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语文味从哪里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味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心灵感受的语文学习能力。当感知的语言文字与所学的文本形成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陶冶到自身的语文味就不足。只有所学的文本内容与自身的感官及其渗透的意念相依相生时,语文味就出来了,得到的就是一种满足和升华。
  写作是学习语文用于表达的一种方式。然而,有不少学生出现了语文学习与写作毫无相关的现象。语文学习不断在推进,而写起作文依旧索然无味。这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种现象沉下心来想一想:是语文教学与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出现了脱轨,是语文本身的语文味和学生感受上的语文味没有交融起来,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两者不能做到同步发展的结果。
  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着、吸收着、提升着。语文味就像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浸润进学生期待耕耘的心田,让其生长得枝繁叶茂,并撒下一片绿荫。
  一、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读的越来越少,讲的越来越多的事实。由此可见,教师抢先占了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慢慢丢掉了自己应有的位置。喧宾夺主的效果正在发生,而我们又悄然不知。清晨,一走进校园就听见琅琅的读书声。记得小时候,这句话常常能脱口而出。校园是美的,美在它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是快乐的,快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当我们感慨儿时的语文基本功还算得上扎实的欣慰之中时,怎能不怀念校园那一段自由自在朗读的美妙时光呢?
  语文学习朗读在先,是最传统而又最得意之法。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后,就会变成有感情地朗读,自然而然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可是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读,见了文本就像弹珠子一样一字一个词地读,这是一种机械地读,他们把朗读当作一种任务,很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其实,以语言为单位的词汇构成的句子应该把握住词汇的统一连贯性,以这种基本单位的构成再加上不同的语气,那么读起来就顺口了。例如:“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令我终生难忘。”里面的主要词汇有: “抚慰、心灵、改变和难忘”。如果这几个词汇在朗读中掌握好的话,无论是故事本身上,还是情意感知上,都会产生一种完整而绵长的效果。
  从感知到能力的形成,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教师朗读基本功的示范,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初步的感知,教师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引导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就转化为自己的内力,成为与自我内在精神相融合的素养。只有具备朗读的基本功,对语文的吸收才具有可能。一个热爱朗读,且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学生,还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想象是思维发展的需要
  思维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那里有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有雄鹰翱翔,划破长空;有人间冷暖,生命关怀。借助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给人以想象的力量,让思绪无限扩大,超脱自我、超越时空。思维的发展,是安静中的独立领悟,也是感觉上的情同身受。小学生学习语文,由于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逐渐增强,可塑性不断扩大,为拓展想象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学语文以识字为保障,以理解为强化,以意会为提升。让语文为我所用,让我以语文促发展,切实有效的把语文落到实处。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语言的初步形成期,能用平时积累的简单的词汇表情达意。虽然还是一种概念上的表情达意,却也激发了他们初步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深层次的学习擦燃了火花。《放飞蜻蜓》一课,文中写到: “陶行知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我把陶行知的动作进行还原:微笑着抚摸着班里一名女生的头,一边轻轻地读,一边轻轻地做出这一系列动作。班里出现了笑声,应该是对教师的慈善态度发出的温情的笑。笑声未落,我因势利导问了同学们: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和蔼可亲的,是平易近人的,是尊重学生的。这一举动,无疑就在学生感官里形成了一种意象,他们在心底里真正领会了陶行知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还会以空间的不同纬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言的魅力》一文诗人让.彼浩勒在给盲人的乞讨牌上悄悄地写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心灵一震的质疑:这位著名诗人为什么要悄悄地添上一句话?为什么又匆匆地离去呢?学生已经打破了直观的想象力,涉过了思维的一道道关卡,让思维的张力不断扩大,构筑了一张巨大的网,学生就能够在这块园地里尽情地探究,自由地驰骋。
  三、表达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口乃心之门户。善于表达体现了学生是 能够把学习与运用至臻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当心中的感念被所接受的知识所强化,融会贯通之后成了自我的一部分。只有被接受了的知识系统,才有想表达的欲望。小学生的表达与语言的积累、感念的体悟有关。语文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的实实在在,感受的真真切切,为坦坦荡荡、明明白白的表达打下可靠的基础。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施以有效的影响,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只顾一味的动脑子想办法,实施各种教学手段,可能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些学生丢掉了有声朗读的传统,厌学语文的心理、怕写作文的恐惧无非就是架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
  语文的本真就是语文味要出得来。有语文味的教学,教的有热情,学的有激情。让朗读的语气,让想象的超然,让表达的释放,在有语文味教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就是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是有效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分析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依旧信仰“多讲点、多磨点、多灌点”,他们想通过自己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时代所需要的理想课堂,是一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设想。构建高效课堂应有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并从实际出发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对理想教学境界的一种追求,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也即,凡是能够高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的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都可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变得愈发重要起来。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两个方面做了简要叙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得愈发重要起来,它也是我们小学教师探讨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以及笔者多年的实践探索,较全面科学地分析了现代教学观念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1.前言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成功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
期刊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新型师生关系,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份,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寓趣于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寓趣于设问,创设生动愉快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产
期刊
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要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育的症结就在于,
期刊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们力求认识各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一门学科学习、研究、探索的内在驱动力。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自然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激发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则是当前教育下责无旁贷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堂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知识的再现性、重复性。堂堂课都可以讲字词句段篇章,而且
期刊
作文在高考中可以说是占得了半壁江上,大有得作文者得天下之势,但是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时无从下手,打不开思路。同时,近几年高考很多的命题作文出现,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审题意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譬如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
期刊
教师认真备“朗读”是指导学生读的前提。教师不掌握正确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备朗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