿发软无力等现象,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未能发挥正常运动水平,其原因包括运动心理素质好与坏、是否常参加大型体育比赛,是否有考试焦虑、准备运动是否充分、合理,有利运动员调整最佳的运动状态。
2、准备运动与比赛时间间隔科学
准备运动与比赛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两者对身体的生理机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每一场体育比赛当中,教练员及运动员必须科学地、合理地考虑准备运动与比赛时间间隔。
准备活动主要是对身体各器官、系统引起的痕迹效应。这种效应牵涉到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内分泌腺某些激素的分泌以及体温升高产生的温度效应。痕迹在体内残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准备活动刺激的强度与正式比赛间隔长短是十分关键的。时间间隔多长才是合适,虽然没有定论,但古巴一名棒球教练曾用超量恢复理论研究了棒球投手试投与正式投球的最佳时间为4分钟。这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如果准备活动经过休息后,身体机能水平正好处于超量恢复的上升阶段,就是最好的时间间隔。
3、准备运动有项目性、针对性
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准备运动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如艺术体操、武术对韧带伸展性要求比较高,重韧带性练习;径赛运动员对下肢运动要求比较高要求。让运动员做些符合比赛特点的练习,安排综合性练习,让队员心率提高,以便进入比赛环境,收到最大的效果。
我们必须重视准备运动的负荷强度与比赛负荷强度差距,考虑是否适应比赛要求,是否导致比赛开局,重视其规范化、科学化,专项化,平时训练要全面提高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甚至极限负荷强度能力,以适应比赛中激烈对抗的需要。
(作者单位:222100江苏省赣榆县体育局)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
有些运动员,不注重比赛前的准备运动,只是使用一些传统的活动办法,时间短、强度少,导致比赛开始因队员不适应比赛的节奏,而出现头晕、呕吐或肌肉拉伤等。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神经中枢的支配下,可立即进行运动,而内脏器官受神经系统的支配,植物神经又有一定的惰性,它必然受到较大的刺激,此时机体的消耗快,供应速度慢,则会出现呕吐等现象;活动不充分,肌肉、关节、韧带僵硬,易造成扭伤和拉伤等。准备活动是使身体多关节、各部位具有灵活性、柔韧性,血液循环能力大大地提高,有利于运动比赛在心理上、生理上能发挥最佳状态,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二、准备运动的内容、办法
各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准备运动的重点、难点,以及辅助动作有不同的办法、内容:径赛类运动员注重下肢运动;标枪、铁饼、铅球运动侧重于上肢运动;球类运动要求跑、跳、投、扣、击、踢等动作,关节及韧带必须全面准备。
要使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准备活动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柔韧带练习。预热身体,大约需10分钟时间;二是使运动员器官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特殊动作的专项性准备活动,也需要10分钟时间。实践证明,持续较长时间快速重复练习,可达到较高强度。而且,做专项性准备运动的10分钟里,应该做些符合比赛动作特点的高度练习,综合性练习可以收到最大效果。
准备运动的办法,运动员通常是做慢跑、后蹬跑、 小步跑、 高抬腿、摆臂、压肩、压腿等练习,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安排相应的运动强度、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三、安排合理准备运动
1、合理的心率要求
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平均强度在180次/分,最大强度可达到210次/分,运动负荷强度相对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平时训练课中,运动负荷强度相对较浅,平均在150次/分,而心率波动较大,赛前准备活动的心率值最高时150次/分。
在我国多项体育运动比赛中,前几分钟运动员都很激动,常常出现心跳加快、全身发热、双腿发软无力等现象,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未能发挥正常运动水平,其原因包括运动心理素质好与坏、是否常参加大型体育比赛,是否有考试焦虑、准备运动是否充分、合理,有利运动员调整最佳的运动状态。
2、准备运动与比赛时间间隔科学
准备运动与比赛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两者对身体的生理机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每一场体育比赛当中,教练员及运动员必须科学地、合理地考虑准备运动与比赛时间间隔。
准备活动主要是对身体各器官、系统引起的痕迹效应。这种效应牵涉到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内分泌腺某些激素的分泌以及体温升高产生的温度效应。痕迹在体内残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准备活动刺激的强度与正式比赛间隔长短是十分关键的。时间间隔多长才是合适,虽然没有定论,但古巴一名棒球教练曾用超量恢复理论研究了棒球投手试投与正式投球的最佳时间为4分钟。这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如果准备活动经过休息后,身体机能水平正好处于超量恢复的上升阶段,就是最好的时间间隔。
3、准备运动有项目性、针对性
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准备运动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如艺术体操、武术对韧带伸展性要求比较高,重韧带性练习;径赛运动员对下肢运动要求比较高要求。让运动员做些符合比赛特点的练习,安排综合性练习,让队员心率提高,以便进入比赛环境,收到最大的效果。
我们必须重视准备运动的负荷强度与比赛负荷强度差距,考虑是否适应比赛要求,是否导致比赛开局,重视其规范化、科学化,专项化,平时训练要全面提高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甚至极限负荷强度能力,以适应比赛中激烈对抗的需要。
(作者单位:222100江苏省赣榆县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