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贿赂犯罪的预防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贿赂犯罪这一现象入手,对贿赂犯罪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进行论述,从而提出对于贿赂犯罪预防的建议。这些建议为切实改善我国的贿赂犯罪的现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贿赂 犯罪 预防
  作者简介:牛向辉,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权利。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250-02
  一、贿赂犯罪的概述
  (一)贿赂犯罪的概念
  贿赂犯罪包括受贿罪和行贿罪两方面。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受贿罪。《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简而言之,贿赂犯罪是指我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运用手中的公权力,来获得报酬、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这种贿赂犯罪主要是以金钱和权利的交易为内容的。这也揭示了我国在建设法治型国家中出现的问题,即权力的腐败。
  (二)贿赂犯罪的几个显著特征
  1.发案领域扩大,顶风作案增加。
  在之前的几年中,贿赂犯罪主要集中在企业采购或者政府的人事变动等方面,而从近几年的调查来看,贿赂犯罪主要表现在商业利润空间大、权利集中的领域和部门。在巨大的经济利润的诱惑下,许多政府官员在公权力的帮衬下,摒弃良心铤而走险。比如在建筑领域,建筑商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而向掌控着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政府官员进行行贿,还对掌控资金信贷的金融机构行贿。正是这种恶性的循环,才使得我国的反腐反贪的工作更加艰难。
  2.手段甚是隐蔽
  贿赂犯罪人打着所谓的公开的、合法的旗号,掩盖他们的贿赂的本质。常见的比如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向领导干部送超出正常额度的礼金;给领导干部给予报销票据的权利,在消费后,只要开出自己单位的发票,即可报销任何地方消费的单据;在领导干部的子女上学、就业或者出现的其他事由时,超常送予礼品或者提供子女的就业机会等;还有一些贿赂犯罪人故意在打牌时输给对方,以实现自己的行贿。总之,这些各种各样的形式更加的隐蔽,这大大的加大了我国执法人员执法的难度。
  3.犯罪的主体多元化,数罪并犯增加
  之前的行贿罪主要是行贿人向拥有国家权利的人和其直系亲属进行行贿,而近些年由这些直系亲属转向了拥有国家权利人的司机或者秘书的身上。许多进行行贿的人通过贿赂官员的司机或者秘书,从而获得一些不正当的利益以及不正当方式获得的机会。这些行为大大的败坏了党的形象,这种行为应当严厉打击。
  4.作案时间长、次数多、涉案金额大
  一些行贿人为了与自己的合作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向有利用价值的相关人员进行多次并且长期的贿赂,通过常年的逢年过节的“问候”,用感情攻略来实现自己与合作商合作的机会。这样就使得案件的时间拉长,同时涉案的次数还有金额就大大的无限增加了。在巨大的利益的诱惑下,这种恶性循环也会向其他合作圈蔓延。
  5.危害性大,腐蚀性强
  贿赂犯罪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腐蚀是其他犯罪难以比拟的。它就像一颗毒瘤,不断的向社会的其他方面蔓延。贿赂的盛行使人们更多关注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人们更多的向往于物质的享受,而不是将精力放诸于思想道德,这对于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大地的信仰根基动摇。贿赂犯罪同时还损害了我国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一个健康的经济是一个有法、有序、公平且正义的经济,只有减少贿赂犯罪的发生才能使经济有序发展。
  (三)贿赂犯罪的原因
  贿赂犯罪作为腐败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产生、蔓延,有着其自身的特殊原因。
  1.存在的侥幸心理,为贿赂犯罪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
  在多项的调查中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的官员中,大多数的人并不是不懂法,而是他们知道这种不法行为的后果,并且知道怎么去规避法律去追究自己的责任。他们普遍的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坚信着“我的地盘我做主”,即使自己被追究了责任,在他们的地盘,那些所谓的“小事”也能够自己摆平。比如:某地的官员王某利用职务之便帮助自己的同学获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过后其同学送来5万元的辛苦费。事发后,王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还是不顾法律的权威去触犯了法律。
  2.体制不完善为贿赂犯罪创造了天然的土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的发展是伴随着日益增长的经济而不断发展的,我国的法治建设在一些领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欠缺。比如:我国的许多法律大多是直接引进外国的法律,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法律与现实的契合度不高的状况。我国颁布一部法律一般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改,往往在颁布法律之后,一种社会现象也许就已经蔓延的很厉害了,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许多法律的颁布具有滞后性,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许多人会钻法律的空子而实施不法行为。
  3.腐朽的权利欲望是贿赂犯罪产生的主观因素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权利、金钱、欲望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面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诱惑,很多人都在这种享乐主义的侵蚀下,渐渐地偏离了正气之路。现在网上吵得很火的“房叔”、“房妹”等又在考验着人们的价值观;之前某地的官员戴着价值不菲的奢侈手表也让人们更加的关注了官员的权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们产生了权利的欲望,从而产生了攀比之风,可能会攀比房子有多少,攀比谁开的名车,这种攀比之风也为贿赂犯罪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4.打击贿赂犯罪的力度不够
  在现在的执法环境下,对于贿赂犯罪的处罚力度还是很低的。贿赂犯罪一般是拥有公权力的官员,在公权力的帮衬下,他们往往在自己的管辖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关系网,当官员涉嫌贿赂时,他们往往会通过巨大的关系网而将这种犯罪行为私了,这就使得贪污贿赂的犯罪行为得不到控制,这种情况只能使得贿赂犯罪进一步的蔓延。例如某地的官员受贿,当地的检察院私下告知其“摊上事儿了”,在他们的一个饭局,还有所谓的辛苦费的罩衣下,这件贿赂犯罪就不了了之了。   二、我国贿赂犯罪的预防
  (一)完善我国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
  完善我国刑法中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从而根除腐败、保证公共权力高效廉洁性,应该借鉴各国刑法规定。对于贿赂犯罪的立法的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扩大我国关于贿赂标的的范围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为他人谋利称为受贿罪。财物一词将受贿的范围大大的缩小了,在现实生活中,收受贿赂的形式很多样,比如性贿赂、给予金融利益、代为偿还债务等。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我国的刑法就显得有许多漏洞。我们应该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关于贿赂犯罪立法的规定,从而完善我国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日本在规定贿赂犯罪的立法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贿赂不仅仅限于财物,还包含了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者欲望的一切利益,在除了金钱、物品、不动产等有形物以外,还包含了给艺伎的“花钱”招待、代为偿还债务、金融利益等方面,还包含了就斡旋就职的约定、异性之间的肉体关系等。相较于我国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日本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中对于贿赂的方式还有内容的规定更为详细。
  2.完善我国的法定刑配置
  我国法律中对犯有行贿罪的人的处罚较为轻。在《刑法》第395条中,只是规定了对于行贿人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没有对行贿人予以罚款。相较于单位行贿罪,对于个人的处罚方面显得宽泛多了。这其实并不利于贿赂犯罪的预防,因为行贿人员没有得到相应地惩罚,会使其他人想要行贿的人员存在侥幸的心理。他们知道只要不被发现或者主动交代了行贿行为以后就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我国法律应该明确行贿罪人员应处的相应罚金,在巨大的罚金面前,一些行贿人会收敛或者不敢去行贿。
  3.完善我国关于贿赂犯罪的定罪法律依据
  我国刑法中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只是很简单的规定了什么是行贿罪还有受贿罪,没有具体的规定细致的贿赂犯罪类型。日本的刑法中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较为详尽,在日本刑法中规定了单纯受贿罪、事前受贿罪、第三者供贿罪、枉法受贿罪、事后受贿罪等几个方面。在被日本的刑法中,很详细的列出这些罪名,这将利于法官在遇到贿赂案件时很好的适用法律,以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出现法官造法或者法官徇私舞弊的情况。
  (二)完善我国关于贿赂犯罪的监督机制
  没有制约、没有监督的权力很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在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我们不能单单的靠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去保证一个人的廉洁性。我们在加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得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用严谨的监督机制去遏制贿赂犯罪的发生。近几年,我国各地的检察机关还有法院组织很多反腐倡廉的活动,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情况还是不容乐观。鉴于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不仅仅限于法院检察院等执法部门,还要深入社区,把反腐倡廉的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2)拓宽监督机制。比如在每个市区政府建立一个政府公开网站,公开官员的信息还有近期的工作状况,公民可以通过网站发表自己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更透明的实现民主。(3)要加强监督部门的职责,让监督部门依法监督审查,做到守法、护法。(4)加强关于监督方面的立法,使得监督部门有法可依。使监督部门不仅可依严格执法,更能让监督部门守法。
  (三)加强公民的思想教育
  思想引导一个人行为的指南,只有改变人们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贿赂的发生,因此加强全体公民的思想教育、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意义重大。我国应该建立公民及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准则,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各地区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来提升公民及公务员的素质,以星星之火达到燎原之势。我们还要大力的弘扬民族精神、正义之气,克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四)加强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
  打击犯罪是预防犯罪的最直接且最为有效的措施。通过严厉打击犯罪,让人们感受到法律的巨大的威慑性,其最重要的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当人们意识到犯罪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放弃犯罪才是最直接的方法,即人们对于犯罪后的后果有心理预期。加强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首先要加强侦查机关的建设,侦查机关要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查处犯罪行为,这样才能消除犯罪分子逃避法律惩处的侥幸心理。其次,对贿赂犯罪依法审判、严肃惩处。最后,加大对行贿的打击力度。
  三、结论
  贿赂犯罪是当今我国急需要解决和面临的一大挑战。贿赂犯罪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征,要求我们从完善有关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贿赂犯罪的监督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打击力度来预防贿赂犯罪的产生,从而使我国的立法更加完善,以全面促进国经济的稳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亭祥,王玉春,汪驰.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不足及其完善.安徽检察报.2006-3-10(6).
  [2]张翔.贿赂犯罪出现的新特点.安徽检察报.2007-1-12(3).
  [3]于志刚.多发十种职务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国际合作开发是国家利用外国投资共同开发自然资源的一种国际合作形式。南海海洋资源的对外合作开发牵扯到哪些法律问题?为了实现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及资源利益需要寻得哪些法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公共利益的概念,并分析了公共利益的特点,再来谈谈一些典型的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公共利益;法理学;界定  一、公共利益的概念  公共利益从表面上可以说是公共的利益,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多数人的共同利益特征的权益。它具有很明显的主体数量不确定性和实体共享性的特点。公共利益可以从“公共”和“利益”两个方面来解释,“公共”和“私人”、“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多种癌组织中表达升高.MMP-26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裂解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并激活酶
“半唐斋”是王伯敏先生的书斋,藏书之外,有石器、彩陶、画像砖、铜印、瓷器和字画,其中有不少是先生自己的文稿及书画作品。 20世纪下半叶,先生已经在美术史这门学科中作出
笔者立足西安视角,阐述了新一轮深化改革对西安的重大意义,指出要准确把握西安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重点领域,明确西安的改革定位,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全面激发西安发展活力.
摘 要 森林资源的价值性使林权质押贷款成为可能。随着林权改革的不断深化,林权质押贷款在实践中及法律中都得到了肯定,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应当通过立法消除林权质押贷款中相关概念上的冲突,改革限额采伐制度,完善林权质押登记制度,建立林业风险补偿金,分散林权质押贷款风险。  关键词 林权 质押 森林资源 合理预期 限额采伐  作者简介:赵悦林,重庆奇方律师事务所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
目的 评价胺碘酮联合洛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72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治疗组加用洛沙
第一章 总则rn第一条 非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简称“非中心”)医疗机构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的基底部分,加强其危重新生儿急诊、分诊、评估和治疗(emergency triage assessmen
期刊
【摘要】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规则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侵权法的灵魂,也是其司法实践的关键。但是三者的归责的要件和标准却是不同的,适用的案件范围也不相同。  【关键词】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三鹿奶粉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对过错责任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 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多种免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DC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