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年金及基金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就突显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要性。最近几年以来,企业年金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基金的积累量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及时解决积累的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利用市场化的投资运作,减小其增值、保值的压力。为此,笔者在本文中首先针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给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年金 收益率 投资管理 风险 改进措施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企业年金的资金管理的范围正逐步向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延伸。所以,当下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运作局面其实就是一种多样金融机构竞争的市场化局面。企业年金是企业奖励员工的一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缺陷,让其充分发挥出其特有的效果。
一、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现状
目前,尽管我国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但当下的情形并不乐观,企业的发展同居民的收入、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无法彻底成正比例关系,整体发展步伐尚未跟上。如今,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下面几大方面上:
1.企业年金的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缺少税收优惠与激励机构的政策。当下,我国尚未制定专业的对企业年金的单项法律法规,也未能在企业年金新办法中给出具体的税制方面的措施。
2.企业年金发展虽快,但覆盖面小。截至2004年3月,我国建立企业年金企业的数量已超过2万家,参加计划的在职员工已超过700万人,和2001年相比,员工与企业增长的百分点分别为7.2、28,资金增速超过了30%,资金额增长了大概两百多亿。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归咎于企业年金发展速度太快,而参保人数太少,覆盖面太小。
3.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以及处于沿海地带的省份的企业年金要比内陆地区的高,实际上,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和企业年金的基金规模、参保比例呈正比关系,一些发展滞后的低于尚未建立企业年金。
4.监管不到位。我国企业年金管理主要是由企业年金经办机构负责,由于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模式较为单一,因此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信用评级单位等极具监管效果的单位无法将其本应发挥出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出来,我国尚未构建一套既有效而又合理、科学的监管体系。
5.如今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为社保机构经办,该模式等于是把企业年金视同社会保险;其二为保险公司管理,该模式是把企业年金视同商业保险;其三为企业给职工创建内部个人账户,让企业建立专门负责投资管理企业年金的部门,此模式极易导致企业挪用情况出现,在收益与成本上不具备任何优势,甚至还会使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增加。
二、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中指出,风险准备金指的就是源于受托的投资管理机构出具的风险补偿。结合国际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风险补偿机制除却可提供风险准备金外,也可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盈余准备金,依据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一定比例进行提取。一旦企业年金的实际回报率比最低投资回报率低,那么首先应当采取盈余准备金进行弥补,然后选取风险准备金进行弥补。
2.投资收益率低,渠道窄小。如今,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方向多为国债、银行存款以及其他流动性比较好的金融产品。然而,投资工具相当匮乏,其中以金融衍生避险工具最少,这无疑会增加我国企业年金投资风险,减小投资效率。根据2004年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资产的分布为:银行存款大概占一半比重,债券占据着13.7%的比重,商业团体保险占据着11.8%的比重,股票大概占0.3%的比重,发放贷款大概占11.8%的比重,财政专户大概占1.8%的比重。从收益率上看,中部地区相对偏低,不足1%,而东部地区更高些,大概为4%。
3.缺少自我投资的限制。西方国家对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企业年金的投资比重与范围有规定和限制。这里提到的关于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的限制,实际上是指对养老金在基金缴费企业投资后发行的债券与股票实施限制。假设不限制自我投资,那么若企业经营出现了危机,那么将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以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为例,该公司破产导致养老金体系崩盘,这主要归咎于大部分员工在公司股票上投入数量太大,和分散投资减小风险的原则相悖。安然公司购置本公司股票耗费了58%的养老基金,最终导致几百万美元损失产生,可谓是一个重大的教训。
4.在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方面,缺少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在企业年金计划问题上,大部分国家仅仅对企业年金缴费以及投资收益实施免税,对企业年金给付征税。抑或是仅仅针对企业年金缴费征税,针对基金的投资收益和给付免税。但是纵观当前,我国还没有构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只是指出:企业缴费时,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四的范围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内列支,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只局限于部分省市,大多数省市、行业均未颁布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大力度对投资管理人实施内部监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搞好事前预防工作,把风险控制程序确定下来。其次,要创建贯穿投资管理始终的事中监控。举个例子,我们要全方位地、实时监控投资部门的投资业务的开展工作,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并提供书面反馈报告。同时,投資管理机构内部要限制部分投资品类,从而有效避免投资风险太高的证券抑或是介入关联交易或者内幕交易。再者,要不断健全事后信息反馈渠道。内部监察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对投资的发展过程进行跟踪,并给出监控报告,从而有利于实施业绩考核与评估。
2.积极开拓专业的投资管理组织。对于企业的年金投资管理而言,拥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其他的开放式基金,合作的机构强制要求拥有相关的资格。按照数据统计,到200年年底,国内拥有相关证书的管理企业56家,综合型的证券企业50家,另外还有40多家保险类企业。按照数量来讲,发展良好,但是整体水平千差万别,所以必须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培养工作,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大量的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的综合人才,让他们来管理企业,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且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完全可以利用其优势引进高素质人才。借鉴国外的先机经验以及人才,改善目前国内养老金管理的现状,帮助企业运营其企业年金,不仅仅可以提高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帮助完善国内的基金体系。
3.健全企业年金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教育。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国家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年金找到理论和法律依据,并且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避免出现管理企业和基金管理者以权谋私,损害企业的利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文件,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避免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出现的金融危机。
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开拓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基于安全可靠的原则下,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来开拓自己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增加企业的收入。按照经济发展的形式,改变企业的债券投资策略,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重视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当企业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时,可以考虑发展指数基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以及运营的成本;如果社会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可以将投资方向调整为固定资产和政府工程;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步实现了经济一体化,那么企业可以考虑进行海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孙琨.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2).
[2]陈家洪.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 (9):218-219.
关键词:企业年金 收益率 投资管理 风险 改进措施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企业年金的资金管理的范围正逐步向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延伸。所以,当下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运作局面其实就是一种多样金融机构竞争的市场化局面。企业年金是企业奖励员工的一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缺陷,让其充分发挥出其特有的效果。
一、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现状
目前,尽管我国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但当下的情形并不乐观,企业的发展同居民的收入、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无法彻底成正比例关系,整体发展步伐尚未跟上。如今,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下面几大方面上:
1.企业年金的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缺少税收优惠与激励机构的政策。当下,我国尚未制定专业的对企业年金的单项法律法规,也未能在企业年金新办法中给出具体的税制方面的措施。
2.企业年金发展虽快,但覆盖面小。截至2004年3月,我国建立企业年金企业的数量已超过2万家,参加计划的在职员工已超过700万人,和2001年相比,员工与企业增长的百分点分别为7.2、28,资金增速超过了30%,资金额增长了大概两百多亿。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归咎于企业年金发展速度太快,而参保人数太少,覆盖面太小。
3.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以及处于沿海地带的省份的企业年金要比内陆地区的高,实际上,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和企业年金的基金规模、参保比例呈正比关系,一些发展滞后的低于尚未建立企业年金。
4.监管不到位。我国企业年金管理主要是由企业年金经办机构负责,由于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模式较为单一,因此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信用评级单位等极具监管效果的单位无法将其本应发挥出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出来,我国尚未构建一套既有效而又合理、科学的监管体系。
5.如今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为社保机构经办,该模式等于是把企业年金视同社会保险;其二为保险公司管理,该模式是把企业年金视同商业保险;其三为企业给职工创建内部个人账户,让企业建立专门负责投资管理企业年金的部门,此模式极易导致企业挪用情况出现,在收益与成本上不具备任何优势,甚至还会使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增加。
二、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中指出,风险准备金指的就是源于受托的投资管理机构出具的风险补偿。结合国际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风险补偿机制除却可提供风险准备金外,也可视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盈余准备金,依据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一定比例进行提取。一旦企业年金的实际回报率比最低投资回报率低,那么首先应当采取盈余准备金进行弥补,然后选取风险准备金进行弥补。
2.投资收益率低,渠道窄小。如今,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方向多为国债、银行存款以及其他流动性比较好的金融产品。然而,投资工具相当匮乏,其中以金融衍生避险工具最少,这无疑会增加我国企业年金投资风险,减小投资效率。根据2004年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资产的分布为:银行存款大概占一半比重,债券占据着13.7%的比重,商业团体保险占据着11.8%的比重,股票大概占0.3%的比重,发放贷款大概占11.8%的比重,财政专户大概占1.8%的比重。从收益率上看,中部地区相对偏低,不足1%,而东部地区更高些,大概为4%。
3.缺少自我投资的限制。西方国家对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企业年金的投资比重与范围有规定和限制。这里提到的关于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的限制,实际上是指对养老金在基金缴费企业投资后发行的债券与股票实施限制。假设不限制自我投资,那么若企业经营出现了危机,那么将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以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为例,该公司破产导致养老金体系崩盘,这主要归咎于大部分员工在公司股票上投入数量太大,和分散投资减小风险的原则相悖。安然公司购置本公司股票耗费了58%的养老基金,最终导致几百万美元损失产生,可谓是一个重大的教训。
4.在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方面,缺少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在企业年金计划问题上,大部分国家仅仅对企业年金缴费以及投资收益实施免税,对企业年金给付征税。抑或是仅仅针对企业年金缴费征税,针对基金的投资收益和给付免税。但是纵观当前,我国还没有构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只是指出:企业缴费时,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四的范围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内列支,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只局限于部分省市,大多数省市、行业均未颁布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大力度对投资管理人实施内部监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搞好事前预防工作,把风险控制程序确定下来。其次,要创建贯穿投资管理始终的事中监控。举个例子,我们要全方位地、实时监控投资部门的投资业务的开展工作,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并提供书面反馈报告。同时,投資管理机构内部要限制部分投资品类,从而有效避免投资风险太高的证券抑或是介入关联交易或者内幕交易。再者,要不断健全事后信息反馈渠道。内部监察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对投资的发展过程进行跟踪,并给出监控报告,从而有利于实施业绩考核与评估。
2.积极开拓专业的投资管理组织。对于企业的年金投资管理而言,拥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其他的开放式基金,合作的机构强制要求拥有相关的资格。按照数据统计,到200年年底,国内拥有相关证书的管理企业56家,综合型的证券企业50家,另外还有40多家保险类企业。按照数量来讲,发展良好,但是整体水平千差万别,所以必须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培养工作,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大量的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的综合人才,让他们来管理企业,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且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完全可以利用其优势引进高素质人才。借鉴国外的先机经验以及人才,改善目前国内养老金管理的现状,帮助企业运营其企业年金,不仅仅可以提高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帮助完善国内的基金体系。
3.健全企业年金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教育。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国家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年金找到理论和法律依据,并且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避免出现管理企业和基金管理者以权谋私,损害企业的利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文件,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避免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出现的金融危机。
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开拓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基于安全可靠的原则下,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来开拓自己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增加企业的收入。按照经济发展的形式,改变企业的债券投资策略,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重视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当企业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时,可以考虑发展指数基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以及运营的成本;如果社会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可以将投资方向调整为固定资产和政府工程;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步实现了经济一体化,那么企业可以考虑进行海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孙琨.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2).
[2]陈家洪.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 (9):218-219.