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来,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巩固和提高了,教师的讲解也更加妙趣横生了。学生的潜力开发得多了,改变了以往课堂枯燥无味的现实,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传授输送知识为开放式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关键词】多媒体;创新;生物教学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平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物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意义及作用等作初步探讨。
一 、创新环境的营造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还有赖于良好环境的影响。传统教学采用“满堂灌”教学形式,学生很难形成创新和独立意识。为此,我们以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切入点,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营造生物创新教育环境。例如,建立了“小荷尖尖角”生物创新教育专题网站和博客,将生物学学科专业知识、生物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學观察和研究的方法、生物学教研方法、生物学最新科研成果、生物小实验、生物学科技小论文等内容发布出去,供学生使用。
另外,我们还经常通过E-mail接收学生从网络上查到的与创新教育内容紧密联系的资料,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甚至通过QQ群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各种疑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为了创设创新教育环境,我们把原来教材中属于“鸡肋”或“尾巴”的创新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延伸其内容,加大其权重,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在讲到病毒的相关内容时,就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找答案,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自己学习,学会创新。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写出了“人类与艾滋病”的科技小论文。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地培养获得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学发展规律,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信息技术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难与易、繁与简、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理论与实践等之间实现相互转化。例如,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等的连续过程;看到动物的取食、洄游、迁徙、生殖等各种行为的连续过程;看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摄影和动画技术才能表现出来的,用肉眼看不到的生物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过程,这些都是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同时,信息技术又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见其形就会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理。同时,由于多媒体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
三、创新精神的再现
创新精神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顽强、勤奋、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就必须引导他们去感受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用科学家感人的事迹去感染他们。教材中往往只是介绍科学家探索知识的结果,而对过程很少涉及,因此,我们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去网上查找这些生物学理论是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发现的艰辛。
四、创新思维的拓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直觉、灵感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让学生掌握创新性思维方法,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比如:导致恐龙灭绝的环境的创设等。求异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用信息技术模拟美国学者赛尔曼发现链霉素的过程等。
五、创新能力的综合提高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知识和问题,而获取这些知识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并在自己努力下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跨区域协作学习;遇到问题利用专业论坛BBS求助;利用网络与科学家对话等。在课件制作中我们经常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室,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知识和问题,而获取这些知识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并在自己努力下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跨区域协作学习;遇到问题利用专业论坛BBS求助;利用网络与科学家对话等。在课件制作中我们经常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室,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创新;生物教学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平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物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意义及作用等作初步探讨。
一 、创新环境的营造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还有赖于良好环境的影响。传统教学采用“满堂灌”教学形式,学生很难形成创新和独立意识。为此,我们以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切入点,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营造生物创新教育环境。例如,建立了“小荷尖尖角”生物创新教育专题网站和博客,将生物学学科专业知识、生物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學观察和研究的方法、生物学教研方法、生物学最新科研成果、生物小实验、生物学科技小论文等内容发布出去,供学生使用。
另外,我们还经常通过E-mail接收学生从网络上查到的与创新教育内容紧密联系的资料,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甚至通过QQ群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各种疑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为了创设创新教育环境,我们把原来教材中属于“鸡肋”或“尾巴”的创新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延伸其内容,加大其权重,使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在讲到病毒的相关内容时,就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找答案,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自己学习,学会创新。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写出了“人类与艾滋病”的科技小论文。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地培养获得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学发展规律,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信息技术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难与易、繁与简、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理论与实践等之间实现相互转化。例如,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等的连续过程;看到动物的取食、洄游、迁徙、生殖等各种行为的连续过程;看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摄影和动画技术才能表现出来的,用肉眼看不到的生物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过程,这些都是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同时,信息技术又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见其形就会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理。同时,由于多媒体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
三、创新精神的再现
创新精神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顽强、勤奋、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就必须引导他们去感受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用科学家感人的事迹去感染他们。教材中往往只是介绍科学家探索知识的结果,而对过程很少涉及,因此,我们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去网上查找这些生物学理论是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发现的艰辛。
四、创新思维的拓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直觉、灵感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让学生掌握创新性思维方法,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比如:导致恐龙灭绝的环境的创设等。求异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用信息技术模拟美国学者赛尔曼发现链霉素的过程等。
五、创新能力的综合提高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知识和问题,而获取这些知识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并在自己努力下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跨区域协作学习;遇到问题利用专业论坛BBS求助;利用网络与科学家对话等。在课件制作中我们经常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室,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知识和问题,而获取这些知识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并在自己努力下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跨区域协作学习;遇到问题利用专业论坛BBS求助;利用网络与科学家对话等。在课件制作中我们经常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室,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