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是生活化的文本镜头,是体验型的情感表达,是思辨式的语言运用。立足儿童生活视野,关注儿童生活情趣,遵循儿童学习心理,运用专题组织教材的方法,构建识字学词、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五大学习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着联通生活的脉络,流淌着生活的气息,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科学的导向,为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与语言生活运用搭建桥梁,更为教师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文本,彰显教材运用的智慧,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运用自然景观,丰富文本内涵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素材,运用古诗、儿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表现自然、社会、家庭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但是,对于初学语言的小学生来说,语言所描述的美属于一种语言概括,是一种境中之“意”,这种“意”也是一种蕴含大量自然、社会、生活之“象”的意。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言文字,巧妙运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让文本与教学资源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有效互动,实现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1.结合语言文字,运用景观载体,丰富美的感受
文本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文字性呈现,是对自然生活情境化描述。因此,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描述的自然生活情境美,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文中以“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一句描述金色田野,其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这一句的八个字,所呈现的却是一组画面:在清凉、温柔的秋雨滋润下,稻子如成串的金子,金色的田野广袤无边,稻穗随风起伏如金色的波涛,在田野里翻腾,田野展现秋天喜人的丰收景象。可见,语言是自然生活画面的组合与概括,有着丰富而生动的情境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语言的描述,借助适当的图片、影像、实景等资源,还原语言所描述的景象,增强学生对语言内涵的感性认识,对语言形成形象化的理解与发散性联想,使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内涵,促进学生在感受中理解文本,在理解中丰富审美。
2.依托景观载体,运用语言文字,外化美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充分运用图文组合的编排方式,来呈现教材的文本内容。图文组合的编排方式,不仅仅是在借助色彩明丽、充满童趣的画面展现文本的表达内容,满足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运用丰富的画面信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宽视野,蓄积体验,深化感悟,为语言运用的回归提供导向。如《槐乡的孩子》,文中借助插图,描绘出男孩爬上槐树削槐米,女孩子在树下拾槐米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槐乡孩子们的童年童趣时,意在唤醒学生对自己童年乐事的回味,让语文学习回归孩子的生活。教学中,根据这一导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结合重要语段的语言文字初步体会到文本的童年趣事后,让学生读、看、说三结合,引导学生在画面观察中,解读文本语言,使学生入情入境,由文本入生活,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回归生活。
二、强化生活实践,延伸文本内容
生活是课堂的回归,生活是文本的延伸。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会让文本信息与生活资源回归统一,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与运用中实现两者的整合。语文实验教材中,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文本信息的承载体,去尝试文本语言的运用,去感受文本情感表达方式,为语文教材的科学运用指明方向。因此,依托文本,借助学生的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联想,引发文本与生活资源的碰撞,实现文本的生活化延伸,是开放课堂、活用教材的重要途径。
1.立足生活实践,运用信息与资源的碰撞,巩固文本
识字、学词、用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生活化的字、词、句,这就为文本信息与生活资源、实物场景的对应建立了科学链接,也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创设条件。如一年级“日、月、火、木、竹”的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接触字代表的实物,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实物去读字。如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花钟》一课中的几个词语,“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淡雅”等词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去大自然细心观察,静心感悟,用情去品评,在观察与回味中,回放这些词语的字型,体会鲜花所展示的词语内涵,尝试运用词语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让学生运用生活资源时,做到取之有意,用之随心,在生活的延伸中实现文本的巩固。
2.立足语言实践,依托感受与表达的需要,拓展文本
生活实践是行为实践与语言实践的统一。在语文教材中,充分运用儿童想说、爱说的表达需要,开辟课后阅读交流,创设生活话题的口语交际,设立我说我的发现等交流平台,把课堂的语言运用导向生活,促进了生活化语言实践的形成,实现文本教学外延的延伸。在学生的生活交流中,谈电视情节、说夜间的梦、论同学为人得失、说内心的苦与乐等等,都是学生语言的运用实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学生的自身经历与感受作为教学资源,创设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运用课堂学得的表达方法,参与生活的语言实践,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开放文本话题。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运用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用教材融合生活资源,用实践拓展语文运用,用情感唤醒学生体验,那么教材就会如清澈的湖水,不仅能倒映出多彩的语文生活,而且会让孩子的心更澄亮而高远。◆(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运用自然景观,丰富文本内涵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素材,运用古诗、儿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表现自然、社会、家庭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美。但是,对于初学语言的小学生来说,语言所描述的美属于一种语言概括,是一种境中之“意”,这种“意”也是一种蕴含大量自然、社会、生活之“象”的意。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言文字,巧妙运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让文本与教学资源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有效互动,实现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1.结合语言文字,运用景观载体,丰富美的感受
文本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文字性呈现,是对自然生活情境化描述。因此,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描述的自然生活情境美,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文中以“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一句描述金色田野,其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这一句的八个字,所呈现的却是一组画面:在清凉、温柔的秋雨滋润下,稻子如成串的金子,金色的田野广袤无边,稻穗随风起伏如金色的波涛,在田野里翻腾,田野展现秋天喜人的丰收景象。可见,语言是自然生活画面的组合与概括,有着丰富而生动的情境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语言的描述,借助适当的图片、影像、实景等资源,还原语言所描述的景象,增强学生对语言内涵的感性认识,对语言形成形象化的理解与发散性联想,使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内涵,促进学生在感受中理解文本,在理解中丰富审美。
2.依托景观载体,运用语言文字,外化美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充分运用图文组合的编排方式,来呈现教材的文本内容。图文组合的编排方式,不仅仅是在借助色彩明丽、充满童趣的画面展现文本的表达内容,满足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运用丰富的画面信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宽视野,蓄积体验,深化感悟,为语言运用的回归提供导向。如《槐乡的孩子》,文中借助插图,描绘出男孩爬上槐树削槐米,女孩子在树下拾槐米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槐乡孩子们的童年童趣时,意在唤醒学生对自己童年乐事的回味,让语文学习回归孩子的生活。教学中,根据这一导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结合重要语段的语言文字初步体会到文本的童年趣事后,让学生读、看、说三结合,引导学生在画面观察中,解读文本语言,使学生入情入境,由文本入生活,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回归生活。
二、强化生活实践,延伸文本内容
生活是课堂的回归,生活是文本的延伸。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会让文本信息与生活资源回归统一,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与运用中实现两者的整合。语文实验教材中,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文本信息的承载体,去尝试文本语言的运用,去感受文本情感表达方式,为语文教材的科学运用指明方向。因此,依托文本,借助学生的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联想,引发文本与生活资源的碰撞,实现文本的生活化延伸,是开放课堂、活用教材的重要途径。
1.立足生活实践,运用信息与资源的碰撞,巩固文本
识字、学词、用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生活化的字、词、句,这就为文本信息与生活资源、实物场景的对应建立了科学链接,也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创设条件。如一年级“日、月、火、木、竹”的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接触字代表的实物,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实物去读字。如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花钟》一课中的几个词语,“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淡雅”等词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去大自然细心观察,静心感悟,用情去品评,在观察与回味中,回放这些词语的字型,体会鲜花所展示的词语内涵,尝试运用词语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让学生运用生活资源时,做到取之有意,用之随心,在生活的延伸中实现文本的巩固。
2.立足语言实践,依托感受与表达的需要,拓展文本
生活实践是行为实践与语言实践的统一。在语文教材中,充分运用儿童想说、爱说的表达需要,开辟课后阅读交流,创设生活话题的口语交际,设立我说我的发现等交流平台,把课堂的语言运用导向生活,促进了生活化语言实践的形成,实现文本教学外延的延伸。在学生的生活交流中,谈电视情节、说夜间的梦、论同学为人得失、说内心的苦与乐等等,都是学生语言的运用实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学生的自身经历与感受作为教学资源,创设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运用课堂学得的表达方法,参与生活的语言实践,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开放文本话题。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运用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用教材融合生活资源,用实践拓展语文运用,用情感唤醒学生体验,那么教材就会如清澈的湖水,不仅能倒映出多彩的语文生活,而且会让孩子的心更澄亮而高远。◆(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