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笔者的一节公开课例为引,从小学低段学生的学情及心理特征、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等方面,探索实践全情境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教学效果。通过全情境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关于情境导入、情境教学、情境作业、情境点评、情境拓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全情境式 情境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这种论述被后人称之为情境教学法。
在今年九月,笔者在一年级,以全情境的教学方式上了一节公开课——《彩旗飘飘》。通过几次磨课,笔者认为:相较与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似乎更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所以,笔者把整节课创设成一个全情境——森林运动会,并分角色扮演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为的就是迎合这些孩子们的童话式心理,并带领他们“玩”转课堂,“玩”动彩旗。
一、低段美术课堂实施全情境式教学方式的基础
(一)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低段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其中最特别的是幼小衔接时期的儿童。他们好奇、好动;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生命,且情境性较强,能很快融入教师所营造的游戏和故事环节中。
因此,在低段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就要认识到此阶段学生的特点,顺应他们的心理特征,构建合理的半情境甚至全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低段美术课堂的特征
浙美版美术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根据知识点穿插在各课中。
在多年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的不同,在完成作品时就一定会形成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技法手段上的差异。所以,每个班的美术综合素质自然会形成几个不同的梯队。针对这样的分层情况,教师需要有所针对,分层教学,才能使这些孩子都有收获。
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少,特别喜欢用画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作品有的色彩丰富、天马行空,并且不在乎造型(图1);有的会创设情境,沉醉其中(图2);还有的孩子会自言自语,并急于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作为引导者,教师就应当了解并顺应此阶段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境式情境教学的构建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全情境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方式,所创设的符合其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整体环境。而据此所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在此大情境中使学生得到渲染和体验,并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地活动。
笔者在这节《彩旗飘飘》中营造了一整节课的全情境,创设了一个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心理需求的故事情境。经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这样以情境导入、情境教学、情境作业、情境点评、情境拓展等部分构建的课堂,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一)情境导入
所谓情境导入,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其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在本节课的新课准备阶段,笔者就考虑到一年级新生的学情特点,给彩旗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啦啦旗”。上课时,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创设了一个符合本课教学需要的故事情境——如何才能参加森林运动会?(图3)此举成功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几个不同性格的动物主角,方便整节课的展开: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就要举行了,总裁判熊猫超人向同学发们出邀请,但是狮子大王却提出:只有制作一面漂亮的“啦啦旗”,组成“啦啦队”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森林运动会,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图4)。借机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什么是“啦啦旗”。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愿意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获得这个难得机会。接下来,又适时引出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助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打扮“啦啦旗”(图5)。这样的引导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使学生全程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非常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目前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操作、角色扮演、音乐辅助等氛围中被充分调动,并促使他们慢慢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情境教学内容设计
在认识了什么是“啦啦旗”之后,学生们跟着长颈鹿老师开始学习。笔者按照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安排做了几次调整,把教学步骤精简为三步,力求使学生在既定的课标下“玩”成任务。
①知识点的情境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彩旗、制作彩旗、装扮彩旗是最重要的几个知识点。笔者就以手拿旗——“啦啦旗”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对象,并以此展开情境设计,直至最后任务的完成。
②技能点的情境
笔者把本课的教学技能总结为三步,并以简单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述给学生——第一步:各色旗面任你挑;第二步:小小旗杆要安好;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图6)这几步分别针对旗面的形状变化,旗杆的安放方式和旗面的装饰打扮作了介绍,学生们一步一步跟着学,并结合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的提醒,都完成了制作,而且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 ③情感点的情境
孩子们永远是最纯真的天使,尤其在低段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无比信任老师,并怀有一颗童真而善良的心。教师在全情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这一点,以讲故事、做游戏、打擂台等形式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转课堂。
2.情境教学环节设计
笔者以熊猫超人的邀请为引,狮子大王的要求为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一面“啦啦旗”。同时用长颈鹿老师的分步教学法把“啦啦旗”教给孩子们。最后还借狮子大王之口对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整个情境教学环节的设计既符合该情境地整体安排和情节发展,环与环之间又精密相连、承上启下,同时亦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得到他们良好的课堂反应。
3.情境教学交流设计(情境问题互动的设计)
教师作为整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把自己也融入整个课堂的全情境中去,即全情投入、无限忘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和与学生交流时,要以该课所设计的情境为主体。
①情境式问题设计
如本课中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教师以斑马和小鱼引出图形装饰;以花朵和蝴蝶引出图案装饰。
教师提问:“你还认识哪些好朋友?他们能帮你怎么装饰你的‘啦啦旗’呢?”学生回答:“我喜欢小蜜蜂。”
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小蜜蜂身上哪里最美丽,可以帮你装饰你的‘啦啦旗’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喜欢它的颜色和条纹。”
教师总结:“好的,那么就请你用你最喜欢的小蜜蜂的金黄色和它美丽的条纹来装饰你的‘啦啦旗’吧!”
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出发,用了童话式的语言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整节课的大情境。一问一答又增加了进一步的追问环节和教师小结,使得学生对于可以请哪些好朋友来帮忙、怎样来帮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②情境式互动交流
低段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对于成人化的表达和学科术语的接受还需要时间。于是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放低身段,学着用孩子们的思维去思考,用孩子们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在他们不能接受的时候马上予以解释和指导(语言和示范),才能更易于孩子们的接受,也更便于他们自主学习。
(三)情境作业
关于本课的课堂作业,在一开始就利用狮子大王之口向学生明确——自己制作的一面“啦啦旗”。
于是,整节课就这个任务做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安排,每个环节的设置承上启下又符合整节课的全情境。还制造了一些阶梯式的难度,如当孩子们跟着长颈鹿老师制作并安好旗杆拿着挥舞的时候,笔者模仿着狮子大王的口气说:“只有把‘啦啦旗’打扮漂亮的小朋友才可以参加森林运动会哦!”(图7)一下子又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并且顺利的导出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斑马和鱼的条纹演变成的图形,花和蝴蝶演变成的不同图案进行组合,来装扮自己的作品。(图8)
一节课下来,虽然只完成一个作业,但是,为了完成这个作业一整节课都做了合理的安排。
(四)情境点评
因为笔者事先就进行了设计,于是就利用这些孩子们都认可的角色来进行点评。如:当学生们完成了每一步时,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助手会作一定的鼓励。而在孩子们纷纷完成旗杆的安装,挥舞小旗的时候,万能的狮子大王却通过水晶球,看到未经装饰的“啦啦旗”并不满意,要求孩子们好好打扮旗面,这些都会显得相当自然和有威慑力。
最后,孩子们都打扮好了旗面,狮子大王就对他们进行赞赏,并发出邀请。这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非情境教学所达不到的。(图9)
(五)情境拓展
1.情境运用
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像本课涉及的是 “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不同工具完成作品以外,还要求他们能知晓如何合理应用自己的作品。于是笔者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一个体验情境——为动物运动员赛跑加油,并通过动物赛跑的视频片段,使得孩子们在制作完“啦啦旗”后知道应该在什么环境运用自己的作品。同时也给本课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小结。
2.情境展示
在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彩旗还有哪些不同的形式;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到彩旗等等。也可以对美术社团、兴趣班的学生做进一步的讲解,要求他们从材质的选择和制作、彩旗装饰的不同场景等方面做一个拓展和实践。
三、全情境式美术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全情境的教学课堂对于抽象思维欠缺,形象思维发达的低龄儿童来说,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全情境中学习,是符合其认知特点的,也是慢慢培养其自主学习力的动力和手段。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在低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创造的课堂全情境暗示学生有学习的可能,同时又提示他们如何学习,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自主学习就此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权手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6]赫伯.里德,吕廷合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浙江嘉兴)
赵峰点评:
美术教学的核心依据是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能力后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本文的课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预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低年级课堂的特征,设计了一个适合低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全情境式教学。“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情境的导入,有如童话世界向学生敞开的大门,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的教学,解决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故事中去,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情境的作业与评价,明晰了创作的思路、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埋下了一块垫脚石。情境的拓展,更是教学的达成推波助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而言之,本课的设计正是当下我们所关注的美术素养的核心内容。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只有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和如何用知识与技能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凸显创意实践的本质才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嘉兴)
关键词:全情境式 情境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这种论述被后人称之为情境教学法。
在今年九月,笔者在一年级,以全情境的教学方式上了一节公开课——《彩旗飘飘》。通过几次磨课,笔者认为:相较与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似乎更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所以,笔者把整节课创设成一个全情境——森林运动会,并分角色扮演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为的就是迎合这些孩子们的童话式心理,并带领他们“玩”转课堂,“玩”动彩旗。
一、低段美术课堂实施全情境式教学方式的基础
(一)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低段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其中最特别的是幼小衔接时期的儿童。他们好奇、好动;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生命,且情境性较强,能很快融入教师所营造的游戏和故事环节中。
因此,在低段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就要认识到此阶段学生的特点,顺应他们的心理特征,构建合理的半情境甚至全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低段美术课堂的特征
浙美版美术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根据知识点穿插在各课中。
在多年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的不同,在完成作品时就一定会形成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技法手段上的差异。所以,每个班的美术综合素质自然会形成几个不同的梯队。针对这样的分层情况,教师需要有所针对,分层教学,才能使这些孩子都有收获。
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少,特别喜欢用画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作品有的色彩丰富、天马行空,并且不在乎造型(图1);有的会创设情境,沉醉其中(图2);还有的孩子会自言自语,并急于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作为引导者,教师就应当了解并顺应此阶段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境式情境教学的构建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全情境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方式,所创设的符合其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整体环境。而据此所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在此大情境中使学生得到渲染和体验,并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地活动。
笔者在这节《彩旗飘飘》中营造了一整节课的全情境,创设了一个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心理需求的故事情境。经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这样以情境导入、情境教学、情境作业、情境点评、情境拓展等部分构建的课堂,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一)情境导入
所谓情境导入,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其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在本节课的新课准备阶段,笔者就考虑到一年级新生的学情特点,给彩旗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啦啦旗”。上课时,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创设了一个符合本课教学需要的故事情境——如何才能参加森林运动会?(图3)此举成功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几个不同性格的动物主角,方便整节课的展开: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就要举行了,总裁判熊猫超人向同学发们出邀请,但是狮子大王却提出:只有制作一面漂亮的“啦啦旗”,组成“啦啦队”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森林运动会,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图4)。借机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什么是“啦啦旗”。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愿意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获得这个难得机会。接下来,又适时引出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助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打扮“啦啦旗”(图5)。这样的引导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使学生全程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非常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目前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操作、角色扮演、音乐辅助等氛围中被充分调动,并促使他们慢慢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情境教学内容设计
在认识了什么是“啦啦旗”之后,学生们跟着长颈鹿老师开始学习。笔者按照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安排做了几次调整,把教学步骤精简为三步,力求使学生在既定的课标下“玩”成任务。
①知识点的情境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彩旗、制作彩旗、装扮彩旗是最重要的几个知识点。笔者就以手拿旗——“啦啦旗”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对象,并以此展开情境设计,直至最后任务的完成。
②技能点的情境
笔者把本课的教学技能总结为三步,并以简单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述给学生——第一步:各色旗面任你挑;第二步:小小旗杆要安好;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图6)这几步分别针对旗面的形状变化,旗杆的安放方式和旗面的装饰打扮作了介绍,学生们一步一步跟着学,并结合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的提醒,都完成了制作,而且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 ③情感点的情境
孩子们永远是最纯真的天使,尤其在低段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无比信任老师,并怀有一颗童真而善良的心。教师在全情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这一点,以讲故事、做游戏、打擂台等形式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转课堂。
2.情境教学环节设计
笔者以熊猫超人的邀请为引,狮子大王的要求为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一面“啦啦旗”。同时用长颈鹿老师的分步教学法把“啦啦旗”教给孩子们。最后还借狮子大王之口对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整个情境教学环节的设计既符合该情境地整体安排和情节发展,环与环之间又精密相连、承上启下,同时亦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得到他们良好的课堂反应。
3.情境教学交流设计(情境问题互动的设计)
教师作为整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把自己也融入整个课堂的全情境中去,即全情投入、无限忘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和与学生交流时,要以该课所设计的情境为主体。
①情境式问题设计
如本课中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教师以斑马和小鱼引出图形装饰;以花朵和蝴蝶引出图案装饰。
教师提问:“你还认识哪些好朋友?他们能帮你怎么装饰你的‘啦啦旗’呢?”学生回答:“我喜欢小蜜蜂。”
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小蜜蜂身上哪里最美丽,可以帮你装饰你的‘啦啦旗’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喜欢它的颜色和条纹。”
教师总结:“好的,那么就请你用你最喜欢的小蜜蜂的金黄色和它美丽的条纹来装饰你的‘啦啦旗’吧!”
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出发,用了童话式的语言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整节课的大情境。一问一答又增加了进一步的追问环节和教师小结,使得学生对于可以请哪些好朋友来帮忙、怎样来帮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②情境式互动交流
低段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对于成人化的表达和学科术语的接受还需要时间。于是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放低身段,学着用孩子们的思维去思考,用孩子们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在他们不能接受的时候马上予以解释和指导(语言和示范),才能更易于孩子们的接受,也更便于他们自主学习。
(三)情境作业
关于本课的课堂作业,在一开始就利用狮子大王之口向学生明确——自己制作的一面“啦啦旗”。
于是,整节课就这个任务做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安排,每个环节的设置承上启下又符合整节课的全情境。还制造了一些阶梯式的难度,如当孩子们跟着长颈鹿老师制作并安好旗杆拿着挥舞的时候,笔者模仿着狮子大王的口气说:“只有把‘啦啦旗’打扮漂亮的小朋友才可以参加森林运动会哦!”(图7)一下子又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并且顺利的导出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斑马和鱼的条纹演变成的图形,花和蝴蝶演变成的不同图案进行组合,来装扮自己的作品。(图8)
一节课下来,虽然只完成一个作业,但是,为了完成这个作业一整节课都做了合理的安排。
(四)情境点评
因为笔者事先就进行了设计,于是就利用这些孩子们都认可的角色来进行点评。如:当学生们完成了每一步时,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助手会作一定的鼓励。而在孩子们纷纷完成旗杆的安装,挥舞小旗的时候,万能的狮子大王却通过水晶球,看到未经装饰的“啦啦旗”并不满意,要求孩子们好好打扮旗面,这些都会显得相当自然和有威慑力。
最后,孩子们都打扮好了旗面,狮子大王就对他们进行赞赏,并发出邀请。这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非情境教学所达不到的。(图9)
(五)情境拓展
1.情境运用
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像本课涉及的是 “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不同工具完成作品以外,还要求他们能知晓如何合理应用自己的作品。于是笔者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一个体验情境——为动物运动员赛跑加油,并通过动物赛跑的视频片段,使得孩子们在制作完“啦啦旗”后知道应该在什么环境运用自己的作品。同时也给本课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小结。
2.情境展示
在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彩旗还有哪些不同的形式;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到彩旗等等。也可以对美术社团、兴趣班的学生做进一步的讲解,要求他们从材质的选择和制作、彩旗装饰的不同场景等方面做一个拓展和实践。
三、全情境式美术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全情境的教学课堂对于抽象思维欠缺,形象思维发达的低龄儿童来说,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全情境中学习,是符合其认知特点的,也是慢慢培养其自主学习力的动力和手段。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在低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创造的课堂全情境暗示学生有学习的可能,同时又提示他们如何学习,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自主学习就此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权手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6]赫伯.里德,吕廷合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浙江嘉兴)
赵峰点评:
美术教学的核心依据是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能力后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本文的课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预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低年级课堂的特征,设计了一个适合低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全情境式教学。“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情境的导入,有如童话世界向学生敞开的大门,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的教学,解决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故事中去,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情境的作业与评价,明晰了创作的思路、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埋下了一块垫脚石。情境的拓展,更是教学的达成推波助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而言之,本课的设计正是当下我们所关注的美术素养的核心内容。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只有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和如何用知识与技能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凸显创意实践的本质才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