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结直肠息肉的主要变现是便血、腹泻或黏液血便,长期慢性少量便血还会导致贫血。所以当临床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引起注意。
一位40余岁的中年男性神色慌张地来门诊看病,述说近一月来经常腹泻、便脓血,并追问他是否患了结肠癌。经过肛门直肠认真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后来嘱其做了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有一长1cm的息肉,病理报告显示“管状腺瘤”,于是病人更加紧张,非要问个究竟。
凡黏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无论部位、大小、形状及组织类型均称为“息肉”,其实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如鼻息肉、肠息肉等。结直肠息肉是专指发生于结直肠部位的高于黏膜的还未得到组织学诊断的“隆起”性病变。由于部分肠息肉可以癌变,所以临床上无论医生还是病人对于肠息肉都非常重视,并且即使已经行电切术或摘除术,也要定期复查,以防复发,而且每次复发均必须有病理进行定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长期饮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其肠道息肉发病率明显提高;其次,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再者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般结直肠息肉的主要变现是便血、腹泻或黏液血便,长期慢性少量便血还会导致贫血。所以当临床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引起注意,尤其是口服止血药或外用各种痔疮药物仍没有明显疗效时应进一步检查。
检查结直肠息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由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以有效地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肠癌的发生。在欧洲人们已经把纤维结肠镜检查纳入常规查体项目之一,我国目前对肠镜检查也愈发重视。一般大凡潜血阳性、大便滴血、大便次数突然改变者,均建议结肠镜检查,特别是患者黑血便、黏液便较多,肛门镜下未见直肠末端出血者更应检查肠道。
临床上结直肠息肉主要分为新生物性息肉、非新生物性息肉和黏膜下损害三种类型。新生物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这三种息肉临床上通常称为癌前病变,尤其以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其次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癌变较少。据统计,腺瘤癌变与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但不是说每种息肉都容易癌变,非新生物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黏膜赘生物及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很少癌变。至于黏膜下损害病例更加罕见,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由于病变位于黏膜下,很少有临床症状,多数是查体时指检发现,也不易癌变。
一旦确诊肠道息肉,无论哪种类型,无论息肉大小,均建议能切则切,切后送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防癌变。
范学顺,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肛肠病远程会诊专家。擅于应用微创疗法治疗各种环状痔及肛裂;擅长运用力学平衡理念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并取得明显效果;擅于应用非挂线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脓肿并具有丰富经验。
一位40余岁的中年男性神色慌张地来门诊看病,述说近一月来经常腹泻、便脓血,并追问他是否患了结肠癌。经过肛门直肠认真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后来嘱其做了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有一长1cm的息肉,病理报告显示“管状腺瘤”,于是病人更加紧张,非要问个究竟。
凡黏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无论部位、大小、形状及组织类型均称为“息肉”,其实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如鼻息肉、肠息肉等。结直肠息肉是专指发生于结直肠部位的高于黏膜的还未得到组织学诊断的“隆起”性病变。由于部分肠息肉可以癌变,所以临床上无论医生还是病人对于肠息肉都非常重视,并且即使已经行电切术或摘除术,也要定期复查,以防复发,而且每次复发均必须有病理进行定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长期饮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其肠道息肉发病率明显提高;其次,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再者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般结直肠息肉的主要变现是便血、腹泻或黏液血便,长期慢性少量便血还会导致贫血。所以当临床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引起注意,尤其是口服止血药或外用各种痔疮药物仍没有明显疗效时应进一步检查。
检查结直肠息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由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以有效地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肠癌的发生。在欧洲人们已经把纤维结肠镜检查纳入常规查体项目之一,我国目前对肠镜检查也愈发重视。一般大凡潜血阳性、大便滴血、大便次数突然改变者,均建议结肠镜检查,特别是患者黑血便、黏液便较多,肛门镜下未见直肠末端出血者更应检查肠道。
临床上结直肠息肉主要分为新生物性息肉、非新生物性息肉和黏膜下损害三种类型。新生物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这三种息肉临床上通常称为癌前病变,尤其以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其次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癌变较少。据统计,腺瘤癌变与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但不是说每种息肉都容易癌变,非新生物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黏膜赘生物及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很少癌变。至于黏膜下损害病例更加罕见,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由于病变位于黏膜下,很少有临床症状,多数是查体时指检发现,也不易癌变。
一旦确诊肠道息肉,无论哪种类型,无论息肉大小,均建议能切则切,切后送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防癌变。
范学顺,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肛肠病远程会诊专家。擅于应用微创疗法治疗各种环状痔及肛裂;擅长运用力学平衡理念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并取得明显效果;擅于应用非挂线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脓肿并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