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档案编号:NO.42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档案编号:NO.42
  

其他文献
理查德·沃森和ASSK的《天体高地》一书记载了上文中“阿波罗11”号惊人对话的后续内容,这也是由美国成千上万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搜得的:在直播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美国宇宙飞船登月的过程中,图像和声音被中断了2分钟。NASA一直强调这是由于某个电视摄像头过热而影响了信号接收。  所有的观众都列此意外感到惊讶,他们不明白一个关键设备怎么会在这个耗费巨资的项目中出现故障……实现历史性登月的一段时间后,
期刊
天王星的乏味外观从来不是学生们的最爱,也使它有了“太阳系中最无趣的行攫”的名声。1986年,NASA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天王星是个无特征的蓝绿色球体,拥有窄环——这显然无法与土星的壮观和火星带来的好奇相比。随后的日子里,地面观测发现了天王星上精细的白色条带和亮斑,但与其他巨行星上出现的类似的狂暴暗斑却从没出现过。  现在,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首张天王星上暗斑的照片。
期刊
第一梦    凯利第一个奇怪的梦发生在她回忆起1993年8月8日的事情之前。它以一个命令她平静下来的警告开始,随后就有了一种令人恐惧的吮吸的感觉,就好像身体中的什么东西被人拿走了。她从梦中惊醒,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穿着斗篷的、高大的、黑色的身影,和它发光的红色眼睛。她害怕得尖叫起来,那个生物便随即消失了。在凯利看来,那个生物像是一个“吸血幽灵”或是“残忍的死神”。当时她的记忆还没有恢复,那个生
期刊
一般来说,UFO并不一定就是指外星飞船。谣传中的一些UFO根本就不是UFO。以“阿波罗16”号举例说明。  宇航员约翰·杨、肯·马丁利和查尔斯·杜克在1972年4月27日从月球返航着陆的途中,捕捉了近4秒的疑似物的视频,此物体与好莱坞版的外星宇宙飞船极其相似。它被描述为“圆顶碟状物”,出现在月球附近。随着镜头摇摄全景,它逐渐淡出视野范围。而当镜头摇回来时,它又出现在镜头中。有50幅图片中都有该物体
期刊
U档案编号:NO.47  目击地点:波兰,华沙  案卷编号:NO.47  案件报告时间,2006年2月19日  目击地点:波兰,华沙  目击时间:12:30  持续时间:一会儿  目击人数:2人  城市或乡村:乡村  图像注释:泽比斯泽克开始给这个不明物体拍照。一会儿的工夫,这个不明飞行物迅速攀升,然后就立刻飞走了。  飞行物数量:1个  飞行物大小:直径2米  飞行物形状:球形,中部有一圈突起 
期刊
2008年10月20日,台军方一架IDF“经国”号战机在澎湖外海失踪,机上两名驾驶员下落不明。这是发生在澎湖海域最新的一起飞机失事。  2003年,台军方一架IDF“经国”号战机在澎湖海域上空发生坠海意外,机上两名驾驶员随即被大陆渔民救起。  2002年12月21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一架ATR型飞机在澎湖外海失事,该架货机上载有6600多千克货物。53岁的正驾驶与34岁的副驾驶下落不明。失事地点位
期刊
目击时间:2009年6月4日14:50左右。  目击地点:自家阳台  白天/夜晚:白天  目击人数:1人  目击者背景:不详  飞行物数量:1个  目击报告是否报告:是  报告人:胡全敬  飞行物形状:圆盘状  飞行物颜色:白色  住址:中国,新疆  目击者年龄:66岁  备注:  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2009年6月4日14:50左右;由于前一天刚下完一场雨,空气格外清新。我看到天空像水洗过一样,
期刊
一日在学校图书馆偶翻到清朝人麟庆的笔记《鸿雪姻缘图记》,其中第二篇《延年玩丹》记述了他童年时遇到的一起奇异事件,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是一起较典型的UFO事件。我从前对UFO颇感兴趣并留意过中国古时的相关记录,但此则记录从未见过,特意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见到对这件事的记述,于是抄录下来,并尽自己的能力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原文是竖排繁体,有几个字拿不准专门查了下字典进行核对,希望可以对研
期刊
亚洲“女人”    彼得·克奥瑞:另一个黑发“女人”看上去像是亚洲人……它中等身高,170厘米左右。它的外形同样与人类不同——是它的颧骨让我想到它会是一个亚洲女人,但是它太过于突出了,就好像是被迈克·泰森或其他什么东西猛击过一样……颧骨显得非常膨大;它的眼睛也很大,与金发的那个“女人”差不多是一样的;但它的眼睛是暗的,几乎全是黑色的;我不记得在那双眼睛中看到过白色……  金发的那一个正对着我,当我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地震,如果我们事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发展中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基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明显增加地震前兆的信息量,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957年8月26日,苏联宣布:8月21日,世界上第一个多级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发射成功。同年10月4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