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对教师修养曾提出过三点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课堂导课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下面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直接引入式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又是授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无疑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一节时,我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或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二、承上启下式
知识之间是相互衔接地。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引入,我首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问:“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这样,通过复习很自然就引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
这样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讲解的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三、故事导入式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而且课后又不易掌握。在课堂一开始,我讲述了发生在阿尔卑斯山“杀狗洞”的故事,为什么狗一进洞就会离奇地死亡?故事的神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激情,本节课当然收到了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更愿意进入课堂状态,愿意听老师讲。再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课的导入时,我也通过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景式
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游戏等各种手段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化合价和化学式》,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很难进入新课状态,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地情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名片”,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马上我又提问: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学生们在积极的思考,我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通过情景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大兴趣。
有一次我参加全市优质课竞赛,在比赛一开始,面对下面陌生的学生和学生表现出来的紧张情绪,如何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成了当务之急,所以,我没有直接授课,而是先和同学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我说:“今天我一到学校,就发现我们高一(一)班是校风校纪示范班,能和这样的班级合作,我非常高兴,我也相信我们的合作会非常成功,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当我听到同学们饱含热情的回答时,我知道我已成功了一半。由于成功的情景创设,授课过程非常顺利,同学们与我的配合也非常默契,为在这次竞赛获得一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设问式
教師的讲授只有伴随学生的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而思由疑起,如果教师在每节课前能根据所讲述内容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机器随着老师的讲授疑点转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空气》一节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人的生命、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空气,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那些实验或现象可以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被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一连串的问题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寻根究底的欲望。
六、实验演示式
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化学的“优势”,是导入新课的极佳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我通过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何关系?在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很直观地接受了本节课的重点“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总之,在导课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概括性----语言生动、精练并对后面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只有确定了导课在一节课中“抛砖引玉”的地位,才能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服务。
一、直接引入式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又是授课的关键,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设计导语,无疑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一节时,我开门见山地说:“氧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一提到氧气,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不管是在生活或生产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二、承上启下式
知识之间是相互衔接地。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引入,我首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问:“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这样,通过复习很自然就引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
这样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讲解的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三、故事导入式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而且课后又不易掌握。在课堂一开始,我讲述了发生在阿尔卑斯山“杀狗洞”的故事,为什么狗一进洞就会离奇地死亡?故事的神秘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激情,本节课当然收到了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的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从而让他们更愿意进入课堂状态,愿意听老师讲。再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课的导入时,我也通过大量的化学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化学殿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比如,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这比欧洲早1900多年,河南出土的古剑,能切开叠在一起的15枚铜币,生活中的化学小魔术,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景式
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游戏等各种手段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4《化合价和化学式》,这一课题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很难进入新课状态,我在引课时创设了同学们熟悉地情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名片”,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马上我又提问:那么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学生们在积极的思考,我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自然而然引入了新课,通过情景创设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了极大兴趣。
有一次我参加全市优质课竞赛,在比赛一开始,面对下面陌生的学生和学生表现出来的紧张情绪,如何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成了当务之急,所以,我没有直接授课,而是先和同学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我说:“今天我一到学校,就发现我们高一(一)班是校风校纪示范班,能和这样的班级合作,我非常高兴,我也相信我们的合作会非常成功,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当我听到同学们饱含热情的回答时,我知道我已成功了一半。由于成功的情景创设,授课过程非常顺利,同学们与我的配合也非常默契,为在这次竞赛获得一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设问式
教師的讲授只有伴随学生的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而思由疑起,如果教师在每节课前能根据所讲述内容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机器随着老师的讲授疑点转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空气》一节时,我首先提出问题,人的生命、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空气,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那些实验或现象可以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地被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一连串的问题也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一个个悬念,引起了学生寻根究底的欲望。
六、实验演示式
生动直观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化学的“优势”,是导入新课的极佳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我通过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何关系?在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很直观地接受了本节课的重点“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总之,在导课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概括性----语言生动、精练并对后面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只有确定了导课在一节课中“抛砖引玉”的地位,才能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