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的产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从而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实现就业的产业结构的顺利转换和调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省区,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释放出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因此从产业结构变动角度对新疆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5-0063-02
  
  1 新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地区经济高速增长,2009年全疆GDP数额达到4277.05亿元,1978-2009年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随着经济的高速扩张,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已经由1978年的35.9:46.2:17.9转变为2004年的17.8:45.1:36.4。反映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先降后升和第三产业比重缓慢增长的过程。总体上符合世界产业结构转换的规律。具体来说:
  (1)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78年为35.9%,2009年为17.8%,平均每年降低2.22%,与全国平均每年递减2.4%的速度基本相同;在这17年中,新疆第一产业产值变动可分为两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到1995年,这一段时期的平均降低速度为1.13%;第二阶段为1995年到2009年,这一段时期的平均降低速度为3.5%,明显快于第一时期的降低速度。这说明1994年后,对第一产业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
  (2)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46.2%下降到2009年的45.1%,虽然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几乎占到了GDP一半的份额。17年间,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可分为两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到1990年,第二产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1991年到2009年,其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从1990年至今第二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即新疆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于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对新疆国内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开始明显加大。新疆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9年的37.1%,其平均递增速度为2.38%,快于全国1.2%的递增速度,表明新疆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综上所述,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但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因工业化程度较低,农业向工业化过渡阶段还在进行,所以第二产业仍占有相当比例;第三产业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20%和70%左右相比,新疆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 新疆地区就业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1978年以来,新疆地区三次产业中劳动力配置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劳动力开始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如第一产业)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如第三产业)流动。这表现在:
  (1)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如占总就业劳动力的60~80%,则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1978年,新疆地区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比重为72.06%,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到2009年锐减为49.35%,下降约22.7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2个百分点。新疆地区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迅速下降,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但与此同时,脱离农业部门的大量劳动力流动也会对非农业部门形成就业压力和竞争。
  (2)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先增长后下降,总体上变化不大。从1978年到1995年,新疆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了约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改革初期,新疆地区调整第二产业政策在劳动力结构方面的思路。从1995年至今,新疆地区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这说明了第二产业调整和发展并没有带动相应的就业增加,而是走上了资本密集的工业化道路;同时,也反映了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新疆地区工业生产开工不足,就业矛盾愈加突出的实际状况。
  (3)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上升。1978年,新疆地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13.6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9年,就业比重上升为35.95%,上升了22.3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约3.2个百分点。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高出第二产业约22个百分点。联系到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总体上变化不大的情况,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是第三产业。事实上,自8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产业较其它两个产业而言,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就业增长率。
  3 从结构偏离度角度对新疆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1978年以来新疆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从整体上讲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她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两者的变化是否互相匹配,我们从定量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如下:结构偏离度=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正偏离,也即该产业的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该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迁入的压力。负偏离即该产业的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着劳动力转移出去的压力,如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较低就存在着向其他产业转移劳动力的压力和趋势。从理论上看,如果各个产业是完全竞争的,并且劳动力是可以自由流动的,那么劳动力就会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和收益较高的产业转移(实际上劳动生产率较高往往意味着收益较高),直到几个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基本相等时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间的流动才会停止。在理论上结构偏离度为零乃最佳状态,此时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同。所以,从各个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正负可以判断出该产业是排挤出劳动力还是吸收进劳动力。表1是1978年以来新疆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与相对劳动生产率。
  从第一产业看,1978年以来新疆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由0.50上升到2009年的0.63,2000年超过0.60后,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一般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结构偏离度应逐步降低,劳动生产率应逐步提高,而新疆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新疆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何等艰难。可以想象,随着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最终被释放出来,并流向第二、三产业,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疆潜在的就业压力要远远大于实际就业压力。
  从第二产业看,新疆地区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很不匹配。从理论上讲,新疆地区第二产业完全有能力吸纳更多的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但由于新疆地区在劳动力使用上存在着诸如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以及第二产业自身技术含量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的特点,新疆地区第二产业接纳转移劳动力方面的壁垒是很高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的特点,新疆地区第二产业接纳转移劳动力方面的壁垒是很高的。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政策和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的经营困难,第二产业为非常严峻的失业问题所困扰,这也决定了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很难进入第二产业。从1978年到2009年,新疆地区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时升时降,反反复复,除1990、1991年外,却始终大于或接近1,2000年以来其值始终大于2。2009年为2.07。说明第二产业正在走一条资本密集性的生产路线。
  从第三产业看,从1978年到2009年,新疆地区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虽起起落落,总的方向是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其下降幅度和下降趋势非常显著。2009年新疆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0.03,已经非常的接近于稳定了。新疆地区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下降趋势,表明新疆地区第三产业在接纳转移劳动力方面的进入壁垒是较低的,一方面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技术含量较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往往成为外来人口就业的首要选择;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是传统计划体
  制外发展起来的市场主导部门,这些部门拥有更加充分的
  竞争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所以第三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对转移劳动力的旺盛需求。
  4 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产业现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部门,对新疆地区的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第二产业在2009年的结构偏离度为2.07,表明在这一阶段,第二产业并没有合理吸收大量从别的产业流出、正在转移着的劳动力,就业人数的比重稳定且仅有少量增加,因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的选择无法吸收更多本应该吸收的劳动力;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而从农业、工业转移出的劳动力,正在大量流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吸收劳动力最主要的部门。当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一定时,我们把就业人员的增量部分只有尽可能多地配置在第三产业,才能实现就业最大化,第三产业是吸纳新增劳动力的巨大“蓄水池”
  参考文献
  [1]李洁.如何构建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10):18-19.
  [2]胡鞍钢.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1,(2):32.
  [3]岳崇明.扩大就业规模的对策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8,(9):36.
  [4]赖小琼.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25.
  [5]喻桂华.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9):9-11.
  [6]崔光莲.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4,(1):55-56.
  [7]崔光莲.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3,(6):33-34.
  [8]新疆财经学院课题组.新疆产业结构转换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新疆财经,2003,(5):3-6.
其他文献
落叶松枯梢病菌属格孢腔菌目、葡萄座腔菌科。主要危害落叶松,是一种危险性的真菌病害。该病只发生在当年新梢,一般先从主梢开始,然后由树冠上部的枯梢逐渐向下扩展蔓延。茎部或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如何既保持本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又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已成为合资企业的生存之道。因此。研究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振动系统质量周期法,设计了一种测试发动机质量参数的双簧倒立摆试验台.介绍了双簧倒立摆试验台的测试原理,试验台参数的标定方法.并针对试验台系统振动周期存在的不等时
随着海上石油工程的开发规模加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洋石油平台就成为必然。油气平台规模的增加,对平台电力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考验。当前,大多数石油平台采用的都是电力系统
阐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排杂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排杂辊单元结构形式、排杂辊线速度、压送器线速度及压送器与排杂辊间距对排杂装置性能指标的
履带车辆在沙漠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低、粘土成分少的作业环境下,单、高履刺的作用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应用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履带车辆在干沙性土壤地区使用
根据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构建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虚拟样机,探讨了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的物理约束机制的实现方法,建立了动力学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