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中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知识抽象,不容易理解,即使上课时听懂了,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又不知道如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教师不注意突出学科教学特点,过分强调应试教育;二是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不扎实,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三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笔者有下面几点浅见。
一、突出学科教学特点,重视观察和实验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探究式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内容标准的一部分,甚至比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更为重要。物理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物理学是与生活、生产联系最密切的學科之一。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观察和实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生活、生产中发现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物理现象,以认识其特征,洞悉其本质,发现其规律,直到学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也就是说,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必须创造的最基本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把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师生共同探究现象的产生过程及方法,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物理知识和技能。
从物理学的形成发展史上来看,实验起着研究、发现、和验证规律等诸多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创新研究,使物理学向前发展。通过观察或数学理论得到的规律是否准确,也要依赖大量的实验验证后才能确定。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规律和特征来看,物理实验是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爱学物理的重要手段。
二、注重指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理解概念及规律的产生过程和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关键。学好物理,首先要对所学知识中概念和规律有确切的理解,同时还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过程及研究方法。物理知识有的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有的是通过推理得来的。要获取知识,就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过程,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定义,学生头脑里只有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正确理解知识,思维得不到训练,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既便是当时记住了,很快就会遗忘。新的课程标准非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新教材也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基本概念为引线,对有关基础知识作有机串联形成按逻辑顺序发展的概念体系。
理解概念和规律,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所谓外延,是指概念或规律的适用范围。在中学阶段,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可以合理适当的外延。
三、指导学生做好练习,但不是搞题海战术
练习是为了强化所学知识,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筛选出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习题,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通弄懂,要有收获。习题要少而精,精在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多题归一;少在不求数量,不过多重复同一类型题目,不硬套格式消磨时间。切忌编各种各样的题目让学生去死记解题类型。要通过练习使学生悟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1)审题不清,丢已知量,运算中出现错误,单位出现错误。(2)运用概念、公式、定律不当出现的错误。前者属于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后者属于没有建立起物理模型,分析不透彻,没有弄清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交待解题的基本观点,交待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解题的基本观点就是要学生实事求是,依据题意把题中的物理现象、题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搞清楚,在头脑里建立起明晰的物理图像和解题思路。实事求是的观点落实到审题过程,就是要对题目一字一句的看清楚,包括已知量的数值和单位,包括每一句话的表面含意和隐意,提倡学生至少读两遍题,把已知量罗列出来进行分析。解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题目的具体的物理过程,在所学知识中找出支配它的定律和公式,通过分析组合,依照题意建立起有效的数学关系。
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不注意知识的运用,学得的知识就是死的。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包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等。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每一章每一节都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着。
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建立课题实验小组,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从开展课外活动的实例来看,学生常常通过课外的物理活动,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激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课堂上认真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更认真的完成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更主动地找老师探讨科学、探讨自然界的奥秘。有的老师说“课堂打基础,课外出人才”是有道理的。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 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前进。提出问题的过程,说明学生试图解决该问题,也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不会提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没有认真的学习或对本学科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常常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来判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教师的启发和鼓励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没有水平,多么不着边际,教师也应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态度和蔼的认真解答,共同探究。教师解答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态度,甚至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学习态度。
2、课上要做笔记。很多中学生不习惯于课上做笔记,坐的端端正正,看起来在仔细地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学习了哪些东西,有多少收获,自己也说不出来。而记笔记是师生互动、使学生集中精力参与教学、防止学生思路走偏的很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记也是复习时的重要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笔记,不是要把教师课上讲的全部记下,而是要记要点、记框架、记思路。
3、制作错题记录本,积累资料。提倡每个学生都要制作一个错题记录本,把自己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考试中做错的试题、曾经提问过老师的问题等整理下来,错在什么地方做重点的记录,随时翻开看一看,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4、指导学生经常复习。经常复习是防止知识遗忘的最有效的办法,有人把它叫做“经常过目复习法”。其要点就是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学生自己要有复习的计划,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安排复习时间。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学生通过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一定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只要从物理学科的结构特点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就一定能把物理教学的工作做好。
一、突出学科教学特点,重视观察和实验
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探究式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内容标准的一部分,甚至比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更为重要。物理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物理学是与生活、生产联系最密切的學科之一。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观察和实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生活、生产中发现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物理现象,以认识其特征,洞悉其本质,发现其规律,直到学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也就是说,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必须创造的最基本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把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师生共同探究现象的产生过程及方法,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物理知识和技能。
从物理学的形成发展史上来看,实验起着研究、发现、和验证规律等诸多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创新研究,使物理学向前发展。通过观察或数学理论得到的规律是否准确,也要依赖大量的实验验证后才能确定。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规律和特征来看,物理实验是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爱学物理的重要手段。
二、注重指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理解概念及规律的产生过程和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关键。学好物理,首先要对所学知识中概念和规律有确切的理解,同时还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过程及研究方法。物理知识有的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有的是通过推理得来的。要获取知识,就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过程,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定义,学生头脑里只有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正确理解知识,思维得不到训练,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既便是当时记住了,很快就会遗忘。新的课程标准非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新教材也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基本概念为引线,对有关基础知识作有机串联形成按逻辑顺序发展的概念体系。
理解概念和规律,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所谓外延,是指概念或规律的适用范围。在中学阶段,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可以合理适当的外延。
三、指导学生做好练习,但不是搞题海战术
练习是为了强化所学知识,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筛选出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习题,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通弄懂,要有收获。习题要少而精,精在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多题归一;少在不求数量,不过多重复同一类型题目,不硬套格式消磨时间。切忌编各种各样的题目让学生去死记解题类型。要通过练习使学生悟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1)审题不清,丢已知量,运算中出现错误,单位出现错误。(2)运用概念、公式、定律不当出现的错误。前者属于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后者属于没有建立起物理模型,分析不透彻,没有弄清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交待解题的基本观点,交待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解题的基本观点就是要学生实事求是,依据题意把题中的物理现象、题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搞清楚,在头脑里建立起明晰的物理图像和解题思路。实事求是的观点落实到审题过程,就是要对题目一字一句的看清楚,包括已知量的数值和单位,包括每一句话的表面含意和隐意,提倡学生至少读两遍题,把已知量罗列出来进行分析。解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题目的具体的物理过程,在所学知识中找出支配它的定律和公式,通过分析组合,依照题意建立起有效的数学关系。
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不注意知识的运用,学得的知识就是死的。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包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等。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每一章每一节都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着。
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建立课题实验小组,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从开展课外活动的实例来看,学生常常通过课外的物理活动,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激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课堂上认真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更认真的完成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更主动地找老师探讨科学、探讨自然界的奥秘。有的老师说“课堂打基础,课外出人才”是有道理的。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 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前进。提出问题的过程,说明学生试图解决该问题,也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不会提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没有认真的学习或对本学科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常常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来判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教师的启发和鼓励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没有水平,多么不着边际,教师也应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态度和蔼的认真解答,共同探究。教师解答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态度,甚至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学习态度。
2、课上要做笔记。很多中学生不习惯于课上做笔记,坐的端端正正,看起来在仔细地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学习了哪些东西,有多少收获,自己也说不出来。而记笔记是师生互动、使学生集中精力参与教学、防止学生思路走偏的很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记也是复习时的重要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笔记,不是要把教师课上讲的全部记下,而是要记要点、记框架、记思路。
3、制作错题记录本,积累资料。提倡每个学生都要制作一个错题记录本,把自己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考试中做错的试题、曾经提问过老师的问题等整理下来,错在什么地方做重点的记录,随时翻开看一看,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4、指导学生经常复习。经常复习是防止知识遗忘的最有效的办法,有人把它叫做“经常过目复习法”。其要点就是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学生自己要有复习的计划,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安排复习时间。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学生通过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一定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只要从物理学科的结构特点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就一定能把物理教学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