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环保观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国际上对环境保护早已立法,但人们出于贪婪、愚昧、自私、急功近利,环保意识仍十分低下。那么,佛教在环保方面是否有所作为呢?佛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当今生态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佛教的伟大在于不是以人为宇宙的中心,也不是一切从“人”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出发,而是摒弃索求、占有、掠取的心态,尽量融于自然,尽量保护生命——佛门中几乎所有戒律规矩,都是对自然有利的,比如雨季结夏安居、过堂用斋、绿色素食、纸字必惜、粒米必珍、片言过谨、微命必护……
  从环保角度来说,释迦牟尼佛无疑是倡导关怀生命及环保的伟大先驱圣者。佛陀对自然环境十分珍爱,在《菩萨璎珞经》云:“不败自然相,相应度无极。”佛在戒律中规定:僧尼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不得焚烧山林;《楞严经》云:“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引经据典,不外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佛法中有发达的理论建构,指导规范着人生。
  今日佛教对于环保,从三方面进行了体现:
  护生
  1、佛法倡导众生平等,教诫佛教徒“从慈悲眼等视一切众生”。佛陀要求对生命的关怀,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是一贯反对杀生的。佛教护生的理由因为人有“乐生畏死”的本能,这是同样可援引到动物身上的。“乐生畏死”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并非人类之所独具,而从佛教的“众生平等”基调来看,人也没有任何道德性理由自视是比动物尊贵的族类,因此,杀害动物在佛教伦理规范中,就与杀人同样被禁止了。
  2、从实际的自利观出发,也要想到因果报应的问题,如是因如是果,自己受生畏死,就要在消极方面避免伤杀众生,以免招感与被害者同样的果报。另外还要积极爱护众生,以感得与受施者同样的乐果——这就是“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的原理。但这还是典型的“自利”式护生行为,若进一步存念利他,这才是崇高精神:用自己的心情,揣度其它众生的心情,而珍视他们趋生畏死,趋乐避苦的天性。每一众生都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当外事外物有益于他们时,会欢喜、感激,若残害他们或造成生命的灾难时,会悲哀、愤怒、恐惧,甚至会报复。所以不管是站在利他还是利己的角度,我们都不要随意去恼害其它生命。
  3、我们应设身处地感受动物的整体处境,进一步思考“众生平等”的原理,则会发现:即使是野生动物,基于“濒临绝种”的理由,而受到人类的青昧或垂怜,这依然是不彻底的环保。若是站在动物本身的立场,他们的生存意志是等同的,面临残虐与死亡的恐惧与痛苦也是相同的。因而护生,应不是基于人类利益的前提,而应是发自尊重“他们”的感觉,而非“我们”的感觉。
  惜福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明摆着道理。然而当今的社会却极力激发人们的欲望,通过鼓励消费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每年抛弃1.83亿把剃须刀,27亿节电池,还扔掉了数百万张椅子、餐桌、空调、电话机等等,这其中很少有再循环再处理。在物资极为丰富的今天,曾几何时,俭朴、节约成了小气、吝啬的代名词。可否知道,身价至少25亿的香港四富豪之一的林百欣,西装一年缝一套,节俭出了名。他对自己“吝啬”,对慈善事业却非常慷慨,除了是“健康快车”的荣誉赞助人外,也常捐钱给慈善团体,捐款已高达4.6亿港元。当我们不必要的潇洒一挥手“TAXI”,上餐之剩下餐不食,挥霍享受公款时,是否应该想到世界上还有挨饿的儿童、失学的孩子、饮水靠集雨的西部人!是否应该明白,自己工作得来的享受也是消福,更何况侥幸得来(攀缘、欺诈、抢劫)不应享的福。
  消费、高消费、过度消费,经济学家给其下的定义:“摧毁或毁掉,浪费或滥用。用光,用尽。”然而此种消费观并没有得到反思、检讨,反而以一种模式在全球广泛推广。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广,将会把珍贵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加速整个生物圈的毁灭。
  佛教教导人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应该学会节约资源、爱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今有御寒之衣,有安适之居,有车代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尽量节约每一份可用的资源,以惜福、惜物来作为最佳的消费方式,以储备未来之福。佛说财富是不断在交换、转化,其属性是空性的,没有恒常不变的。从宗教理论上认识,提升生活的层次,不是表面上的物质追求,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全面提
  净化
  《维摩诘经?佛国品》云:“菩萨欲得净土,则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教徒往往将心灵的净化与寺院环境的美化较好地结合起来,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佛教中最有名的环保专家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发四十八愿,为建设清净安乐的世界,历经久远时日,成就零污染的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的公共设施,如:贡金铺地,是都市的规划;七宝楼阁,是居家的规划;七重行树,是公园的规划;八功德水,是水源的规划。不但便利民众,而且美好庄严。没有各种污染,气候宜人,人人身心健全,寿命无量,是彻底推行环境保护的最佳典范。其它如药师佛的琉璃净土,以及三世诸佛的清净国土,无不是规划完善的美好居处。
  寺院素有育林护山,绿化环境的优良传统。寺院所在,大多林木葱茏,净化纤法,景色奇秀,幽静宜人。一座座寺院恰似一颗颗明珠,将江山装点得无限庄严、壮丽,营造出能陶冶情操、净化身心的优良传统,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环保工作。
  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只有众生清净了,则佛土归于庄严清净。另一方面也说明,要实现环境的清净庄严,根本在于净化人心。心念可以超越一切、创造一切,而改善地球、拯救地球也都是可实施的,只要开始做、用心做,那么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将不再是秽土,它也就是当下的净土了。而只有身心清净,方能体现人生真谛。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实施乡村治理的两个重要主体。本文从政社合作的视角,以安徽省F市为例,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深入探讨了乡村治理的现状、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乡村治理还面临政社关系有待改善、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治理程度不高和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等问题,影响乡村治理的因素主要有观念、经济、制度和技术等。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重塑
期刊
正在接待客户时,门口来了一位乞丐,看不出实际年龄,应该有五十多岁了吧,满脸憔悴满头银丝。她看着我的眼神里有乞求、有无奈、更多的是饱经沧桑后的疲惫。我急忙走过去,将钱恭恭敬敬地放在她伸出的手掌上。  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从内心自自然然生出的悲悯,不是悲悯乞丐,而是悲悯自己。  恩师在许多经教中教导我们,众生与我们是一不是二,似乎今天才悟出一点味来。几十年至今,我不就是一个乞丐吗?乞求各种各
期刊
小时候,奶奶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财主叫沈万三,家财万贯。有次别人恭维他,他得意洋洋口放狂言,说他能叫黄土变成金,要他没钱,除非天塌龙叫唤。说完没多久,累世的福报,就像撕开了一个大口,哗一下全漏完了。结果可想而知。奶奶说:“能吃过天饭,不能说过天话”,这就是祖辈用最浅显的故事教育后辈。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事情倒是真实地上演了,我的一个远房亲戚,素来就好欺负别人,有次和邻居吵架,仗着他有四个
期刊
一个快餐盒 后患无穷  经中国食品专家指出,国内大部份餐盒不合格,化学原料严重超标,长期使用危害度相当于吸毒,餐盒的有害成份会使人体产生胆结石,肾结石,包含的重金属物质会伤害人体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严重的会致癌,并且这些泡沫餐盒弃置后将留存在土地里,需经历一百年的时间降解,降解过程,人们也同时忍受残留的毒素。  地球的筷子手  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固态,使用硫磺和二氧化硫漂制,而硫
期刊
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充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是否在随手丢弃的时候想过您将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垃圾山的形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天一天,一点一点不顾后果的随手丢弃,日积月累,积垢成患。  垃圾成为污染源令环境日渐恶化,水质受污染,耕地无法种植,气候日益恶劣。  全国23个城市的土壤样板抽样检验当中,发现全部含塑化剂DEHP,造成的原因是丢弃的塑料袋及塑料制品所致,除了耕地,湖泊水样也检测出塑
期刊
中国古代典籍上有很多男人拒女投怀而感召福气的例子,亲身经历,确有其事:  我今年27岁,一直没有女朋友,家人有些着急了。看着身边的朋友有的结婚了,有的虽未结婚,但是也谈的差不多了,我经常想为什么会一直单身到现在,是不是有什么德行的亏欠?但是不久有了改观。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我认识多年的女孩,小我两岁,平时打扮和价值观都比较时尚,一直是当普通朋友处的。今年5月初的一天她来办公室找我,说晚上一起吃饭
期刊
如何才能心安  把握现在的幸福  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佛经里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中阿含经.箭喻经》里,听起来简单却意义深刻,体现了佛法究竟的价值观。也可回答相当多的人对佛法抑或这样那样多充满疑虑的问题。  宗教政策落实以后,信教的环境很宽松,但还是有很多人,尤其是知识份子,对佛教有许多的疑惑。因为不解所以误信,或是排斥,还有很多人一提起佛教,就认为是烧香、拜佛、求菩萨的事,就是迷信。这是大家
期刊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麻烦,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
期刊
时间已进入21世纪,人们的思想已趋成熟和稳定。他们不再慌乱,不再盲从,而是以审慎的目光与成熟的心理素质来对待周围的一切。正因为如此,佛法的高瞻远瞩,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许多对于宇宙人生有着真知灼见的人,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佛法对于现实社会的“有用性”。他们正致力于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去研究佛法的现实价值。比如:佛教与世界和平;佛教对解决社会冲突及社会压力的作用;佛教和当代伦理价值危机;佛教的生命观
期刊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主题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从发文趋势、期刊载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了解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主题文献整体研究状况,根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探索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对突现术语的辨别预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前沿趋势。未来应从概念、视角、内容及方法等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