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以爱党爱国的知识分子情怀,为国家奉献了自己,彼此追随相伴,升华了爱情。他们用砥砺奋进的精神,为社会发展奉献力量,并影响了一双儿女和无数学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人为了祖国发展的需要辗转他乡,艰苦奋斗,其中不乏恋人、夫妻,他们用对祖国的忠诚,镌刻出大写的“爱”字。
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
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西迁精神图片实物展”开展。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灰色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奶奶踮着脚尖,轻抚着一张展陈的全家福照片,动情地说:“这张照片对我来说特别珍贵。”老奶奶是西安交通大学建立博士生制度后的首位女博士生导师盛剑霓,她注目的正是自家的合影。那年,她刚刚30多岁,母亲健在,身边的女儿郑镁也才1岁大。
62年前,当党中央考量国内外局势,号召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前往西安建设科教高地时,很多人积极响应。盛剑霓与丈夫郑守淇一开始略有犹豫,彼时他们都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已经成婚有子,踏上一辈子从未涉足过的西北土地意味着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质朴的他们很快就作出了搬家的决定,“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背起行囊就去哪里。”
西迁安排很快落实下来,郑守淇正在北京参加科研项目。身材瘦小的盛剑霓一手挑起了所有的事情,她不断告诉自己:“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因为女儿还小,盛剑霓不得不把她托付给母亲抚养。1956年8月的一天,盛剑霓拿着那张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乘车证,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后门的徐家汇火车站,等待在那里的绿皮火车上,已经挤满了西迁的同事、同学。
数日的颠簸下来,盛剑霓终于走出了西迁专列的车厢。作为第一批抵达西安的教师,她孤身走进简陋的宿舍。每每夜深人静,盛剑霓就会看看丈夫的信,望望那张合家欢照片。虽然条件不佳,但凭借着丈夫给自己寄来的一封封信里饱含的暖暖温情,盛剑霓很快适应了西北的寒冬,甚至多年的冻疮反倒消失了,她感到很惊奇。
彼此扶持,勠力前行
1958年,郑守淇结束了在北京的项目。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参与研发的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的问世高兴,他就马不停蹄直奔西安。夫妻相見,格外幸福。很快,夫妻两人决定把女儿也接到身边。对他们来说,团聚的地方就是有温度的家。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两人深深知道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童年时代经历的国破山河碎的场景历历在目。郑守淇回忆道:“在我上幼稚园时,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不堪的过去转化成奋斗的动力,他们终日埋头在事业里,希望为国家多做贡献。
郑守淇到西北不久,就参与建立了新中国最早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与此同时,他还苦战三个月,造出了西安交通大学自行设计的数字积分机。盛剑霓巾帼不让须眉,自来到西安以后,她就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电磁场项目,她告诉自己:“无论多困难,也要坚持做!”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盛剑霓带领团队创立了工程电磁场领域的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声誉。
夫妻二人工作繁忙,彼此扶持。为了学习英文文献,掌握技术前沿趋势,盛剑霓中年之后开始努力补英语功课,特别是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后,常常要参与国际会议,英语口语更需要加紧练习,幸好身边有一位精通英语的丈夫。
夫妻二人勠力同心,为建设家园奋斗,点点滴滴都汇聚到了女儿的眼里。郑镁清楚地记得,妈妈为了方便研究数值计算,经常去西安交通大学在边家村的研究院使用电子计算机,后来因为交通不便,50岁的妈妈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我妈妈身上的奋斗精神让我印象深刻。”郑镁说,哪怕到了现在,父母对于郑镁的要求依然很高,尤其不允许她在科学研究上出任何瑕疵。甚至到凌晨,如果数据不准确,依然需要校对完全正确后才能睡觉。
在郑守淇、盛剑霓润物无声的教养中,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学业有成,同样也都选择留在了大西北,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
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当年西迁西安交大的老教授们:“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郑守淇、盛剑霓正是这样,让彼此的爱与对国家的爱融合成伟大的情感。
编辑 王若宇 [email protected]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人为了祖国发展的需要辗转他乡,艰苦奋斗,其中不乏恋人、夫妻,他们用对祖国的忠诚,镌刻出大写的“爱”字。
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
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西迁精神图片实物展”开展。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灰色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奶奶踮着脚尖,轻抚着一张展陈的全家福照片,动情地说:“这张照片对我来说特别珍贵。”老奶奶是西安交通大学建立博士生制度后的首位女博士生导师盛剑霓,她注目的正是自家的合影。那年,她刚刚30多岁,母亲健在,身边的女儿郑镁也才1岁大。
62年前,当党中央考量国内外局势,号召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前往西安建设科教高地时,很多人积极响应。盛剑霓与丈夫郑守淇一开始略有犹豫,彼时他们都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已经成婚有子,踏上一辈子从未涉足过的西北土地意味着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质朴的他们很快就作出了搬家的决定,“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背起行囊就去哪里。”
西迁安排很快落实下来,郑守淇正在北京参加科研项目。身材瘦小的盛剑霓一手挑起了所有的事情,她不断告诉自己:“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因为女儿还小,盛剑霓不得不把她托付给母亲抚养。1956年8月的一天,盛剑霓拿着那张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乘车证,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后门的徐家汇火车站,等待在那里的绿皮火车上,已经挤满了西迁的同事、同学。
数日的颠簸下来,盛剑霓终于走出了西迁专列的车厢。作为第一批抵达西安的教师,她孤身走进简陋的宿舍。每每夜深人静,盛剑霓就会看看丈夫的信,望望那张合家欢照片。虽然条件不佳,但凭借着丈夫给自己寄来的一封封信里饱含的暖暖温情,盛剑霓很快适应了西北的寒冬,甚至多年的冻疮反倒消失了,她感到很惊奇。
彼此扶持,勠力前行
1958年,郑守淇结束了在北京的项目。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参与研发的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的问世高兴,他就马不停蹄直奔西安。夫妻相見,格外幸福。很快,夫妻两人决定把女儿也接到身边。对他们来说,团聚的地方就是有温度的家。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两人深深知道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童年时代经历的国破山河碎的场景历历在目。郑守淇回忆道:“在我上幼稚园时,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不堪的过去转化成奋斗的动力,他们终日埋头在事业里,希望为国家多做贡献。
郑守淇到西北不久,就参与建立了新中国最早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与此同时,他还苦战三个月,造出了西安交通大学自行设计的数字积分机。盛剑霓巾帼不让须眉,自来到西安以后,她就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电磁场项目,她告诉自己:“无论多困难,也要坚持做!”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盛剑霓带领团队创立了工程电磁场领域的数值分析和优化方法,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声誉。
夫妻二人工作繁忙,彼此扶持。为了学习英文文献,掌握技术前沿趋势,盛剑霓中年之后开始努力补英语功课,特别是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后,常常要参与国际会议,英语口语更需要加紧练习,幸好身边有一位精通英语的丈夫。
夫妻二人勠力同心,为建设家园奋斗,点点滴滴都汇聚到了女儿的眼里。郑镁清楚地记得,妈妈为了方便研究数值计算,经常去西安交通大学在边家村的研究院使用电子计算机,后来因为交通不便,50岁的妈妈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我妈妈身上的奋斗精神让我印象深刻。”郑镁说,哪怕到了现在,父母对于郑镁的要求依然很高,尤其不允许她在科学研究上出任何瑕疵。甚至到凌晨,如果数据不准确,依然需要校对完全正确后才能睡觉。
在郑守淇、盛剑霓润物无声的教养中,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学业有成,同样也都选择留在了大西北,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
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当年西迁西安交大的老教授们:“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郑守淇、盛剑霓正是这样,让彼此的爱与对国家的爱融合成伟大的情感。
编辑 王若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