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武汉的艺术圈层中,青年艺术家的潜力一直是巨大的。他们的发声虽然相对有限,但其发展势头却是不容被忽视的。于2014年11月30日在白社成功开幕的《后使命:从武汉出发——2014青年艺术家学术交流展》,就集中展示了马浩然、李创、刘宜方、刘志画、陈浩、周菲、黄德君、曾慧、韩方、蔡应等10位青年艺术家创作的近30余幅以不同的创作方式和媒介创作的作品。
参加这次“后使命:从武汉出发”展览的10位青年艺术家是一批70后和80后的年轻从业者代表,正在以一种后来者身份的“使命”精神来诠释当下人的生存与命运。学术主持任建军评价说,在这次展览中,参展艺术家各个职业身份多不一样,或为大学教师、或为代课教师、或为出版社编辑、或为其他。更甚者的是,每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各具风貌,或为抽象、或为写实、或为观念、或为其他。既有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有对个体生存性命的思考;既有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诉求,也有个我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既有微观叙事的旨意,也有“全方位关照”的视角,无不在诠释着“使命感”。不管目前生存处境如何,青年艺术家们都始终坚持艺术创作。而他们也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在武汉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上升与发展空间。
策展人雷祺发介绍说:“武汉曾是‘八五美术思潮’策源地之一,它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参与推动了中国的当代艺术进程。作为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当代青年艺术家,一方面要摆平无法逃避的个体生存的物质压力;另一方面则要坚守对艺术的信仰,保持艺术家应有的独立与自由。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道重要关卡。如今,武汉的青年艺术家在墙内并不能得到开花,更谈不上墙外香。如何走出这一迷魂阵,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需知,今天的时代,各种信息触目即得。我们需要的不当然是身体的移动,更需要开放的、包容的精神。在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固步自封,也没有理由夜郎自大。武汉,不缺少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反而缺少的是‘大我’的担当精神。同时,这也是‘后使命’精神的旨意所在。”
参加这次“后使命:从武汉出发”展览的10位青年艺术家是一批70后和80后的年轻从业者代表,正在以一种后来者身份的“使命”精神来诠释当下人的生存与命运。学术主持任建军评价说,在这次展览中,参展艺术家各个职业身份多不一样,或为大学教师、或为代课教师、或为出版社编辑、或为其他。更甚者的是,每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各具风貌,或为抽象、或为写实、或为观念、或为其他。既有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有对个体生存性命的思考;既有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诉求,也有个我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既有微观叙事的旨意,也有“全方位关照”的视角,无不在诠释着“使命感”。不管目前生存处境如何,青年艺术家们都始终坚持艺术创作。而他们也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在武汉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上升与发展空间。
策展人雷祺发介绍说:“武汉曾是‘八五美术思潮’策源地之一,它已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参与推动了中国的当代艺术进程。作为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当代青年艺术家,一方面要摆平无法逃避的个体生存的物质压力;另一方面则要坚守对艺术的信仰,保持艺术家应有的独立与自由。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道重要关卡。如今,武汉的青年艺术家在墙内并不能得到开花,更谈不上墙外香。如何走出这一迷魂阵,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需知,今天的时代,各种信息触目即得。我们需要的不当然是身体的移动,更需要开放的、包容的精神。在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固步自封,也没有理由夜郎自大。武汉,不缺少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反而缺少的是‘大我’的担当精神。同时,这也是‘后使命’精神的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