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能够青史留名的经济学家,都会被贴上一个与众不同的标签,表示他的独门绝招。比如,一提到“看不见的手”,我们就会联想到亚当·斯密;一提到“国家干预”,我们就会联想到凯恩斯;一提到“产权”,我们就会联想到科斯;一提到“局部均衡”,我们就会联想到马歇尔……
若论“子币”,不大可能绕过一个中国经济学者的名字——王吉绯。作为规模需求理论的创始人,王吉绯从消费和需求出发,构建了一整套自圆其说的原创理论体系,“子币”则是核心概念之一。假如一言以敞之:王吉绯,子币现象的发现者,子币概念的原创者、子币理论的构建者、子币时代的预言者。
命名:千年的灵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学一下子成为显学,各个流派的经济学概念,走马灯似的轮番成为时尚热词。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经久不衰的理论和概念,均是对人类已有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是发现与提炼。
“子币”和“货现率”概念,亦是如此。在被命名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当记者问及“子币”概念的原创过程时,王吉绯坦诚地表示,是受了我国宋代“交子”的启示。
史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诞生于宋代,后演变为种类繁多的宋代纸币系列,诸如盐钞、茶引、会子、关子等。
王吉绯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解释了“交子”:“交”是交易和支付的意思,也就是只能用于支付,不能用于储蓄;“子”是次级的意思,也就是相对于通行货币有限制性。这种次级的只能支付的货币,正是当今规模需求的宏观表现形式,即子币。
所谓“子币”:一种只具有支付功能,有一定的期限和使用区域或行业限制的,以货权为基础的系列准货币。
不过,今天的子币,不同于过去的交子,是由于规模需求而来的。所谓规模需求,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前置-规模”需求,即在购买之前经过搜集和组织的确定的需求。既然是购买之前的确定,也就意味着一部分货币只能用于相应约束条件下的货权支付。这个约束条件涵盖时限、地区或行业、货现率等指标。
王吉绯定义的货现率是,对放弃储蓄行为或选择特定消费的一种补偿。子币是相对于通行的货币而言的,同货币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货币=子币(1+货现率)。
换句话说,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时候,子币的购买力比货币强。既然需求是稀缺的,需求就是有价格的,需求的价格就是货现率。当然,反过来也成立,在产能不足、需求过剩的时候,子币的购买力不如货币,货现率是负值。最明显的例子是从前的肉票,因为当时供给严重不足,想买到一斤肉,除了支付相应价格的货币以外,还要支付一斤的肉票。
据考,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交子”出现在四川民间。公元2005年,王吉绯开始公开发表“子币”概念。前后正好相距一千年。
辨析:粮票的反面
关于货币、子币、货物的相互关系,王吉绯曾经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货币仿佛江河之水,没有任何指向性,具有绝对充分的选择权,遗憾的是容易失去控制;货物如同凝水成冰,选择权唯一,便于管理,但是彻底失去了流动性;子币则是渠塘之水,既有足够的流动性又有充分的指向性,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体现了“货”与“币”的统一。
也许有人因此联想到30年前,在计划经济年代使用的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他们往往误以为子币思路是退回到了计划经济。王吉绯解释说,子币的方法,与票证恰好相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票证强迫过剩的需求放弃消费,子币则鼓励稀缺的需求主动消费。
王吉绯指出,票证是管理需求的,在供给普遍且远远小于需求的历史条件下抑制部分需求。子币则是管理供给的,可以监督“款”“物”转化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说到底,票证是“券”,不能支付,子币则是“钱”,具有支付功能。
如果市场上猪肉有限,而想吃肉的人多,我们不得不发肉票,来限制买肉的人。如今,需求不足,供给相对旺盛,我们当然可以发行子币来鼓励消费者,只消费不储蓄,从而冲抵产能过剩,使经济健康运行。
王吉绯认为,子币或许是唯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的方法。子币最大的好处是,这些准货币100%转化为消费需求,拉动需求的链条最短,效果最好。除此之外,扩大消费需求的传统办法,不管是透支消费还是国家干预,都是人为制造虚假需求,迟早会引发经济危机。
应验:限制性货币
王吉绯在2005年首次提出子币等理论概念,并预言:限制性货币将大行其道。
随后,各类子币性质的货币现象果真层出不穷。政府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财政部发行公务卡,民间产生各类美容卡、健身卡等预付费储值工具,互联网上流行Q币、支付宝等网基电子货币……
只不过,这些子币看上去似非而是,却又似是而非:粗看就是货币,细想却是子币,但是货现率要么没有,要么不足够大。
目前最接近规模需求理论“子币”概念的是,奖励式消费券。
2008年12月15日,成都市政府率先向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消费券与人民币的比例是100:100。十天之后,王吉绯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时,明确提出:只有奖励消费,让每10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110元的消费券,换取110元的商品,人们才会自发地用现金向政府部门购买额外的消费券,才能真正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王吉绯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杭州等地方政府的认同和采纳,甚至被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进了两会议案。2009年1月9日,杭州市政府发放奖励式消费券。2009年2月9日,商务部首次表态肯定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做法,此后消费券在全国各地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由于王吉绯的一系列推动和修正建议在消费券发行中得到及时有效的运用,媒体评价他为“奖励式消费券的首创者与设计者”。
同时,王吉绯预言的消费经纪中介行业,也已经露出端倪,例如“水泥+鼠标”的携程、黄牛党变身而来的代购等,都在做关于生意的生意。王吉绯把此类生意称之为“中国未来最大的生意”。其理由是,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1万亿元,目前消费基本都是使用传统的货币方式进行的,如果有一半消费是采用规模需求的方式进行,变成子币,价值也有5万多亿元了。
预言:货币的革命
子币现象、奖励式消费券、消费经纪中介等预言已经逐一成真了,王吉绯还有一个终极推论,正等待时间给出答案,那就是“货币的革命”。
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分离现象日趋严重的问题,王吉绯建议用子币来增加货币的指向性,遏制货币流动性的泛滥,并且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利率工具管理“币”的政策,运用货现率工具管理“货”的政策,双管齐下以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完美融合。
王吉绯指出,货现率系列,与利率树在形式上非常接近。货现率的高低,跟子币的使用区域、适用行业范围、商户数量、有效期限等流动性因素有关。使用区域越小、适用行业范围越窄、商户数量越少、有效期限越短,货现率就越高。反之,货现率就越低。没有任何流动性限制的人民币,货现率最低,为零。
随着子币种类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子币最终将成为宏观货币体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一个和谐的多层次货币体系已经呼之欲出。无论一国内部还是国际之间,都可以采用货权为基础,建立货币准备和汇率定价基准。
历史上每一次货币革命,比如纸币取代黄金,票据取代纸币,银行卡取代票据,都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吉绯对多层次货币体系信心十足,因为货币的多层次,对应的是个性化需求,是低成本的定制生产。货币革命的身前身后,跟随的必然是需求的解放。
从“交子”到“子币”,用了整整1000年,从子币到多层次货币体系建立,不会再用100年!
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提醒人们,过去习以为常的方法已经不灵了,现在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再不能回到老路上。王吉绯用规模需求理论描述的“子币时代”,帷幕已经拉开,锣鼓已经敲响,名角已经登台,大戏即将上演。
若论“子币”,不大可能绕过一个中国经济学者的名字——王吉绯。作为规模需求理论的创始人,王吉绯从消费和需求出发,构建了一整套自圆其说的原创理论体系,“子币”则是核心概念之一。假如一言以敞之:王吉绯,子币现象的发现者,子币概念的原创者、子币理论的构建者、子币时代的预言者。
命名:千年的灵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学一下子成为显学,各个流派的经济学概念,走马灯似的轮番成为时尚热词。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经久不衰的理论和概念,均是对人类已有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是发现与提炼。
“子币”和“货现率”概念,亦是如此。在被命名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当记者问及“子币”概念的原创过程时,王吉绯坦诚地表示,是受了我国宋代“交子”的启示。
史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诞生于宋代,后演变为种类繁多的宋代纸币系列,诸如盐钞、茶引、会子、关子等。
王吉绯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解释了“交子”:“交”是交易和支付的意思,也就是只能用于支付,不能用于储蓄;“子”是次级的意思,也就是相对于通行货币有限制性。这种次级的只能支付的货币,正是当今规模需求的宏观表现形式,即子币。
所谓“子币”:一种只具有支付功能,有一定的期限和使用区域或行业限制的,以货权为基础的系列准货币。
不过,今天的子币,不同于过去的交子,是由于规模需求而来的。所谓规模需求,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前置-规模”需求,即在购买之前经过搜集和组织的确定的需求。既然是购买之前的确定,也就意味着一部分货币只能用于相应约束条件下的货权支付。这个约束条件涵盖时限、地区或行业、货现率等指标。
王吉绯定义的货现率是,对放弃储蓄行为或选择特定消费的一种补偿。子币是相对于通行的货币而言的,同货币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货币=子币(1+货现率)。
换句话说,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时候,子币的购买力比货币强。既然需求是稀缺的,需求就是有价格的,需求的价格就是货现率。当然,反过来也成立,在产能不足、需求过剩的时候,子币的购买力不如货币,货现率是负值。最明显的例子是从前的肉票,因为当时供给严重不足,想买到一斤肉,除了支付相应价格的货币以外,还要支付一斤的肉票。
据考,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交子”出现在四川民间。公元2005年,王吉绯开始公开发表“子币”概念。前后正好相距一千年。
辨析:粮票的反面
关于货币、子币、货物的相互关系,王吉绯曾经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货币仿佛江河之水,没有任何指向性,具有绝对充分的选择权,遗憾的是容易失去控制;货物如同凝水成冰,选择权唯一,便于管理,但是彻底失去了流动性;子币则是渠塘之水,既有足够的流动性又有充分的指向性,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体现了“货”与“币”的统一。
也许有人因此联想到30年前,在计划经济年代使用的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他们往往误以为子币思路是退回到了计划经济。王吉绯解释说,子币的方法,与票证恰好相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票证强迫过剩的需求放弃消费,子币则鼓励稀缺的需求主动消费。
王吉绯指出,票证是管理需求的,在供给普遍且远远小于需求的历史条件下抑制部分需求。子币则是管理供给的,可以监督“款”“物”转化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说到底,票证是“券”,不能支付,子币则是“钱”,具有支付功能。
如果市场上猪肉有限,而想吃肉的人多,我们不得不发肉票,来限制买肉的人。如今,需求不足,供给相对旺盛,我们当然可以发行子币来鼓励消费者,只消费不储蓄,从而冲抵产能过剩,使经济健康运行。
王吉绯认为,子币或许是唯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的方法。子币最大的好处是,这些准货币100%转化为消费需求,拉动需求的链条最短,效果最好。除此之外,扩大消费需求的传统办法,不管是透支消费还是国家干预,都是人为制造虚假需求,迟早会引发经济危机。
应验:限制性货币
王吉绯在2005年首次提出子币等理论概念,并预言:限制性货币将大行其道。
随后,各类子币性质的货币现象果真层出不穷。政府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财政部发行公务卡,民间产生各类美容卡、健身卡等预付费储值工具,互联网上流行Q币、支付宝等网基电子货币……
只不过,这些子币看上去似非而是,却又似是而非:粗看就是货币,细想却是子币,但是货现率要么没有,要么不足够大。
目前最接近规模需求理论“子币”概念的是,奖励式消费券。
2008年12月15日,成都市政府率先向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消费券与人民币的比例是100:100。十天之后,王吉绯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时,明确提出:只有奖励消费,让每10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110元的消费券,换取110元的商品,人们才会自发地用现金向政府部门购买额外的消费券,才能真正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王吉绯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杭州等地方政府的认同和采纳,甚至被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进了两会议案。2009年1月9日,杭州市政府发放奖励式消费券。2009年2月9日,商务部首次表态肯定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做法,此后消费券在全国各地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由于王吉绯的一系列推动和修正建议在消费券发行中得到及时有效的运用,媒体评价他为“奖励式消费券的首创者与设计者”。
同时,王吉绯预言的消费经纪中介行业,也已经露出端倪,例如“水泥+鼠标”的携程、黄牛党变身而来的代购等,都在做关于生意的生意。王吉绯把此类生意称之为“中国未来最大的生意”。其理由是,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1万亿元,目前消费基本都是使用传统的货币方式进行的,如果有一半消费是采用规模需求的方式进行,变成子币,价值也有5万多亿元了。
预言:货币的革命
子币现象、奖励式消费券、消费经纪中介等预言已经逐一成真了,王吉绯还有一个终极推论,正等待时间给出答案,那就是“货币的革命”。
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分离现象日趋严重的问题,王吉绯建议用子币来增加货币的指向性,遏制货币流动性的泛滥,并且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利率工具管理“币”的政策,运用货现率工具管理“货”的政策,双管齐下以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完美融合。
王吉绯指出,货现率系列,与利率树在形式上非常接近。货现率的高低,跟子币的使用区域、适用行业范围、商户数量、有效期限等流动性因素有关。使用区域越小、适用行业范围越窄、商户数量越少、有效期限越短,货现率就越高。反之,货现率就越低。没有任何流动性限制的人民币,货现率最低,为零。
随着子币种类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子币最终将成为宏观货币体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一个和谐的多层次货币体系已经呼之欲出。无论一国内部还是国际之间,都可以采用货权为基础,建立货币准备和汇率定价基准。
历史上每一次货币革命,比如纸币取代黄金,票据取代纸币,银行卡取代票据,都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吉绯对多层次货币体系信心十足,因为货币的多层次,对应的是个性化需求,是低成本的定制生产。货币革命的身前身后,跟随的必然是需求的解放。
从“交子”到“子币”,用了整整1000年,从子币到多层次货币体系建立,不会再用100年!
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提醒人们,过去习以为常的方法已经不灵了,现在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再不能回到老路上。王吉绯用规模需求理论描述的“子币时代”,帷幕已经拉开,锣鼓已经敲响,名角已经登台,大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