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教者的灵活性、创造性,这种讲求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学艺术。教学法一方面要以科学做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教学艺术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完美统一的优化教学。教学艺术本质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二是师生优化发展,三是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师必须善于解读文本,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与其它学科的教材相比,语文教材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这些文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那些古代名篇,也都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或欣赏价值。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最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一起共鸣并得以升华,从而变得更加纯洁和高尚。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既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又能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去挖掘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将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熏陶下,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作者往往会通过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来再现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并借以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等犹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祖国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济南冬天的薄雪和温情,黄山山峰的奇险高峻,三峡中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湍急的激流等画面,各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类写景作品学生易于理解,也十分爱读,能够激发起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作者总是采用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时,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者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因而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使读者在艺术美的熏陶中加深对文学美学价值的认识。这类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比比皆是,如朱自清的《背影》,小说运用朴实的语言,简洁的人物对话,最具感染力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点出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思念背影。尤其是对车站惜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的刻画,运用特写的镜头,细膩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朴实却真挚的语言,普通却高大的背影,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这一切的一切,将父子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真实感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背影》的艺术美,理解感悟“背影”所蕴涵的亲情美;还可以设计语文活动,如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写一个片段,以诉说的形式感受亲情,感受如山的父爱和如水的母爱,从而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理解和深爱。这样既锻炼了写作技巧,又是一次情感的洗礼,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去领略、去反思,从而更加珍惜亲情。
  不仅是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时也不例外。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中那令人神往的景物介绍,正是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挚爱之情的具体表现。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就会被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情感所触动、所吸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喜欢上语文课。
  当然,语文教学还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够,课堂气氛比较枯燥沉闷。加之使用这种最原始的教学手段来传递信启,传递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小,传递速度慢,质量较低,已经大大落后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习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在保持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必须克服其教学上的不足。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利用配乐录音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放给学生听,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模仿专业人员的朗读,注意朗读的停顿和情感处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节奏美。
  第二,指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并提出一定的要求,特别是看央视的新闻联播,让学生在听读中勤查词典,不断纠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找机会学习和提高。
  第三,制作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声像的直观效果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可以直观地展示教材文字不能表达的空间,它的容量大,动感性强,可以有效地丰富教材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第四,利用学校网络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网络教学在学校的兴起,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学生网上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视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可以进行网络交流互动;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网络作文,引导学生就网上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等。当然,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毕竞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使用得当,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更佳。
其他文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以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何捕捉巧用课堂资源,有效地促进课堂生成呢?下面本人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资源意识,理
期刊
摘 要:“互批互改”是作文课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本文拟从其必要性、实施策略、功能以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体会。  关键词:互批互改 作文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一、互批互改作文的必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
期刊
摘 要:有效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 策略 技法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沟通教材、教师、学生的主渠道。  一、提出的问题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期刊
《氮族元素》是高中化学物质章节中较难的一章,所需拓展的内容很多,但学生在具体学习时有时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某些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现就实际教学经验加以总结:  【误区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氮元素是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评析: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应从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方面进行比较。氨很稳定,不易分解,硝酸是强酸,故氮是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只是由于N2中
期刊
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的关于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认识,其实质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随着元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以元认知策略与具体认知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通过课堂教学坚持不懈地实施元认知级的提问,学生地理学习的元认知思维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一、指导学生课前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设计数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致总结如下:  一、学习目的明确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毅力。毅力来源于明确的目的和浓厚的兴趣;目的是根基,兴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因此,本文对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内容生活化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
期刊
中考图像题主要考察初中学生对力学、热学、电学等某些知识、规律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变化过程的特点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电流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关系图)。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像上呈现出来,可使物理过程形象、直观,使解题过程优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常用图像来分析某些问题,
期刊
“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相等”,学生在判断时经常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很多学生只看到了体积和表面积里都有216这个数据,而对于表面积216平方厘米和体积216立方厘米是两种不同的量理解不透。什么是不同的量?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很难理解,仅凭死记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所以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要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直观教具充分理解概念    教师在数学
期刊
成功的教学不是靠给学“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容易激活。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学好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有趣的图形”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