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开展策略与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结合计算教学的策略和对策,谈一谈对计算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教学口算能力教学目标练习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及生产中的作用
  计算是人们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掌握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将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2.计算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计算的每一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又必须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二、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认识不到位
  重视学生的笔算能力,忽视口算能力。在四则计算中,口算是基础,必须打好。学生笔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觉得现在出现了高科技,能用电脑、计算器计算,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产生观念上的偏差。
  2.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我们计算题改作时,要按学生的计算顺序,指出学生错在哪一步。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以后再订正。
  3.学生不重算理只重算法
  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三、计算教学开展策略
  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1.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多元目标的整合。在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更要思考“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
  2.要讲清算理和法则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3.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在讲解运算顺序时,应防止学生出现下列问题: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这种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第二,分数四则运算中,脱式计算时,有的出现过烦的现象。计算时,可向学生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分数加减法只要有通分过程,乘除法有颠倒相乘、约分过程,按顺序写出每步运算的得数即可。第三,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3.5 1.5-3.5 1.5(应等于3,而误得0),7.56÷0.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
  4.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也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
  5.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基本的口算
  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通过读题学生就会对题的意思很明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学生解答完题以后,也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三,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第四,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肺合大肠”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脏腑相关理论之一,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哮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其发病机制除气道炎症、免疫与变态反应、气道高反应等机制外,由肺内神经肽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也日益受到重视。本课题在文献综述
电影《 玛的十七岁》 呈现出了十分丰富的哈尼族民俗情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已深刻融入到了哈尼族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人类学的视域对其进行阐释和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被放在了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自主学
【摘要】本文论述了,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情感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为达到情感共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情感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注重情感渗透
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本项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出既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数学自主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即可以结合某些具体的教学知识进行,又可以抓住教与学双边活动中一切可以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但必须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到自然、适时、适量地“渗透”。   那么该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兴趣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就谈一些肤浅的想法。  一、利用教材内在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今课堂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构建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轻负担
肥胖症是由于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度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单纯性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