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广泛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形势下,想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完善自身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美术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就对教师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身边,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这样,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在生活中,“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美术鉴赏教学就从这种基本的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教材在谈到“美”的观念如何形成的时候指出: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美术作品。在这一点上,教材中特别指出有一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像这类作品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逐渐被淡忘,而形式美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
例如教材中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阐述,美术鉴赏的意义就在于:1)在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帮助人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这就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乃至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的重心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幅作品,而是要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上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1)教学内容不宜过于生硬和枯燥乏味,而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2)打破用“讲授法”教学的习惯性方法,要通过讨论和活动让学生拓展思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的资源有许多,其中的社会资源可以是学校附近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或艺术家的工作室,甚至可以邀请艺术家到学校举办展览、示范和演讲。3)教师要意识到“美”的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形成既可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又可能是某一时代的产物。4)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教师的评价应以优点方面为主,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5)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的要点,结合“思考与交流”以及“活动建议”,从认识一些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入手,分析这些作品的功能和形式特征,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美术鉴赏教学的宗旨,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对学生的美术潜能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鉴赏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当的引导。开展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有生命的艺术教育,方能使他们在审美意识上保持其纯真的“个性”,提高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2]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身边,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这样,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在生活中,“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美术鉴赏教学就从这种基本的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教材在谈到“美”的观念如何形成的时候指出: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美术作品。在这一点上,教材中特别指出有一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像这类作品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逐渐被淡忘,而形式美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
例如教材中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阐述,美术鉴赏的意义就在于:1)在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帮助人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这就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乃至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的重心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幅作品,而是要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上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1)教学内容不宜过于生硬和枯燥乏味,而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2)打破用“讲授法”教学的习惯性方法,要通过讨论和活动让学生拓展思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的资源有许多,其中的社会资源可以是学校附近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或艺术家的工作室,甚至可以邀请艺术家到学校举办展览、示范和演讲。3)教师要意识到“美”的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形成既可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又可能是某一时代的产物。4)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教师的评价应以优点方面为主,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5)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的要点,结合“思考与交流”以及“活动建议”,从认识一些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入手,分析这些作品的功能和形式特征,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美术鉴赏教学的宗旨,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价美术作品,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对学生的美术潜能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鉴赏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当的引导。开展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有生命的艺术教育,方能使他们在审美意识上保持其纯真的“个性”,提高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金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8):72-73
[2]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