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床上一些地方胆道疾病发病率高,除了致病微生物、水质或饮食习惯的原因外,输胆管道的形态、行径等解剖原因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输送胆汁的肝外胆道,起始段与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并存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总管内胆汁流动与肝门静脉静脉血、肝固有动脉血流动虽然流动方向相反,但血管的搏动肯定有利于胆汁排送。其次胆道探查时探条要顺利由十二指肠腔肝胰壶腹开口处出入胆总管全长,乃至肝总管、左右肝管等,熟悉肝总管全长的位置、形态、毗邻是认识发病结构的基础,也是取出胆道内结石、蛔虫、血块等的插管路径。因此我们调查成人胆总管的起始、行径、开口部位,为临床应用提供肝外胆道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虽然有关可供观察的输胆管道尸体材料十分有限,但每次尸体解剖我们均对肝外输胆管道进行详细的解剖,并进行形态、行径、开口部位进行观察记录,从1988年至2013年间共解剖58例,对58例成人输胆管道的胆总管部分行径、形态、开口部位进行观察和测量。
关键词:胆总管;肝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副乳头
1、胆总管的毗邻
大多数胆总管左为肝固有A,后为肝门V。绝大多数胆总管前只有N纤维、淋巴管,少数胆总管前有肝副A 、胆囊A。绝大多数前只有N纤维和淋巴管。
〔结果分析〕
1.1 第1段 50例中,左为肝固有动脉43例,86点%;左为肝门静脉有5例,占10%;左为肝左动脉有1例占2%;前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胆囊动脉的5例,占10%;前有右肝副动脉的3例,占6%;前只有神经纤维和淋巴管的42例,占85%。胆管取石术和尸解工作中,注意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总管左、前、后结构的毗邻关系,才能快速准确找到胆总管或是门静脉,肝固有动脉,保证解剖工作的顺得展开是十分必要的。
1.2 第二段 前方都有十二指肠上部50例,占100%;前方有胰十二指上后肠动脉46例,92%;后方有下腔静脉50例,占100%;后方有胰十二指肠上静脉的12例,占24%;左侧有门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50例,占100%。
1.3 第三段 前方两侧有胰腺组织的43例,占86%;后方有较多胰腺组织的2例,占4%;右侧有胰腺被膜的5例,占10%。手术暴露第三段,分开胰腺组织或胰腺被膜就能很快显露胆管,若切开深度合适,不致于损伤较多的胰腺组织和穿透肠管造成胰腺瘘。
2、显露胆总管后,压扁测量管径 以最宽处测量。
〔结果分析〕:胆管长0.8 cm~2.0 cm之间,平均1.16cm。其中以0.7 cm~1.6 cm居多,而先前有人报导以0.6cm~1.5cm居多,说明胆总管直径在原有基础上有增粗趋势,这可能与人们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多,胆道输送胆汁频繁、胆管扩张有关。
3、 胆胰汇合部位
50例中,有44例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胰腺导管汇合成肝胰壶腹,斜穿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占88%,其中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腔的42例,占84%﹥81.7%,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腔的8例,占16%﹤18.3 。肝胰壶腹长0.40cm~1.9cm 之间,平均长0.68cm。施行胆总管Oddi 氏括约插管取石时,要注意输胆管道的壁内段,此段周围结构复杂,剥离肝胰壶腹周围结构,要注意十二指肠壁内的肝胰壶腹括约肌和胆总管未端的胆管括约肌的位不同特点。胆道插管受周围括约肌舒缩影响而阻力较大,应慎重缓慢置入,以防损伤胆管。
参考文献:
[1]胰、胆总管插管的解剖学—《解剖学杂志》1998年05期
[2]了解胆总管的解剖有什么临床意义-《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3期
[3]50例国人胆总管下段,胰管汇合处应用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1982年05期
[4]国人胆总管下段、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解剖学研究》1985年01期
〔方法〕虽然有关可供观察的输胆管道尸体材料十分有限,但每次尸体解剖我们均对肝外输胆管道进行详细的解剖,并进行形态、行径、开口部位进行观察记录,从1988年至2013年间共解剖58例,对58例成人输胆管道的胆总管部分行径、形态、开口部位进行观察和测量。
关键词:胆总管;肝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副乳头
1、胆总管的毗邻
大多数胆总管左为肝固有A,后为肝门V。绝大多数胆总管前只有N纤维、淋巴管,少数胆总管前有肝副A 、胆囊A。绝大多数前只有N纤维和淋巴管。
〔结果分析〕
1.1 第1段 50例中,左为肝固有动脉43例,86点%;左为肝门静脉有5例,占10%;左为肝左动脉有1例占2%;前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胆囊动脉的5例,占10%;前有右肝副动脉的3例,占6%;前只有神经纤维和淋巴管的42例,占85%。胆管取石术和尸解工作中,注意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总管左、前、后结构的毗邻关系,才能快速准确找到胆总管或是门静脉,肝固有动脉,保证解剖工作的顺得展开是十分必要的。
1.2 第二段 前方都有十二指肠上部50例,占100%;前方有胰十二指上后肠动脉46例,92%;后方有下腔静脉50例,占100%;后方有胰十二指肠上静脉的12例,占24%;左侧有门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50例,占100%。
1.3 第三段 前方两侧有胰腺组织的43例,占86%;后方有较多胰腺组织的2例,占4%;右侧有胰腺被膜的5例,占10%。手术暴露第三段,分开胰腺组织或胰腺被膜就能很快显露胆管,若切开深度合适,不致于损伤较多的胰腺组织和穿透肠管造成胰腺瘘。
2、显露胆总管后,压扁测量管径 以最宽处测量。
〔结果分析〕:胆管长0.8 cm~2.0 cm之间,平均1.16cm。其中以0.7 cm~1.6 cm居多,而先前有人报导以0.6cm~1.5cm居多,说明胆总管直径在原有基础上有增粗趋势,这可能与人们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多,胆道输送胆汁频繁、胆管扩张有关。
3、 胆胰汇合部位
50例中,有44例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胰腺导管汇合成肝胰壶腹,斜穿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占88%,其中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腔的42例,占84%﹥81.7%,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腔的8例,占16%﹤18.3 。肝胰壶腹长0.40cm~1.9cm 之间,平均长0.68cm。施行胆总管Oddi 氏括约插管取石时,要注意输胆管道的壁内段,此段周围结构复杂,剥离肝胰壶腹周围结构,要注意十二指肠壁内的肝胰壶腹括约肌和胆总管未端的胆管括约肌的位不同特点。胆道插管受周围括约肌舒缩影响而阻力较大,应慎重缓慢置入,以防损伤胆管。
参考文献:
[1]胰、胆总管插管的解剖学—《解剖学杂志》1998年05期
[2]了解胆总管的解剖有什么临床意义-《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3期
[3]50例国人胆总管下段,胰管汇合处应用解剖学研究《解剖学报》1982年05期
[4]国人胆总管下段、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解剖学研究》198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